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策略

才智咖 人氣:5.56K
淺談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策略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國小數學中,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對學生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什麼是課堂教學效率?一句話,就是在有限的一節課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這實際上是教學最優化的問題,也是“減負提質”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認真鑽研教材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前提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要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教師必須刻苦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既要從認識目標、能力目標上作深入的挖掘,又要在情感目標上作細緻的思考,領會編者的意圖,瞭解教材的潛在功能。問題考慮要全,內容理解要深,背景瞭解要寬。既要把握本節課內容,又要注重本節課知識與前後知識的銜接;既要把握本學科內容,又要注重本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絡,對所要講授的內容成竹在胸、運用自如。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保證 
        為實現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必需的。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設計知識的呈現過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設計耐人尋味的數學故事匯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讓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氛圍中。如: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來啟迪學生的逆向思維,會使所授知識趣味橫生;利用“曹衝稱象”的故事讓學生理解化整為零的解題策略,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利用“呼啦圈套人”的演示來引出集合概念和用“兩個或三個呼啦圈交叉套人”來引出集合的公共部分(即交集)。這些直觀的演示會使抽象的集合知識具體化、簡單化,便於學生理解。 
        三、恰當的教學語言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關鍵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他告訴了我們教學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的教學語言很關鍵。 
        1.教學語言要嚴謹、規範。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做到嚴謹、規範,如吐詞清晰、句段分明、乾脆利索,堅持用普通話教學。
這樣會讓學生感覺教師的每一句話都是重點,學生時刻都會集中注意力,認真聽好教師的每一點講解。反之,如果教師“口頭禪”過多,語言重複,拖泥帶水,不僅浪費了課堂有限的時間,還會因為教師語言煩瑣,學生聽得厭煩、吃力,抓不住重點,領會不了新知識,正所謂“累了老師,苦了學生”。 
        2.教學語言要形象鮮明、通俗易懂。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做到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易於學生吸收知識、加深印象。教師要用通俗的語言去講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例如,在講解《0的意義》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媽媽上街買回來一些糖果,放在盤子裡。兄妹二人看見了,搶著往口袋裡裝。這時,媽媽回來了,看見兄妹二人的饞貓相,笑著說:“哇,只剩一個空盤子啦。”學生搶著說道:“是沒有糖果了!”我馬上順著學生的話茬說:“對,沒有糖果了,是0個糖果,0就表示沒有東西了,就像一個空空的盤子。”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0”的意義,當學生在做有關0的加減運算時,正確率達100%。       四、情感交流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後盾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與心靈的交往過程。哪裡有成功的教育,哪裡就有愛的火焰在燃燒、熾熱的情感在昇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上他所教的科目,因為不喜歡某位老師而厭煩上他所教的科目,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還會因為獲得老師的讚揚而努力學習,因老師的責備挫傷了自尊心而影響到學習。因此,成功的教學總是以融洽的師生關係為後盾的,要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就必須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師必須有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師的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性。教師要對工作充滿激情,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熱愛渴求知識的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在課堂上以微笑面對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教學中。要用真情實感去愛,用真才實學去教,用真心誠意去幫,用行動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快樂、陽光中充滿活力地主動學習。 
        其次,要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變化,用靈活的思維、敏銳的觀察、果斷的決策處理好隨機因素。對課堂上專心聽講、認真思索、積極發言的學生,應隨時投去讚許的目光,帶著濃濃的情感、智慧的啟迪,從不同角度給予肯定,讓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倍增;對那些課堂上容易開小差、搞小動作的學生,要及時投去制止的目光,或是充滿善意的批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批評是一種提醒,並自己糾正課堂上不良的行為,從而使教學活動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五、加強教學反思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 
        我們每上一節課,都會有成功和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教師要養成思考的習慣,要有反思的意識,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例如,在上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中的例2——連減應用題時,其中第2種解法“用總數減去另外兩個部分數的和”,在列綜合算式時,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忘了新增小括號。我就想:問題出在哪呢?是不是在講解新課時,我只是引導學生口頭表述每個步驟表示的問題意義,學生沒真正明白?還是因為只有部分同學回答問題,以偏概全了呢?在第二天的練習中,我要求學生先寫出每個步驟需要求的問題,然後逐一列出算式計算,最後才列綜合算式,讓學生真正明白新增小括號的意義。開始時,部分學生還不太適應,經過兩節課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已能做到真正理解題意去解題了。因此,只要多疑、多思、多想,就能讓學生多理解一些知識、多掌握一些解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