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生活融合 提高課堂效率

才智咖 人氣:1.76W
數學與生活融合 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從新課改的精神和社會發展的實況來看,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花大力氣,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提高課堂效率。筆者認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為此,在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貼近生活。
        一、以生活創設情境。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來自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好奇和興趣,從而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日常教學中,可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教學例項,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
        如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桃子》教學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先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裡,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當學生操作完之後,從中選擇五種:(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五個除法式子,並提問:可分成幾種情況?於是學生很快地觀察到:一類正好分完,另一類分完後還有剩餘的。老師再畫龍點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分了以後還有剩餘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有餘數的除法”。這樣創設生活情境,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輕鬆地接受新知識。
        二、從生活中去學習數學。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了數學問題。善於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絡,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成為數學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使之產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學習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例如,公園只售兩種門票: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團體票者可優惠10%。我們有37人去公園遊玩,按以上規定買票,你認為怎樣買最合算?這樣的題目可能會想出多種方法。 
        方法1:按每張5元購買,要花5×37=185元。
        方法2:採用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買4張團體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買票時請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團體票,然後讓他們各自出3元錢,我們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請1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票,我班只花(30×5-3×13)×90%≈100元,這樣我們合算,他們13位遊客也合算。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這樣,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本例中通過不同方案的比較,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理財的意識。
        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要通過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如,學習了有關面積計算的應用題後,學生學會了量窗戶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而後再匯入生活,引導學生實際計算做窗簾要用多少米布。這就應考慮到窗簾要比窗戶長一些、寬一些,如果是面積較大的,用兩幅窗簾面對拉,兩幅窗簾中間還應考慮應有的重疊部分等等。又如學習“正方形的認識”後設計如下情境:這是一塊打碎成兩塊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樣配一塊該怎麼辦?在沒有尺的情況下,應帶哪塊玻璃?還是兩塊都帶去?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大大地鍛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總之,作為新課標下的新型教師,我們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藉助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體現學習的價值性和實用性,將數學學習、教學與生活融合,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現象、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有美感,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會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數學興趣。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感受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必將更積極、生動、活潑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