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才智咖 人氣:2.86W

論文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積極性 主動

淺談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論文摘要:本文從創設情景、引用故事、開展活動和對比分析四個方面闡述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活動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組成,二者缺一不可。為讓學生真正掌握好歷史知識,教師應採取怎樣的教學方法?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學研究表明,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起的。學生進行學習,也總被一定的學習動機所支配。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是一個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色兼備和靜動結合等優點,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化隱形為顯形。在教學過程中,能幫助學生從視覺和聽覺等方面去感受歷史、瞭解歷史、發現歷史和掌握歷史規律,給歷史教學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如在講述《秦末農民戰爭》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劇《秦始皇》的一些片段後提問,秦末農民戰爭是怎樣爆發的?秦的統治是怎樣被推翻的?有了影音資料和以前的知識做基礎,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學習動機被激發,紛紛發表個人的看法。

    二、引用歷史故事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徵表現為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在緊張的課堂思維活動中,學生容易感到疲勞,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下降等現象。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結合教學內容,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可通過引用歷史故事來輔助教學。引用歷史故事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興趣,還能有效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授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所採取的手段時,筆者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講劉備如何佔據西南一席之地時,筆者採用了“三顧茅廬”的故事;講越王勾踐立志雪恥的決心時,筆者採用了“臥薪嚐膽”的故事等。通過故事的架構,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競賽和辯論教學,調動學習熱情

    所謂“競賽”就是利用人人都有展示自我的心理,構建一種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競爭機制。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以小組搶答的方式來回答。通過競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並感受課堂教學帶來的樂趣,最終把這種樂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除了歷史知識搶答競賽外,辯論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辯論前,教師可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每組各推薦4名代表進行辯論(主要的程式是:各自陳述意見。自由爭論一歸納,最後由教師進行點評)。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筆者設計的課堂討論題目是“秦始皇之功與過”,正方的觀點是“功大於過”,反方的觀點是“過大於功”;在《世界現代史》教學中,筆者設計的題目是“戰爭與和平誰是歷史的主流”,正方的觀點是“和平是歷史的主流”,反方的觀點是“戰爭是歷史的主流”。這種討論具有競爭機制,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為支撐本方的論點,會主動翻閱很多資料。在辯論過程中,討論的場面熱烈,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對比分析教學,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只給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傳授正確的分析方法是教人終身受用無窮的“漁”,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分析能力的形成,實質上是一個從理解,掌握到自覺引用分析方法去認識歷史現象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講授,讓學生易於理解。如講“戊戌變法”時,涉及維新派、頑固派和洋務派之間的一次論戰,內容包括三個方面;而“辛亥革命”也有革命派和立憲派的論戰,內容也是集中在三個問題上。這兩處比較容易混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綜合比較的方法,把二者並列在一起,進行比較,突出其不同特點。這時,學生對二者的理解和記憶就會更加準確。

    總之,課堂是一個大舞臺,只要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那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很容易調動起來,從而成為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