論析馬克思的新哲學觀-從《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開始

才智咖 人氣:1.31W

論文關鍵詞:自然;原生自然;物質實踐;觀念

論析馬克思的新哲學觀-從《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開始

論文摘要:是知性直觀解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還是遵循馬克思從人的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基本原則,進而深刻理解馬克思的新,這是是否真正理解馬克思新哲學的關鍵,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其現實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要真正理解馬克思的哲學觀,就應該“始終站在現實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東西。”從現代社會的發展現實出發,人的社會物質實踐與人的觀念之間存在著以下兩層關係,一是認識層面上的,即人們把人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作為認識物件所形成的關於社會生活及其變化發展的觀念和看法,也就是對現實社會的認識;二是透過現實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結果去追問支配這些活動及結果的價值實踐觀念。在這兩種關於實踐的觀念中,前者是客觀決定主觀,也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認知)意識,後者則是社會(價值)意識改造自然與社會。兩者的現實關係從根本上來講是前者決定後者,而從變化發展的過程來講則是互為因果的辯證關係。因為正確的認識是建構正確價值實踐觀念的基礎,而正確(價值)實踐觀念的形成又是實際正確地改造自然與社會的現實前提。反之也一樣。所以,本著馬克思的這一根本原則,來認識、理解和把握馬克思的哲學觀及其現實的重要意義,就成為徹底擺脫傳統哲學思維方式束縛的唯一選擇。

一馬克思新哲學的起點

    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維西·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8年單行本序言中談到這一《提綱》時所說的,“這些筆記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是非常寶貴的。”這其中的“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正是作為理解馬克思新哲學觀起點的理論和現實依據。而包含著十一條新思想內容的《提綱》就已經展示出馬克思新哲學觀的輪廓和發展線索。

    在《提綱》第一條,馬克思明確地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

    在此,可以看到舊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也是從現實出發來認識世界的,缺陷“只是”在於直觀地僅從客體的方面去理解事物、感性,而直觀的結果則是現象地、片段地、孤立地、靜止地和非聯絡地來理解事物和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個人。這樣的理解必然導致形而上學甚至還可能導致唯心主義。舊唯物主義理解的事物、感性、現實不是真正具體的現實,而只是一種抽象的現實。這樣的現實雖然也與人有關,但只是與單個、孤獨的抽象的個人有關。進而就把感性的現實人為地分成抽象的自然界和抽象的社會,而不是把現實世界看作是由人的社會和相應的自然所共同構成的。在人與自然的領域是唯物主義,而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領域自然也就成了唯心主義。其根源在於沒有看到,當把社會作為認識物件來理解和把握時,社會及人的實踐活動也同自然界一樣,也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馬克思說:“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這表明,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不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都在各自抽象地發展著自己的哲學理論,唯心主義往往還要略勝一籌,但“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什麼是“現實”,什麼是“真正的現實”的哲學的出發點問題,也就是哲學關照的現實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而根據馬克思對傳統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片面性的分析與批判,馬克思哲學視I}中的現實,是由社會的人的各種實踐活動以及社會的人生活於其中的自然環境的各種自然事物有規律的活動,和這兩種活動彼此的相互作用所呈現的實際狀態共同構成的世界。而其中承載著各種社會關係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之所以是人的活動,就在於這樣的活動是區別於自然事物活動的、有思想有目的的活動。所以,社會人的實踐活動是自覺的能動的活動,相對於自然事物而言具有明顯的主體性和主觀性特徵。這樣的主體性和主觀性特徵,是由社會人的實踐活動與自然事物的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直接結果—人工(社會)自然的出現所確證的,也就是費爾巴哈所“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之所在。而真正屬於人的實踐活動是以其有目的有思想為特徵的,也就是以人的腦力和體力所形成的合力及其外化構成了認識層面上的真正人的客觀的感性物質活動。費爾巴哈“僅僅把理論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是片面的,甚至也可以說是錯誤的,因為把表現腦力勞動的理論思維活動與人的體力勞動絕然分開很顯然是脫離實際的。認識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所形成的關於實踐活動的觀念,與人們在認識的基礎上所建構的支配實際活動的價值實踐觀念不能混為一談,只注重前者而輕視後者,導致了舊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相反,注重後者而忽視前者,導致了唯心主義的獨斷論。傳統哲學的這些缺陷都源自各自狹隘的哲學立場,舊唯物主義片面地理解和重視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而沒有看到支撐這一關係的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關係,因而輕視人的感性的實踐活動就成為必然;唯心主義則片面地理解和重視了人的方面,沒有看到離開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關係只能是抽象和虛幻的人的社會關係,因此而導致“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和抽象地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也就成為必然。

    馬克思新哲學的出發點所具有的革命性和時代性特徵,就表現在從社會的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方面,也就是主體和主觀方面,以及社會人的實踐活動與自然事物的活動和變化,及其相互關係去理解現實世界,並把現實社會人的實踐活動方式作為認識物件,去理解人們所形成的關於實踐的觀點和看法,以及人們藉助於科學實驗和社會這樣的認識性實踐所獲得的對自然事物和社會事物(人的各種社會活動)在認知意義上的觀念和看法,同時也通過現實社會人的實踐去理解在認識的基礎上所建構的改造自然事物和社會事物的價值實踐觀念。正是這樣的現實世界向人們展示了人的社會自然與原生自然所構成的整體的現實世界圖景,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世界。在這樣的世界圖景中,人的社會自然與原生自然之間相互的辯證關係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而且彼此共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變化和發展。站在人的社會自然與原生自然的相互辯證關係的立場上看現實和世界,作為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實踐活動就自然地進入了人觀察現實和世界的視閡,也就是人的認識領域。因此,馬克思新哲學所具有的性不是把人的社會實踐引人了認識論,而是站在新的立場新的高度所獲得的哲學關照的新視閉。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如果沒有和商業,哪裡有自然科學?甚至這個’純粹的’自然科學也是由於商業和工業,由於人們的感性活動才達到自己的目的和獲得的。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是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礎,只要它哪怕只停頓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費爾巴哈)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沒有了。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會儲存著,而這一切當然不適用於原始的、通過自然發生的途徑產生的人們。但是,這種區別只有在人被看作是某種與自然界不同的東西時才有意義。”從這一段話語中可以看到,馬克思正是從人的物質實踐這一感性現實及其與現實世界的相互聯絡出發來解釋觀念的東西,而不是相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