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課堂中提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才智咖 人氣:1.05W
畢業論文

  

 

淺談歷史課堂中提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1個恰到好處的提問設計往往會啟用1池水,調動學生的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個縝密有趣的提問設計往往會像1把鑰匙,開啟學生通往知識長廊的大門。問題設計的能力對1名歷史教師而言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新課改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賽課活動中,我發現1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就歷史必修2中的專題5《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這節課為例進行分析和探討。

首先,在新課匯入時,問題設計往往忽略本節課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缺乏知識的整體性。歷史教材在課程改革後突出專題特點,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絡與發展,在縱向聯絡中更強調的是橫向聯絡即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因此如果把1個歷史事件孤立起來教學無疑是對知識的生吞活剝,也間接反映出教師設計問題時教學目的不明確,這些做法不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是課堂教學中的1個軟肋。

例如,這位教師在講授《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時,用1段視訊匯入新課,設計的問題是:這些水手發現了什麼?他們為什麼要不畏狂風暴雨在海上探險?何謂新航路?這樣的提問是注意到了問題的趣味性,易於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想象,但忽略了知識前後的銜接,忽略了本節內容設定在整個專題中的作用,即本節新航路的開闢是人類開始結束農業時代彼此相對孤立和隔絕的狀態並連為1個整體,而且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擴充套件,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並最終形成。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首先影熟悉瞭解整個專題的內容,分析其編排意圖,然後在具體回到每1節,圍繞專題的核心問題,在教學中努力形成1條連貫的知識線索。例如,在本節課中我們可以用105世紀前歐洲人繪製的地圖和新航路開闢後的兩張地圖來比較強調新航路對人類歷史帶來的巨大影響,繼而再引出新航路開闢的原因,經過等,這樣既強調了本節的地位,又為下1節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其次,在問題設定上忽略了分層提問,對問題的難度與學情的分析缺乏考慮。新課程的1個重要理念就是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這就要求我們1定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努力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討論問題、質疑等等,能否對這1精神進行貫徹已經成為評價課堂教學的依據。為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其中主要的1種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分層提問,降低難度,給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從知識形成的角度看,也易於形成循序漸進的知識鏈條。

在《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的授課中,老師採取“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來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影響,通過多媒體呈現了大量豐富多彩的史料,學生興趣很濃厚,之後老師讓學生歸納新航路開闢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室裡卻出現了較長時間的冷場。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難看出老師在此環節的設計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估計過高,期望值與現實情況有差距。學生的沉默也表明了問題的設計沒有體現出梯度,沒有給學生創造出稍稍努力就能夠摘到桃子的機會,而是要求學生對1個較陌生的歷史問題進行概括表述,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影響了教學目的的達成。基於原因的分析,我認為如果老師在1個1個呈現史料的時候,就讓學生根據具體史料來分析此事件帶來的重大影響,由於知識點少,難度低,可以打消學生害怕說錯的顧慮,有利於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然後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概括彙總,對問題的認識也體現了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認知過程。

第3,在問題設計中缺乏分析角度的引導,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我們教學努力的目標之1,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設計1些環節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質疑等能力是很必要的,通過提問1方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潛移默化的傳遞這種學習的方法,另1方面還能在設問和解答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在《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的授課中,對新航路開闢原因的分析老師採用了層層遞進分析法,通過圖示、文字史料等方法1步步引出原因123,展示給學生後,接著就分析新航路開闢的條件,在此環節中老師的工作起到了知識的再現和深入,但對於學生而言,認識新航路開闢的原因要從哪裡入手,還是1片茫然。由於問題設計和解答的過程中方法不到位,也可以說產生的效果是事倍功半。如果在概括原因的環節中,提示學生從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主觀原因等方面去分析的話,學生會逐漸掌握從不同的歷史角度分析問題的方法,形成知識的條理性。並從中明白經濟因素往往是決定事件發生的根本性原因,新航路的開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1 2下1頁

第4,問題的設計不能很好形成學生在認識上的分歧,忽略了學生認知的進1步需要。對於有難度的問題,我們1般採用學生討論共同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使學生的思維在與同學的.不斷碰撞中有所發現,最後概括合作者的思想並彙總表述出來。對於這種討論題關鍵在於設計的問題要能調動學生進1步思考和表達的願望,使學生已有的認識與新問題之間產生矛盾和分歧,激勵學生就問題進1步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在《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的授課中,老師最後1個環節設計了這樣的討論問題:“新航路的開闢對人類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人說它是世界市場聯絡之路,有人說它是人類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認為它是殖民掠奪之路,以及人類思想震撼之路.你是怎麼認為的呢?”學生圍繞課堂中的學習選擇其中1個觀點進行了闡述,但並不熱烈,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討論。問題在哪裡呢?老師的問題設計顯然沒有對學生形成新的思維衝突和學習挑戰,在1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如果把這道思考題改為“新航路的開闢對人類發展是曙光還是災難?”,這樣設計的特點是,對學生剛剛建立的認識即側重新航路的積極意義形成了很大的衝擊,並且去掉了限制學生思維的詞語,給與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那麼學生的表現也許會更加精彩,甚至超出我們的預想。                                             

總之,歷史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設計關係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教學目的的實現,因此作為1名歷史教師,必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易於操作,切實有效方法,使問題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上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