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電腦音樂創作教學

才智咖 人氣:7.53K
淺談高中電腦音樂創作教學
摘要:“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是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1592—1670 )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書式教育、四階段學制 ( 幼、小、中、大 )、確立學期、學年、寒暑假班級制、直觀性、自覺性、系統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則的同時,還提出了興趣教學的至理名言, 對後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碩大和深遠的影響。在本文中,筆者以學生的興趣所在作為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切入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同時更大程度地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計算機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為“電腦音樂創作教學”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音樂作曲軟體的開發利用則成為“電腦音樂創作教學”得以開展的保證,同時為學生今後在音樂方面的發展開拓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電腦音樂創作課的教學,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提升了同學們對音樂的興趣,同時鞏固和發展了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因此,電腦音樂創作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新型教學模式,它的推廣和普及必將對我們的中學乃至所有階段的音樂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必須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問題。筆者在高中音樂課的教學實踐中,對利用電腦音樂創作系統進行創作教學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中 電腦 音樂創作教學 創新素質

這是高中學生的一節音樂課: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逐步完成一首小樂曲的“創作”:輸入主旋律、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從教師設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節奏型)中選擇相應的,調整各軌的音色、音量並不斷回放、修改。教師則利用電子課堂系統進行監控,隨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由於可以利用音樂軟體將自己的音樂主張轉變為樂曲,體會創作成功後的成就感,同學們學習得愉快而主動,課堂氛圍輕鬆和諧。
我們不僅要問:是什麼使這些高中生對音樂課產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可以發展成為一種教學模式並被推廣嗎?它是否預示了今後音樂課發展的一個方向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些問題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進行“音樂創作教學"的可行性
1.倡導創新教育,是實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必然結果
所謂創新教育,是指在基礎階段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應試教育側重於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素質教育則側重激發學生個性特長和對知識的`組合創新,將書本知識運用實踐驗證或進行延伸創造,立足於開發特長、釋放學生的潛能。教學不再將知識的學習作為教學的目的,而是把知識的學習作為認識事物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科學方法的手段;學生在“發現”知識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而是強調創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樂創作為音樂課教學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創造性教學的空間。在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作曲、編曲練習中意識問題、發現和解決問題,並且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獨立認識和創造性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學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傳統音樂課都無法達成的。
2.“音樂創作教學"著眼於未來,符合“三個面向”的要求。
啟發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鼓勵併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創造的精神,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內容。音樂的創作、表演、欣賞過程都離不開想象力、創造力。有關研究表明,人在二十歲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線式的。如果人的大腦在新型的教育活動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創造性的才能發展到更高的程度。音樂創作教學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的智力得以開發和發展。在創作活動中,通過學生創作音樂,增加學生創作的慾望和勇氣,打破創作神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