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大學研究性教育的革新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7W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國家越來越需要大量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傳統的教育方式已不適合當今資訊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資訊科技的支援下所形成的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其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思考如何運用網路環境進行大學研究性教學來促進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十分有意義的。為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已成為高等學校的一項重要使命。本文著重研究基於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理論與實踐。

網路環境下大學研究性教育的革新論文

一、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內涵

大學研究性教學具有全新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創新教育方式,即以培養學生根據創新規律和創造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新的組合,從而產生新的想法、新的經驗、新的結果、新的功用等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它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是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它的基本點就是要把科學研究引入到教學之中,通過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進而增進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大學研究性創新教育中,網路將成為教育資訊的主要載體。網路能夠實現便利、迅捷的全球性廣泛聯絡,網路的海量全球性資訊能夠給人們提供廣闊而豐富的知識資源,是任何傳播媒介無法比擬的,對教學資源的需求能夠很好地給以滿足。

二、網路環境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主要特徵

(一)教學理念

傳統的大學教學理念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以教師為主,一切從教師角度出發,無論是制定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還是課堂講授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是考慮如何教好。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無需思考與擴充套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只能回答問題,沒有提出新問題的動機與機會。既不顧及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和情感,也不顧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導致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甚至厭學。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理念,摒棄幾千年來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將教師由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發展的合作者、指導者、促進者,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網上,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如果你不選擇,沒有人會將知識灌輸給你,如果你不主動、不積極,更不可能學到新知識。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就逐漸開始學會根據自己的真實學習水平與特有學習方式去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和形式,學會根據計算機的反饋,自主地決定學習的步驟和進度,更可以學會主動地去探尋,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資訊。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創新者。

(二)教學形式

傳統的大學教學在時間、空間上侷限在45分鐘的課堂,教師和學生、教師和教師、學生和學生的互動面小。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形式具有很好的'互動性。學生和教師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學習內容,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可以就某一問題進行網上討論,互相交換資訊。教師可以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資訊,作出進一步的指導。學生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度、策略和內容,學生還可以通過相應的互動活動對過去的表現及現在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認識和確認,從而發現問題,明確目標。

(三)教學內容

傳統的大學教學內容以教材為本,教師和學生認為教材是科學知識的載體,教科書的內容是神聖、不變、不可爭議的。學生的任務就是接受、儲存前人已經“發現”了的科學知識,知識面十分狹窄。充分體現出“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教材轉”的教學觀念,學習目的遭到嚴重的曲解。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內容是開放、共享、豐富多彩的,打破了“一本書包打天下”的局面,它主要體現於教材與網路上其他知識資源的結合。網路具有共享性,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它查詢大量與課程有關的知識,更好地實現軟體資源、硬體資源和資料資源的共享,網路提供給學生多種選擇,能夠拓寬學生視野,全方位地訓練學生髮現、思考、綜合、解決問題的“研究”能力,也會大大拓寬教學的空間,師生得以在更廣的視野中去尋找、發現、把握問題,研究問題。

(四)教學活動

傳統的大學教學活動侷限於同一教室同一班級,缺少與社會現實的廣泛聯絡,教學活動常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氣氛沉悶。網路環境下的大學研究性教學活動是隨時隨地全員參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平等、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它強調學生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的主動性,要求個體通過參與同他人和社會進行相互作用的方式來研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什麼問題和想法,都可以大膽提出來,並開展網上討論,教師就學生的問題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學生們互相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方案,由教師審閱通過。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揮,提高了學生髮展創造性學習能力,這也正是創新型人才的必備能力。

三、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實施策略

(一)教師樹立新觀念

教師樹立新觀念是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教師要打破傳統的講授型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研究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如何學好,怎樣才能學好。在此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完善、更具現代意識、更富於人性化的教育服務,做好知識上的引路人。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

1.增強課程開發意識。課程開發能力是大學研究性教學教師必備的首要能力,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課程開發意識,實現從單純的課程執行者到課程研製者的角色轉變,提高課程開發能力和相關技術,才能使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2.提高科研能力。大學研究性教學要求教師要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要成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物件、教育方法的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造性人才。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素質,迫切需要教師的創新智慧。所以,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教育教學,並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掌握現代資訊科技。網路環境的大學研究性教學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和資訊科學技術,用資訊資源豐富自己的頭腦。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將資訊科技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勢在必行。

(三)建立完善的網路教學系統

1.教師導學區。提供教學計劃、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實驗大綱、實驗指導、輔導教材、參考書目、試題庫、難點分析、相關網站介紹及網址,讓學生學到系統、最新的前沿技術。為所有網頁瀏覽者提供教學資源的展示與下載服務。2.自主學習區。主要提供課程的相關通知、公告,並設有專欄展示本專業及相關行業的動態資訊。線上測試模組採用隨機抽取試題的形式,供使用者進行測試,並設有答題過程中的修改答案操作,在使用者完成答題確認無誤後,系統將進行自動評分,並儲存測試成績。3.討論答疑區。主要供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生以發貼的方式提出問題,教師與其他學生以跟貼的方式參與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在不限時空的學習環境中得到最好的輔導,充分體現互動性。4.教學反饋區。根據網上學習的各種記錄資料,教師可進行資料的彙總以瞭解學習者學習情況,以便根據反饋動態調整教學,以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5.網上作業。學生可上交作業和作業討論,教師可在網上釋出、批改作業。6.資源中心。包括專業視訊素材庫、相簿、電子圖書、案例庫、專題講座、科普知識、專家論點、學術動態、論文著作、媒體報道、生活永珍等部分,也可提供上傳服務。

四、網路環境下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案例

“訊號與系統”課是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是我校省級精品課程,其研究性教學過程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

(一)理論教學———任務驅動,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訊號與系統”理論課時,教師將教學知識點進行模組化,每個模組都與實際工程案例掛鉤,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啟發、提問、研討等多種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原來枯燥呆板及深奧理論,以多角度、多層面更真實地表現出來,更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我們選用國外原版教材及網路資源,增強學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和國際交往能力,雙語教學與研究性教學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通過教師下達任務,要求每組學生拿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或想法,最後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通過。小組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獨立創新,將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二)實踐教學———獨立設計,培養創新能力

“訊號與系統”實驗課開設設計型、研究型、綜合型實驗,如“汽車減震系統的設計與模擬”實驗,該實驗綜合了訊號與系統的時域分析、頻域分析、系統階躍響應、系統函式、系統頻率響應、濾波器等內容的應用。在實驗指導書中僅提供汽車減震原理,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自己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與教師進行討論。完成實驗後,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計算和討論。通過實驗,學生不僅能更廣泛、深入地掌握訊號與系統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實際科研能力。

(三)建立教學網站,激發自主探索新知

研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開放性,將課程資源全部上傳於網路中共享,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網站。我校自主開發的“訊號與系統”課程的教學網站,2006年經吉林省教育廳科研鑑定,獲我省高校教育技術成果三等獎,達到我省優秀等級。網站設計了“教師導學區”、“自主學習區”、“線上考試”、“線上答疑”、“友情連結”等模組,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友情連結”包括全國各大高校的“訊號與系統”網站,學生可隨時瀏覽學習,課程以網站作為教學平臺,延展了教學空間,不僅能用於課堂教學,還便於學生課後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