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議論文的修辭結構關係探究

才智咖 人氣:1.97W

議論性文章研究和是和語篇分析聯絡極為緊密,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大學生議論文的修辭結構關係探究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寫作教學(Second Language Writing)是外語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該環節的教學活動中,議論文寫作的又最具挑戰性。由於漢英思維文化方面的差異,學生的作文中,語法錯誤較少,但存在論證的思路不清晰,論據不夠充分等問題。20 世紀70 年代以來, 許多學者,如Halliday & Hasan (1976), Hobbs (1979), van Dijk (1985),Mann & Thompson (1986), 以及Martin (1992) 等,都曾深入探討過篇章內部各單位(textual units) 之間的關係,為解決在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的篇章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研究,學者們普遍認為理解不同語篇單位之間的關係對於把握英語語篇的結構和實質是至關重要的。在這些理論探索中,本文將重點討論“修辭結構關係( 英文:Rhetorical Structure Relations) ”(Mann&Thompson 1986, 1987) .修辭結構(以下簡稱RST理論)採用的功能模式(functional model)不但揭示了句子間的關係, 還闡述了語篇表達作者寫作意圖的過程。

一、理論框架

1983年,William C. Mann 和Sandra A. Thompson 等學者率先提出了“修辭結構理論”框架,其研究重點是語篇中小句的關係結構----修辭結構。

根據RST理論,語篇中小句間的型別主要包括:(1)、關係型(relation);RST理論認為,篇章中的絕大部分的小句之間都遵循“輔助-核心”(nucleus - satellite)的不對稱關係。(2)、功能型(function);該理論認為:篇章的整體性(unity)和連貫性(coherence)都取決於其功能性。(3)、層次性(hierarchy)意指整個篇章的眾多小句是按照一定層次組合在一起的。其特點是:兩個基本的小句組成高一層次的部分,然後高層次的部分再和另一部分按照更大的語言單位之間的語義關係組合,直至構成篇章。每個語篇層次的複雜程度是由語篇中小句之間語義關係的複雜程度決定的。通常,組合的語義關係越複雜,語篇的層次就越多。

二、研究現狀

議論性文章研究 (argumentative essay) 和是和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聯絡極為緊密。RST修辭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23種小句之間關係的型別,運用這些修辭關係對議論文篇章的結構進行描寫十分便利。基於該理論框架,很多學者對議論語篇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Grasso's 於2002年 提出的“修辭論證”理論框架就是以 RST為理論基礎的。1985年,在Cui的文章中,他也對議論文的幾種生成策略進行了討論。而對RST進行的更為全面的研究非Bell 莫屬,他在2001年的一項研究中將該理論應用於EFL寫作教學中的議論文語篇結構。還有一些研究如Kong(1998)、 Pelsmaekers 等人(1998)則把RST作為評估學習者的外語水平,尤其是二語寫作水平的評估工具。

總體而言,RST理論的在議論文寫作研究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通過對近十年來發表文章的搜尋之後不難發現,很多研究成果大部分侷限於國外,國內高校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較少注意到相關的主題。

 三、研究過程

本研究從西南某211、985大學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生中分層抽取了30名學生的課程作文作為研究材料。統一給定的作文題目是:

“In what way can you say women are stronger than men?”,本篇作文按照邏輯訓練(logical treatment)的需要,提供一個固定的框架,即:“traditionally, men are stronger thanwomen, but in a lot of ways the opposite is true”學生可以在該框架內自由發揮。本文在RST的理論層面上對40篇學生作文的修辭架構進行了分析,該研究嘗試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不同小句之間修辭關係的使用頻率與作文質量有沒有關係?

2.大學英語的英文作文評分標準,是否應該考慮加入RST理論?

四、研究結果

通過實證分析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對於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中國大學生來說,糾正語法錯誤並不能作為寫作教學的重點,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要重視大學生修辭手段的使用情況。

2.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在使用修辭型別方面具有很大的相同之處,根據SPSS軟體的統計分析,本文發現了五種使用頻度較高的修辭關係型別,它們分別為闡述關係, 證據關係,背景關係,非意願性結果關係以及環境關係。

3.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大體上對不同修辭結構的使用情況是類似的,這表現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都頻繁地使用了對照關係和證據關係來連線不同結構層次下的段落。

 五、討論和總結

文章從大學英語創新課程一個教學班的學生中分層抽取了40名學生的課程作文作為語料(作文佈置之前老師對文章的結構,主要內容進行了限定)。

本文嘗試探討如何以RST為分析工具來描述大學生議論文的語篇結構。在資料統計的結果進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認為對於大學生來說,掌握不同句子的修辭關係十分重要,因為它們是構建議論文語篇連貫的重要前提;研究結果表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和英文作文的評價體系還存在諸多弊端。

從分析資料可知, 學生作文中出現了14 種修辭關係, 它們一共被使用了61 次。其中,闡述關係( Elaboration) ,證據關係(Evidence)非意志原因關係(Non-volitional Cause) 以及環境關係(Environment)是使用最多的四種修辭關係,它們的使用次數佔到總數的52%以上。從資料中不難看出:由於這次作文的題材為議論文, 為了達到議論文“立意清晰、觀點”的目標, 同學們大多會選擇使用闡述關係和(非) 意志原因(結果) 關係;而議論文中提供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很自然地會需要使用證據關係和闡述關係;為了使論點更加嚴密無可辯駁, 環境關係也成為了常用的關係;而論證過程中,證據、論證、解釋以及對比等修辭關係在這類文章中也顯得必不可少。由於篇幅限制,議論文體的一般修辭結構特徵本文在此不再贅述, 只希望此分析能夠對後來者方面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資料:

[1]Abelen, Redeker G. and Thompson S. 1993.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of US American and Dutch fund-raising letters [J]. Text, 13 (3), 323-350.

[2] Cui, Songren. Comparing Structures of Essays in Chinese andEnglish[D]. UCLA.

[3]劉世鑄、張徵。修辭結構理論與RST 工具[J].外語電化教學,2003,8.

[4]將聯江。基於書庫的大學英語四級作文語篇關係分析[D].重慶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