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才智咖 人氣:2.5W

內容提要: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就要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課堂提問則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提高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提問 學習方式 有效性

歷史課堂提問是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設計若干問題,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其歷史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歷史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探求歷史的精妙,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優化歷史,領略歷史的奧妙,燃燒起學生思維火花的重要手段。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就要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課堂提問則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提高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歷史的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結合我的一節教學案例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抓住契機,設定矛盾,啟用思維。

學生對每節歷史課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定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衝突"。當學生急於解開這些"衝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我在講人教版《歷史必修2》第二單元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課時,一開始就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和教學內容,讓學生選出三位同學宣讀他在上節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上完後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假設你是一名近代的普通中國商人,你將如何經營你的生意?這三位同學是這樣設計的:

甲同學:我投資紡織業,先從外國進一批洋紗洋布,與同行一起研究,研究出其中的技術,在手工業同行中進行推廣,將中國的土紗土布做得更好,把洋紗洋布比下去,再輸出中國。(方案一)

乙同學:我會開辦一個輪船零件配製廠,原因是從經濟實力和背後,我都遠遠不如官辦和外商,所以我不開輪船廠,賺小錢的辦法實用且沒有太大的風險,不會樹大招風,受到排擠,既獲得了利潤,又立於不敗之地。(方案二)

丙同學:我會開一家飯館,要求我做的飯味美價廉,這樣吃飯的人就多了,當然錢就來了。(方案三)

我在這三位同學宣讀完以後就順勢提問學生哪一種方案可行,並說明原因。這一下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後學生的意見是:

方案一:可行但不能用於手工生產,因為手工業根本不能與機器生產抗衡這已被事實證明,還要有好的技術人員(全班44人,20人投票);

方案二:不可行,因為當時需要的資金大而且當時的輪船主要控制在外商和官員手中,普通商人是不可能進入的(但仍有5票);

方案三:可行,但利潤太低(10票);

緊接著教師就因勢利導地提出:“同學們,你們的選擇是否正確,下面我們一起閱讀教材,通過研究當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狀況,再來評析”。

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並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所以教者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很是關鍵。抓住契機,富於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更有實效。從而在提問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觸及學生情感和意志領域的情境,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一種解題的最佳心理狀態。通過心理上的接受,達到提問情境與學生心理情境的共鳴和最佳融合。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發揮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智力潛能的超長髮揮,使智力能力發揮最大效度,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原則。

二、引思鋪墊,變直為曲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這樣課堂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直接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如我在這節課開始之初設計的以上這幾個問題,就是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上設問,既可以複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於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同時,在過渡處提問,可使學生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並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課堂提問不能一味地直來直去,這樣啟發性就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會感到索然無味,並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思維的發展。假如我們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並且要求他們在思維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我在這節課問題的設定上,並不是我們以前所做的那樣直來直去地向學生髮問,“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特點?”而是將學生帶到一個特定的時代,讓他們扮演了哪個時代中國民族資本家,從而為學生自己去想象、去質疑,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在加上教師的精當點撥,不僅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甚至產生"投石擊破水底天"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的"曲問",可以說是結果效果是很明顯的。因此,因勢利導、引思鋪墊,變直為曲的提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各種綜合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抓重點巧設疑

教材的重點是課堂教學的“課眼”之所在,提問的設計抓住“課眼”,主要訓練內容也就抓住了,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的重點上,從而使學生圍繞“課眼”理解,掌握全課內容,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備課時, 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然後以此為主線,串聯其他教學內容設計提問,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創設情景性問題為載體、用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突出學生的充分參與性,積極思索問題的主動性。例如我在匯入新課以後,先是利用多媒體把不同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狀況演示出來,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把不同發展特點的原因填寫進去,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

教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