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生物後階段習題講評課有效性的策略

才智咖 人氣:2.08W

摘要: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三生物習題課的有效性展開論述,先由當前高三後階段生物講評課不能很好的體現有效性引出思考,然後從“講什麼”“怎麼講”“由誰講”三個方面提出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講評課的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字:新課程理念   高三後階段複習   習題講評   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三生物複習,尤其是後階段的二輪複習,時間緊張,任務繁重,往往會佈置給學生相對比較多的作業,同時還包括密集的考試,習題講評課成為一種佔很大分量的課型。
 在課堂上卻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對答案時有人唉聲嘆氣,有人興高采烈;分析習題時,教師苦口婆心,面面俱到,學生漫不經心,懶得動腦;再次做同樣的題目,一錯再錯,效率很低,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教師疾呼:“現在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老虎已經咬到腳後跟,還不緊張,做過的題目又錯了!”
 學生抱怨:“上課聽得懂,看書看得懂,就是做題的時候做不出來,老師講的時候又覺得很簡單,真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提高高三後階段習題講評課的效率呢?擺在我們高三教師面前的是一個非常重要又很現實的問題。
二、解決的策略
 一堂好的習題講評課,筆者認為應該是具有鞭策學生,糾正錯誤,落實基礎,開闊思路,熟練技巧,提高能力的作用。要達到這些目標,可以從“講什麼”“怎麼講”“由誰講”三個方面去嘗試。
 講什麼
1.1 精心選題   習題講評工作的開始並不是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才啟動,而是從編制習題就已經開始,包括知識點的分佈、題型題量、難度設計、完成時間、評分標準、達成目標、學生的易錯點或薄弱點等。
 如果是考試,往往是經過命題教師仔細思考和編制的,則要仔細自己先做一遍,並同樣分析知識點分佈,學生的易錯點或薄弱點等。
 這一切,都是提高有效性很重要的因素,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1.2 批閱統計   “練習不在多,而在精;考試不在頻,而在評;講評不在全,而在有針對性。”有的老師由於教學時間緊張,圖省事,圖速度,不管習題難易程度,總是逐一講解,有的老師每題發散,一張試卷分析好幾節課還完成不了,只關注習題,不關注學生整體的答題情況,也不關注學生為什麼不會,其結果是診斷反饋效率低,不僅難以收到預期效果,而且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
 所以,要徹底瞭解學生,一定要及時批閱(全部或抽樣),詳細統計。
對於選擇題的得分情況,有條件的學生可充分利用閱讀機處理,節省時間而且分析詳細。如下表是某一班級一次理綜考試後生物部分前面選擇題統計,學生的得分情況,錯誤情況一目瞭然。
題號 答案 正答率% 答A人數 答B人數 答C人數 答D人數
A1 D 85.7 4/7.1% 4/7.1% 0/0% 48/85.7%
A2 C 78.5 7/12.5% 4/7.1% 44/78.5% 1/1.7%
A3 A 76.7 43/76.7% 3/5.3% 6/10.7% 4/7.1%
A4 A 41 23/41% 7/12.5% 9/16% 17/30.3%
A5 C 87.5 1/1.7% 2/3.5% 49/87.5% 4/7.1%
A6 D 98.2 1/1.7% 0/0% 0/0% 55/98.2%
 如果是主觀題,可通過批閱時作摘記,包括典型錯誤和有創意的答案,找出錯誤根源,定出糾錯的具體措施,必要時找幾個學生了解答題過程,以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情況,因為“為什麼會錯”經常比“什麼是對”更重要,而學生的想法有時候容易被教師忽略。
 將批閱後的習題提前發給學生,提倡學生在上課前先自己訂正錯題,自我分析錯因,提高上習題講評課的效率,而且免去了學生上課忙著對答案和對自己得分情況感嘆的無效課堂行為,節約時間。
1.3 全面分析   經過統計分析,全面瞭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對錯誤集中的題目,要花時間講,講清講透,針對錯因,有的放矢,如果是個別同學錯誤的題目,由於時間關係,可在課堂上不講,課後歡迎個別交流。
 習題評析,不僅在“析”,還在“評”。在分析習題前,要對班級整體情況作一個評價,比如說與平行班比較,肯定進步,找出差距,激發學生熱情,鼓勵學生下次更上一層樓。表揚優秀同學,不僅成績優秀同學,還包括有創意思維、答題規範、字跡清楚等單方面優秀的同學,讓學生不僅知道自己哪裡不夠,而且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更為優秀。
 怎麼講
 經過統計分析工作,只是讓教師知道應該講什麼,講多少,但是怎麼講,由誰講,不僅受到教師本身教學水平的限制,也能反映出一個教師教學理念的優劣,更直接關係到講評課的效果。教師必須經過精心設計,反覆推敲,統籌安排。
2.1 重概念,重課本   有的題目其實不難,但學生卻總是屢次出錯,可能是由於概念不清,或者對課本知識不熟悉。針對此類題目,可通過重新複習課本中的概念,並增加幾個易混淆的概念,通過不同方式,讓在學生辨析和歸納中得到鞏固。
 比如“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在判斷時,學生經常覺得摸稜兩可,屬於概念不清。可通過概念辨析和歸納:基因突變是由於基因中鹼基對的增添、缺失和置換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一般光學顯微鏡下不可見;染色體結構變異是染色體片段的增添、缺失、倒位、易位,改變的是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光鏡可見。注意強調加橫線的部分,讓學生明確辨析要點;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加深印象。
2.2 找“題眼”,抓關鍵   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每道題目中一般都有一個解題的突破口,筆者在教學中形象地稱之為“題眼”,也就是關鍵詞。在上課時,教師不僅注意找“題眼”,並讓學生學會找“題眼”,長期堅持,長期要求,效果非常好。尤其是選擇題,在考試中可大大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例: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A16型和EV 71最為常見。以下關於腸道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腸道病毒的遺傳物質由5種鹼基和8種核苷酸組成
B.腸道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內含粒線體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長因子、水、無機鹽的培養基培養腸道病毒
D.腸道病毒的衣殼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分析:題目看似冗長,複雜,但是其實關鍵詞就兩個字“病毒”。所以A、B、C三項有關病毒的知識中去核對,都不符合,答案是D。
 例: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在有關癌症研究的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RHOGDl2的基因,該基因有助於避免癌細胞擴散,他們發現攜帶該基因的癌細胞會失去轉移能力。該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是                  (   )
A.當這種基因新增到癌細胞後,在癌細胞中表達併產生一種糖蛋白
B.當這種基因新增到癌細胞後,在癌細胞中表達併產生一種蛋白質,由此使癌細胞迅速分化為其他組織、器官
C.該基因在癌細胞內表達後使癌細胞迅速衰老
D.該基因在癌細胞內表達後使癌細胞的DNA複製受阻,停止細胞分裂
 分析:本題是一道資訊題,看似陌生,關鍵詞是“攜帶該基因的癌細胞會失去轉移能力”,聯絡以前學過的癌細胞的轉移與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質減少有關,答案為A。
2.3 講思路,講方法   學會解題,首先要學會審題,摸清命題人的意圖,理清解題思路,學會解題的一般方法與技巧。
比如高三曲線圖形題很多,可歸納出碰到曲線圖的一般解題方法和思路。筆者指導學生得出一個解題模型:第一看清橫座標(自變數)和縱座標(因變數)的含義和單位,注意有時候一個座標圖有兩個不同縱座標;第二抓住幾個點:起點、終點、轉折點、交點(多條曲線)等;第三注意單因子變數研究法,即研究一個因子時,其他因子應給予相同的條件,可在曲線上選點劃線來表示。
 
 例:(05年上海大學聯考題)右圖為某酶在不同溫度下反應曲線和時間的關係,從圖中不能獲得的資訊是(    )   
  A、酶反應的最適溫度              
  B、酶因熱而失活
  C、酶反應生成物量與時間的關係
  D、酶反應速度和酶量的關係
 分析:該圖反映的是自變數(時間、溫度)和因變數(生成物量)間的關係,其他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都是定量。①當確定時間為單一變數時,分別觀察200C、300 C、400C時的曲線,可見隨著時間變化,生成物量遞增,表示酶一直有活性;再分別觀察500C、 600C、700C時,隨著時間推移,生成物量先遞增後穩定,表明酶開始時有活性,隨著溫度越高,酶越易失活。所以B、C項正確。②當確定溫度為單一變數時,時間為定量,選a點觀察,500C時生成物量還在增加,說明酶還有活性,600C、700C時生成物量不再增加,說明酶已失活,選b點觀察時,500C時生成物量已不再增加,表明酶已失活;而200C、300 C、400C時,生成物量最多的是400C,表明其酶的活性最大。所以A項正確,圖中不能反映的應該為D項。
2.4 講聯絡,講變式   生物學試題中,結合熱點、聯絡實際的情境題、材料題層出不窮,但從涉及知識上卻萬變不離其宗。教師要指導和訓練學生心中裝的不是一道題,而是一類題,教師教的不是一個知識點,而是一個知識網。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哪怕全部死記硬背住所有做過的題目,也沒用。所以,筆者認為在習題講評課中,最關鍵需要培養的能力是知識遷移能力,學會以不變應萬變,是高三學生從容征戰大學聯考考場的法寶。
 比如,細胞的代謝這一塊內容,在大學聯考考試說明中基本上是Ⅱ級要求,涉及的知識點多,曲線圖更多,學生往往很糊塗。
 例:用依樂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他們將一枝依樂藻浸在加有適宜培養液的大試管中(室溫20℃),可觀察到光下枝條放出氣泡。他們以太陽燈作為光源,移動太陽燈使之與大試管的距離不同,結果如圖1中曲線1。
 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本實驗自變數為光照強度,因變數為光合速率,檢測指標為單位時間氣泡產生數量(或氣泡產生速率)。但學生往往不是很理解曲線所描述的實驗的全過程的含義。可通過讓學生思考起點、終點、轉折點、交點,分析每一段曲線代表的含義,並把曲線轉換成熟悉的基本曲線(如右圖2所示)。
 此時,學生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題目這麼簡單,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基本曲線!”從而更加明確曲線上的每個點,每條線段的含義,更培養了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通過教師的講評,更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尋找出新的老師沒講過的新思路新方法,此時,教師須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讚賞。在肯定的同時,通過比較和分析各種方法的優劣和繁簡,讓學生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簡單的),並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加以鞏固和熟練。
2.5 講規範,講格式   在生物大學聯考答題中,注意語言的規範,注意圖解格式的正確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答主觀題時不善於使用專業術語描述現象和給出結論、有錯別字等。還有在遺傳圖解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注意格式的規範,導致扣分。可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典型錯誤的照片,讓學生來找一找其中的錯誤,並按照評分標準打分,從而使學生明確正確格式書寫的重要性。
 由誰講
 在講評課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教師根據自身的經驗,把對試題的主觀看法(包括審題、解題思路和方法等)經過加工後,傳達給學生。雖然新課改後,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的角色沒有變,尤其是講評課大部分時間和大部分內容應該是教師完成的。
 由於師生年齡上的差異和認知能力上的差別,對解題的某些環節、過程的分析與處理上並不一定能很好地為學生所接受並內化為他們的能力。所以,對於卷面上部分比較突出的或共同傾向明顯的問題、有創造性的解題方法或有創意的答案、典型的錯誤或反覆發生的缺漏等,可以讓學生當一回老師,由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去講評,也許會更真切、更實在。有人把它稱為“兵教兵式”的講評方法。這種方法巧妙利用了學習論中關於“借鑑學習”與“榜樣學習”的原則,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糾正學習上的錯誤,起到承前啟後的教學轉折作用;讓老師當一回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傾聽、去思考,也許更能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更能瞭解學生的要求,然後再回到自己的教學中,及時矯正教學的策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學生講的題目不宜太難,否則,是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的。
三、結束語
每一次練習(考試)的知識點、重點、難點、背景、要求不同,學生表露的問題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不可能每一次習題講評都在答案、題意、思路、方法、錯因、聯絡、變式等內容上面面俱到,也沒有這個必要,但在有關內容的講解上應該注意上述相關問題。只要能經常堅持以上幾點,不斷思考和摸索,相信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能獲得無限的收穫。

提高高三生物後階段習題講評課有效性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義堂等:《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年7月
2.《2009年浙江省普通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理科)》
3.陳國平,魏為焱,《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教師報,2006.5.31
4.呂國裕,《生物學選擇題的講評方法》,生物學教學,2008,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