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青海經濟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選擇

才智咖 人氣:5.34K
  

論文關鍵詞:青海 經濟區域 可持續發展 模式

談青海經濟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選擇

論文摘要:一定的發展模式是不同經濟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青海各經濟區域在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差異較大,為了充分利用各經濟區域的有利條件和優勢資源,通過對各區域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青海各經濟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青海省總體經濟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是青海省各經濟區域的發展極不平衡,差距較大;以及對自然資源的粗放型利用,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因此,青海各經濟區域選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對青海社會和諧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青海經濟區域的劃分

青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總面積72.32萬平方公里,2004年總人口538.6萬,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主要少數民族有藏、回、土、撒拉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5.5%;遼闊的地域使得各地區自然條件與資源差異較大,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極不平衡。

1.青海經濟區域劃分歷史演變。上世紀80年代青海實施的“開發一線,帶動兩翼,穩定發展青南”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西寧、格爾木為依託,以蘭青、青藏公路為紐帶,重點開發河湟流域和柴達木盆地,帶動環湖和青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思路,為青海省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時的經濟區基本上是按行政區劃來劃分的,即全省劃分為五個經濟區:西寧經濟區、東部經濟區、柴達木經濟區、環湖經濟區和青南經濟區。

進入21世紀,隨著“青藏高原現代化區域型中心城市”發展戰略以及國家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依靠原有的經濟區域已不能支撐現代產業鏈的發展,區域優勢的發揮和資源開發受到極大的限制,有必要對原有的經濟區域進行相應的調整。將原有的經濟區域應調整為四個經濟區,即:東部核心經濟區、環青海湖生態農牧業區、柴達木盆地工業區、青南牧業生態保護區。

2.青海各經濟區域的劃分狀況。(1)東部核心經濟區。該區是以西寧為中心,主要包括西寧市及大通、湟中、湟源三縣,海東地區六縣:平安縣、民和縣、樂都縣、互助縣、循化縣、化隆縣,海北州的'門源縣,海南州的貴德縣,黃南州的同仁縣、尖扎縣。(2)環青海湖生態保護區。這一地區包括海西州的天峻縣,海北州的海晏、剛察兩縣和海南州的共和縣。(3)柴達木盆地工業區。該區包括格爾木市、德令哈市,海北州祁連縣,海西州烏蘭縣、都蘭縣以及大柴旦、茫崖和冷湖三個行政工委。(4)青南牧業生態保護區。包括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海南州的興海縣、同德縣、貴南縣,黃南州的河南縣、澤庫縣,格爾木市管轄的唐古拉山鄉。

這樣劃分的經濟區簡潔、明晰,既符合經濟區劃分的慣例,也有利於各經濟區靈活、合理地進行區域定位,充分發揮各經濟區域的協調作用,建立各自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

二、青海各經濟區域的基本特點

1.東部核心經濟區。該區在青海各經濟區域中無論是人口規模、經濟總量、產業密集度和佈局等方面都佔有明顯優勢,在青海省區域經濟的發展中處於核心地位。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7%,人口約佔全省的8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省的56%。農業資源豐富,是青海省重要的農業和油料生產基地,糧食產量佔到全省的3/4,油料產量佔到全省的2/3。以黃河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旅遊資源也很豐富;交通便利,勞動力富餘,產業相對較全和集中,企業也具備一定的數量和規模,綜合開發潛力大。西寧市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通訊的樞紐,又是國家確定的內陸開放省會城市和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基礎設施、產業鏈接相對較好,科技力量和各類人才相對集中,發展條件較好。

2.環青海湖生態農牧業區。該地區以青海湖為中心,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人口約佔全省總人口的3.9%,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省的4.16%。是農牧交錯地帶,畜牧業生產水平相對較高,特色農產品生產有一定優勢,水能資源和煤炭資源比較豐富;金銀灘、青海湖、鳥島等旅遊景點為發展生態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TAGS:青海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