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之提高課堂效率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4W

一、通過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教學之提高課堂效率論文

興趣是學生力求接觸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學生對學習物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學習效率將會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在興趣中學習,還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將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從而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可採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進行實驗。經常使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三角板做壓強實驗,用紙張和橡皮做慣性實驗,用紙張做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的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係的實驗,用平口玻璃杯和紙做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用雞蛋和鹽水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於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絡非常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發。

2.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的需要,不斷地創設物理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的興趣由弱到強的發展,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環節上,合理運用多媒體可收到顯著效果。

?例如: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猜想:雞蛋是沉入水底還是浮於水面?學生討論氣氛很快便熱烈起來,正當學生爭論不休時,教師在多媒體實物展臺上演示該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現象的發生:

a:將一隻生雞蛋投入盛水的燒杯中,發現雞蛋沉於水底;

b:再將這隻雞蛋投入濃鹽水中,雞蛋卻浮於液麵。

學生通過投影儀在大螢幕上看到如此之大的反差,出乎自己想象的實驗現象時,個個感到異常驚奇和興奮,躍躍欲試,這就營造了學生參與探究的濃烈氛圍,接著讓學生用器材(橡皮泥、塑料小球、金屬球、水、鹽、彈簧秤等)動手做探究,學生人人蔘與,教師恰當把握時機,掌握學生追源求根的心理,適時用課件呈現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討論物體是浮或沉的原因,並思考其內在的必然聯絡,當學生感到困惑時,放一段實驗錄影,引導學生觀察探索並揭開謎底。

學生興趣濃厚,學習氣氛活躍,形成學習高潮,促進學生在學習探究中完成由猜想——觀察——思考——探究——獲得結論的認知思維過程,學生為自己的探究結果能被教師和同學認可而倍感興奮和自豪。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學習了知識,還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

3.通過教師教學語言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知識面越寬,駕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強。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一位歷史教師上了一堂極為成功的公開課,他的每一句話都有著極大的感染力。當聽課的鄰校教師問他備這節課花了多長時間時,他答覆說:“這節課我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這個故事說明了只有厚積才能薄發的道理。教師只有努力拓寬知識面,認真琢磨教學藝術,才能引導學生經常保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現代教師講課時如果能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既顯得詼諧,風趣,又不乏邏輯性和科學性,使學生願意聽並能引起他們的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鬆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長技能。如此,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國中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很容易被激發出來的。

如筆者經常引入一些成語典故來吸引學生,講平面鏡這一節筆者先引導學生回憶兒時學習過的“猴子撈月亮”,成語“杯弓蛇影”等。學光的直線傳播時講“鑿壁偷光”的故事。

還有,在舉例的時候,經常舉一些他們日常中經常碰到而又容易理解錯的現象,並把這些例子形象化使他們聽起來覺得淺顯易懂,又感興趣。

例如,在熱現象學習中,學生經常將溫度升高或降低說成增大或減小,將吸熱或放熱說成加熱或減熱,雖然意思差不多,但同樣不符合物理含義。筆者舉了這樣的例子:筆者說:張三是胖人,李四是瘦子,胖跟粗差不多,瘦與細差不多,我們乾脆將張三說成粗人,將李四說成細人得了,你們同意嗎?學生鬨堂大笑之後,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二、通過培養學生能力、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提高課堂效率

雖然大家早已理解到素質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學生的主體作用等新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但傳統的教育、教學和考試選拔體制決定了人們必須讓所有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相同的學習內容。

確切地說,應試教育仍是當前教育的主流。我們所能做的是如何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儘量地實施素質教育,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應試教育的負效應。

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筆者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對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現象進行多方位觀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通過“討論探究”進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實踐、思維活動,達到解決問題、學好物理知識的目的。

例如:學習連通器原理時,可要求學生先觀察並思考,茶壺的茶嘴為何總與壺蓋保持一樣高?確定了思考目標,帶著問題讓學生觀察實物,明白茶壺是由壺身和嘴兩個器皿構成,教師出示壺嘴去掉一節的茶壺,讓學生先猜測,後裝水試驗,再讓學生在茶壺嘴上套接課前已準備好的紙折空心圓柱套管,做改變嘴的長短裝水的試驗,使學生觀察到壺身矮了,將不易隨心所欲地倒出水,身高了,水未裝滿就會從壺嘴流出的現象,以此啟迪學生。

在教學中,筆者還經常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直觀演示啟發、“設疑啟發、引趣啟發、攻難啟發和求變啟發等方法的選擇,儘可能把討論探究的問題,設計地新穎有趣。

如:在探究“運動的相對性”時,筆者常借用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配之以圖,巧用情景誘發思維。這樣不僅直觀、生動、形象,而且在判斷和推理的思維過程中能促使學生身臨其境、愛我河山、嚮往美好的藝術情懷,大大增強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筆者同樣做了嘗試。

例如:在學習“簡單機械”一章時,筆者在讓學生複習了以前所學有關摩擦和壓強知識,認識了槓桿及滑輪後,發現有些學生缺乏對實際生活的觀察,不瞭解自行車構造,於是筆者佈置了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的學生在家拆自行車,瞭解它的構造;有的結伴到修車攤觀察自行車修理過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中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們教育出版社,2004.

[3]李磊.讓物理課堂充滿生命活力[J].中學物理,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