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舞蹈教育的多元思考

才智咖 人氣:5.59K

摘要:舞蹈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也是人們接受各類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舞蹈與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舞蹈教育以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已經成為人們提升知識能力的有效途徑。

基於舞蹈教育的多元思考

關鍵詞:舞蹈藝術 教育方式 多元思考

舞蹈是一門集音樂、美術、雕塑、戲劇等因素的綜合藝術,是藝術地再現生活的一種屬於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反映。而舞蹈活動作為人類生活最基本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它不僅能藝術地反映和表現生活,還是一種能夠將教育、精神、情感、智慧、身心等融合發展的載體。所以,舞蹈教育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越來越具有較為突出的位置。舞蹈教育也因此發揮著自身的諸多功能和獨特作用,而成為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積極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筆者認為,舞蹈教育的關鍵在於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與發展。

第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國,舞蹈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藝術,又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因為,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盡滄桑和不斷衍變,伴隨著時代的印跡,從無到有,由低階向高階逐步發展起來。舞蹈先於人類其他藝術形式,因為它採用的不是什麼器具,而是每個人永遠隨之攜有的,說到底是所有器具中最有力的和最敏感的身體本身。而人體動作就是生命的本質所在,無論舞蹈藝術的發展形式會把明顯的動作因素提煉到何等極致,無論它會變得多麼高深、多麼抽象、多麼複雜,動作仍是它的根基。舞蹈家鄧肯認為:“凡藉助身體動作以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活動,都是舞蹈藝術。”因此,舞蹈是人體的造型藝術,舞蹈是通過人體動作表達情感的藝術,舞蹈藝術所要求的人體動作不是自然形態或者單純生理狀態,而是具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經過美化的極富於感情色彩的動作。舞蹈從本質上說,它的'領域是無限的,正如傅毅在《舞賦》中曾寫到:“臣聞歌以詠言,舞以盡意。是以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其形。”就充分說明了舞蹈不僅具有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而且還有愉悅功能。舞蹈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它並不從屬於其他藝術門類也不是附屬品,優秀的舞蹈作品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時,也給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要真正地走進舞蹈世界,還需要教育的引領。

應該講,古往今來,任何一種教育都是給人以智慧的教育。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柏拉圖早就強調了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他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賦予身體與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教育的構成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等。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處於主導地位,其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它以社會要求的體現者的身份參與教育過程,以其有目的的活動來調整受教育者的教育影響以至整個教育過程。從接受學的視角來看,受教育者則是接受影響的主體,教育的實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的接受程度。而舞蹈教育是一種開發人類知識潛能,豐富文化藝術情感,增加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有效工具。所以,舞蹈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提升人性、使人真正成為人的社會活動,是一種塑造人的靈魂、構建人的精神家園、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識世界的活動。正是通過教育,“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目的的一個廣義的界說”。所以,舞蹈教育對於受教育者的成長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作用。

第二,舞蹈教育的多元性。亞里士多德在《政治論》中說:“在教育上,實踐必先於理論,而身體的訓練須在智力訓練之先。”要保證身體健康強壯和精力,因為人類的幸福只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就像猶太哲學家斯皮爾伯格所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著一種命運。”求知能改變一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但是通過教育效果會更明顯。據史書記載,“人文”二字出自《周易·賁》的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強調人文是為了教育。因為,人文教育就是一種傳授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養的教育。人文知識的核心是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哲理,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教會人們如何做人。人文教育以人為中心,它關注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和人與整個精神世界的關係。舞蹈教育作為人類最早的文化活動之一,幾千年來一直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承著人類文明,通過美的舞蹈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內在品格和外在形體的統一和諧,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因此,筆者認為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內心的資源;其次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環境中具有價值的手段使用這些資源;再次是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因此,舞蹈教育也是實施人文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我們知道,舞蹈離不開詩的意境,音樂的節奏。在《禮記·樂記》裡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古人認為,所謂詩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聲音,舞蹈表現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於人的內心,然後樂器隨之演奏。在今人所稱之詩歌、音樂、舞蹈,在古代被稱為詩、樂、舞。詩有理性內涵,樂和舞則重感性韻味,有廣泛的情感外延,它們三者在早期的自然組合表現內心情感,也是情理的有機融合,至今仍在沿用。特別是音樂與舞蹈的關係日益密切,因為二者都是源於人類生命律動的本性,是人們為了盡情宣洩生命的力量和情感而創造的。舞蹈是情感生活的形體的比擬,音樂節奏和旋律作為一種情感的力的表現,通過舞蹈的解釋,會更完美。音樂雖然可以脫離舞蹈獨立表演,舞蹈卻不能離開音樂。所以,我們在舞蹈教育中,應將舞蹈教育和音樂教育融會貫通,通過舞蹈音樂善於表達激發情感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更好地理解舞蹈教育的深層意蘊。

第三,舞蹈教育的豐富性。其實,“教育”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教育是一個評述用詞。說某人是受過教育的人,就是在稱讚他,說他具有某些可貴的品質。一個教育過程一定要成為使人產生這些可貴品質的過程。”教育意味著價值引導,它以培養“可貴品質”為職責。應該說,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身的經歷中體會到教育的意義。比如舞蹈這種從原始走進現代的藝術形態,作為對人類生產勞動、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情民風、倫理觀念、道德規範、審美情趣等產生重要影響的活動形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趨勢,也就意味著舞蹈教育不能僅在舞蹈的狹義範圍內做文章,而需要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前瞻的文化視野和更廣闊的知識導航。所以,舞蹈教育絕不是純粹的技能訓練,而是應將技能包含於綜合的教育體系之中,即通過舞蹈教育這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培養學生認識世界、體驗生活、追溯過去、展望未來的能力,讓學生們在歡快活潑、輕鬆優美的舞蹈節奏和音樂旋律中,激發想象力、增強創造力、豐富文化力,使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情感得到陶冶,知識得到吸納,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昇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智慧支撐起的和諧完善的全面教育。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認為:“大成智慧者不是單純智力和技能的培養,而是集身心全面發展之大成者。”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僅是有學問,而且還要是全面發展的人才。確切地講,舞蹈教育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也有許多可資借鑑之處,如從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到建國初期的《荷花舞》,以及前幾年創作的原生態舞劇《雲南映像》,還有2005年春節文藝晚會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舞蹈《千手觀音》,2006年轟動春節文藝晚會的皮影舞蹈《俏夕陽》等。還有最近在國內外演出市場火爆、被舞蹈界專家看好、觀眾叫座的原創大型舞劇《風中少林》,它把舞蹈與武術、現代元素與傳統故事、世界流行藝術形式與河南地域文化以及舞美、燈光、音效等多種手段結合起來,以情動人、以舞感人,去表現中華民族優秀舞蹈的藝術魅力和時代精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我們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聯絡古今中外的文化藝術精品,進行有目的的講解分析,通過生動鮮明抽象與具象的研究,使學生聞其聲感其情,啟迪智慧,活躍思維,開發潛能,悟出靈性。讓多元的舞蹈教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總之,舞蹈教育的活水源泉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實踐,將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合而為一,找出更加有效地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和文化修養的複合式人才的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1](美)約翰·馬丁.生命的律動——舞蹈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7第51頁

[2](英)尼斯·勞頓等著.課程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