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高效課堂之我見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9W

通過聽評資深老師的課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歷史課堂的高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歷史學科高效課堂之我見論文

1、講解知識全面。每位老師都精心備課,深入的挖掘教材知識點,不斷地增補相關知識內容,(與教材的編寫有關,教材多以概括性、結論性的東西示人,造成了學生理解的障礙)以利於學生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切實做到了課堂的大容量、高密度。

2、講解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老師們都是在上課之前均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對教材進行全面的梳理、重組和錘鍊,最終給學生一套清晰、完整的章節知識系統,從而便利了學生在巨集觀上的理解和掌握。

3、課堂調控能力強。老師們在課堂上或以洪亮的嗓音或以有趣的歷史故事或以熱點的時事或以優美的語言來及時調控課堂出現的沉悶氣氛,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增強歷史課堂的感染力,精煉語言,一語中的。

4、課堂時間安排的合理得當。鑑於歷史學科周課時少,課頻率小,老師們多是在課堂前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回顧和引導,以利於學生知識間的聯接。然後有條不紊地展開新課內容,最後多作簡練的總結。

5、注重歷史學習方法的傳授。歷史學科是一門厚重的學科。有時一節課要跨越幾百年,其中包含的內容之多可想而知。面對如此紛繁蕪雜的內容,老師們多是傳授給學生一些學歷史的巧妙方法和心得,從而便利了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知識精要。

6、管理的及時、到位。對每一節課學生需要在課前準備什麼,課上什麼時間要做什麼,課下要檢查或談些什麼等,老師們都瞭然於心並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

以上是我認為歷史課堂高效的幾個環節,是值得我們繼續堅持的。

至於課堂低效的環節,我想也是從以上幾點中衍生出來的,好的方面做過了頭,可能會走向反面。

1、由於過於注重知識的全面,力圖做到面面俱到,就會出現知識的大容量,導致同教學時間有限相矛盾的情形。最終,知識點都能點上卻不能到位,出現蜻蜓點水的情況。另外,也會出現另外一種情形即不著重難點,由於補充後的內容較多,老師又不願有所割捨,於是知識點鋪天蓋地,使學生分不清主次,也疲於應付,在理解出現缺位時,會導致學生只得去死記硬背,漸漸地喪失了歷史學習的興趣。

2、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很好的完成教學內容,老師們充當起“保姆”的角色,幫助學生完成章節知識的歸納總結,讓學生省去不少的氣力。這對於學習時間緊張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時間側重在主科上)而言,似乎是有助於提高效率的,但從長遠來看,是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的。

3、歷史教學的藝術化有待提高。歷史是一門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學科,歷史的智慧、歷史的思想、歷史的'樂趣蘊藏其中。所以要表現如此紛呈的歷史也應該使用多種多樣的手法。但是我們有點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學並不能比較完美的實現這些。我們講歷史事件多用背景、經過、結果、影響、意義等等。雖然有利於學生去分析歷史,但是卻扼殺了歷史的生氣。如何很好地顯現歷史智慧,激發思想火花,享受歷史樂趣,真正讓歷史鮮活起來,是我們亟待探討的問題。

從這個問題上,我想談談自己對高效歷史課堂的理解。時下,對有效或高效歷史教學的討論此起彼伏,人們對“有效”或“高效”的理解也是眾說紛紜。但多數都強調學生的“學”上,如果從這個層面來衡量,我以上提到的我們高效的六個環節似乎與之相悖,因為我都是講老師 “教”上的方面。其實不然,學生的“學”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老師的“教”。如何實現學生的“學”,一定程度上還是看老師怎樣的“教”,是兩者的有機的、靈活的互動實現的。故而,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師生遵循歷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的自主進行學習,以最優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

具體的表現是:使學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徹,聽得有味,學得有趣,水到渠成地獲取歷史知識,循循善誘下提升思辨、批判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這也是比較理想的歷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