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物理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2W

摘要:物理學是一門對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隨著現代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快,物理教學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其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師不僅要變革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還要以全新的思維模式審視物理教學的發展歷程,將高中物理中的概念、規律、理論的教學方式加以系統化、創新化,使物理教學為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社會進步而服務

淺談高中物理的論文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義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物理現象、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第二,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開發學生物理學習的內在潛力,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取意識,鍛鍊學生物理創新性思維。第三,有利於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培養創新型的複合人才,推動社會進步與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的出現。

二、高中物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現狀

當前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行,簡單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目前實際的教學需求。受限於傳統思想的束縛,目前高中實際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創造性思維異常匱乏,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影響。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途徑

1.實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先導,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調動關乎物理教學效果的好壞,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高中生還未形成系統的思維方式,對知識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尚不發達,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相比國中較為複雜,知識體系龐大,難免存在知識抽象、知識晦澀難懂的問題,學生一味機械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而缺少對物理知識的反思及運用,使得實際的教學效果並不十分理想[1]。教學方式的選用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關鍵,情境教學是較為有效的物理教學方式,所謂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運用各種方式創造特定的教學場景,將物理知識、概念、規律融入其中進行物理教學。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讓學生看這樣一個實驗,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屬片同時下落,金屬片跟羽毛下落得一樣快。學生目瞪口呆,發出疑問:金屬片要比羽毛重,應該比羽毛下落得快才對啊,怎麼一樣快呢?創設這些情境使學生既覺得新奇,又倍感親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發了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慾望。因此,情境教學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

2.創新教學方式,開發學生內在潛力

創新教學方式、開發學生內在潛力是高中物理教學的'客觀要求,也是改革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必要舉措。在高中物理學習的初始階段,物理知識較為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較高,求知慾十分旺盛,學習效果較為理想。隨著課程深度的加大及教學內容的增多,物理知識逐漸呈現出系統性、複雜性、理論性的特點,物理知識難以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十分嚴重,學生的物理學習遇到了瓶頸,物理教學工作很難較好的開展,物理教學收效甚微。造成此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物理教學方式的單一陳舊和物理教學環境的枯燥無味。為此,高中物理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創造輕鬆活躍的課堂環境。一是要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轉換教學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深刻的認識到自身引導者、服務者的角色並做好角色扮演工作,營造公平、自主、自由、大膽的物理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二是要深入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制定特色化的教學方案。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教學情況的反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物理學習難題,發現學生各自的優勢及劣勢,針對性的加以指導,因材施教,創新提問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

3.注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是進行物理學習、改善物理學習現狀的重要保證,也是學生進行物理模型抽象、物理知識研究的基礎效能力[2]。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往往不注重對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致於遏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創造自由活潑的學習與思考環境,避免將物理問題的解答模式單一化、固定化,要善於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進行多維度、多方面、發散性的思考,從而對物理知識獲得全面、深刻的理解及掌握。此外,教師要注重對基礎性知識的反覆講解,紮實學生的物理功底,確保學生在掌握深厚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以此強化訓練效果,培養學生分析及解決物理問題的實際能力,養成學生積極探索、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進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鍛鍊學生應用能力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有利於改善物理學習效果、改革教學模式,使物理知識的學習真正做到為社會發展及人類進步服務,彰顯物理學科的現實性意義。因此,要改變僅以課堂教學為重點的物理教學模式,避免填鴨式的物理知識灌輸,確保物理學習切實有效。物理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外出開展課外活動,深入大自然,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講解,使學生對相應的物理知識獲得更為直觀、形象的理解;教師應多多組織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及物理髮明創造,將物理知識運用於實踐,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此外,高中物理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教材內容的講解上,而要拓展教學視野,將教學內容運用於生產實踐。

總之, 我國經濟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已成為當今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因此,學校及教師要從實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豐富創新教學方式,開發學生內在潛力、注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等方面出發,創造良好的物理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