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儘快的適應國中數學學習

才智咖 人氣:2.44W

很多學生困惑:怎樣才能不讓國中數學拖後腿?專家說,學生從國小升入國中,只要找到了“竅門”,學習數學就會變成很有意思的事,如何“入門”是關鍵——要學會主動學習,並轉變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如何讓學生儘快的適應國中數學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讓學生儘快的適應國中數學學習

一、不斷培養自學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國小,教師講得細,練得多,考試時,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及教師所講的例題型別,一般均可對號入座取得好成績。因此,學生習慣於圍著教師轉,不注重獨立思考和對規律的歸納總結。到了國中,由於內容多時間少,教師不可能講細,只能講一些具體有典型性的題目,因此,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善於歸納總結規律,掌握教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然而,對於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往往繼續沿用國小的學法,對於預習,複習及總結和自我調整的學習習慣尚未養成,這顯然不利於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在學習方法上,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國小和中學老師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截然不同,進入國中之後,教師的管理會更‘放手’些,會讓孩子更自由些。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會不像國小那樣,非常地面面俱到。在這種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七年級的學生首先改變學習方法。不要被動地學習,要主動學習。尤其是要走在老師前面,包括每天放學回家主動的複習鞏固和預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學。

二、重視學生的練習和總結

國小數學和國中數學學起來感覺沒什麼不一樣,但是,國中的數學難多了,有時上課聽懂了,但到了自己做題就不會做,不少學生都會遇上這樣的困惑。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把自己的大腦“切換”到國中數學思維模式。“舉個例子,國小用簡便方法計算公式解題,方法就那幾種,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做反覆練習,在重複過程中,孩子很容易就會明白這種題目的解題方法,但升入國中,孩子在一節課內學到的可能是一個數學概念,老師不會手把手多次反覆操練,需要課後自己的消化和理解。國中數學其實是在做‘換腦’,把孩子的‘國小生思維’轉變成‘成人思維’。”國小數學與國中數學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內容和目的不同。七年級第一學期會涉及“數的整除”、“分數”、“比和比例”、“圖形的周長和麵積”等概念。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到的‘數的範圍’在擴大。因為以前學生都是在處理整數、自然數的計算,但現在還需要做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因此,很多學生都會遇上一個計算能力的困難。這個學期的突破難點就在於提高計算和分析能力。

計算能力的提高,看似應該多做習題,實際上,練習確實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聽老師的歸納總結,同時,學生自己要主動思考,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總結歸納方式,比如,在這麼多種的計算方式中,那種方法更適合自己,或簡便。

三、知難而上

七年級年級開始,數學學科會逐漸出現一些比較複雜的應用題,學科考查目的也逐漸向考查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過渡,並增加了空間想象能力等。所以,大多數孩子升入國中之後,會突然有不適應感。到了國中階段,老師會開始引導學生提高。每堂課裡,老師一般都會準備提高性的問題。作為學生,你要願意接受這些‘難題’的挑戰。有的時候,不要因為題目難了,你就繳械投降,不願意去做,或者乾脆等老師講解。

許多題目確實一開始做不出來,但如果學生不著急,主動思考,慢慢地就有提高了。“遇上攔路虎,學生可以向同學和老師求助。但同時,也要張弛有度,比如,如果一道題目思考了20到30分鐘還沒有解題思路,那你可以先放一放,請老師幫助解一下。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學生可以找同類型的題目來練習,一方面可以測試自己是否全部弄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練習起到鞏固的作用。

遇上難題的出現,要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多問問自己“有沒有更好的解題方式。到了中學階段,學生要慢慢掌握一題多解。比如,國小裡的應用題解題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列式計算,另一種是方程計算,國小生比較喜歡列式計算,但在數學思想裡面,方程計算是一個重要的解題形式,國中生應該挑戰和習慣這種思維模式方式。

總之,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要把課堂當成自己的家,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無論是從思想上,形式上或者學習方法上,儘快的轉變,養成好的學習規律,適應國中的數學學習。

拓展閱讀

國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國中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階段。雖然國小也一樣有數學課,然而國中數學不再是單純的計算,而是數學內容進一步拓寬、知識更一步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要求學生在認知結構上發生根本變化。

一、課前預習方法的指導

七年級新生必看的國中數學學習方法

七年級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粗略地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

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瞭解新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閱讀、仔細體會、認真思考,注意知識的發展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標記,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

二、聽課方法的指導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看”、“聽”、“思”、“記”的關係。

“看”就是上課要注意觀察,觀察教師的板書的過程、內容、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

“聽”是學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

(1)聽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

(2)聽新知識的引入及知識的形成過程;

(3)理解教師對新課的重點、難點的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問);

(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思”是指學生思考問題。沒有思考,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古人說的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學生不僅僅只是會做,而且要經常思考;在思考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明確:

“記”是指學生記課堂筆記。七年級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

(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結合教材來記,要掌握記錄時機;

(2)記要點、記疑問、記易錯點、記解題思路和方法、記老師所補充的內容;

(3)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記筆記有助於將知識簡化、深化、系統化。

三、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七年級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瀏覽教材中所要學習的內容及筆記,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熟記公式、定理。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

(1)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

(2)如何將推理思考的解題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出來;

(3)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剛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生今後的學習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