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的音樂教學

才智咖 人氣:3.26W

幼兒音樂教育,是一門教育的藝術,她對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張揚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淺談幼兒的音樂教學

唱歌是人們表達喜怒哀樂各種感情的方式,幼兒也是這樣,唱歌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通過他們甜美、清脆的童聲來表達自己歡快、喜悅等各種各樣的心情,同時也是他們顯示自己能力,獲得成功體驗的這樣途徑。因此,唱歌應該成為幼兒音樂啟蒙的一個重要手段,成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使每一個幼兒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帶來的歡欣和愉悅.雖然幼兒天生喜歡唱歌,但並不天生就會唱歌,,一首新歌必然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教學過程,如何來教幼兒唱歌?我覺得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熟悉教材

教師首先必須熟悉歌曲,能準確生動細膩地表現歌曲的情感和內容,其次教師還必須學會分析教材,掌握歌曲的重點和難點,主要角會幼兒的哪一方面音樂技能?等

第二:幫助幼兒熟悉新教材

有些歌曲在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利用休息時間或語言活動美工活動等幫助幼兒預先熟悉歌詞,或者利用磁帶放給幼兒聽,使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形成對歌曲的初步印象,引起興趣.

例如:小班音樂<春天>可以在美工活動中把觀察開闊的春天的特徵畫出來,從而為學唱歌曲作準備,豐富幼兒對春天的認識.

第三:教唱新歌

教唱新歌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靈活選用.

(一)先教歌詞;如小班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只要先教會一段歌詞,由於歌曲的節奏旋律都比較簡單很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待第一段學會,教師在把第二三段歌詞告訴幼兒,幼兒學起來也很快.

(二):先教歌曲節奏

有些歌曲節奏鮮明,歌詞朗朗上口,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掌握節奏,按節奏學習歌詞,進而學會延長歌曲.

(三)先教旋律

如<小手爬>歌曲旋律簡單流暢,則可用先教旋律的方法.

(四)分句教唱法

(五)整體教唱法

結構短小形象集中單一的歌曲可以採用整體教唱法,例如<<小老鼠>>由於幼兒是在整首跟著唱,幼兒必須自己動腦子去記憶,一句唱完了,下一句應該是什麼?這樣可以促進幼兒音樂記憶力的發展,與次同時,幼兒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也處於積極狀態,從而使幼兒能以主動的態度學唱新歌.

第四:複習歌曲

在複習歌曲的過程中,有著繼續學習、不斷提高增加新要求的因素,幼兒應在愉快有興趣的情景下複習,避免單調的重複練習.

對音樂教材的'正確解讀

同樣的一個音樂活動,Z和S兩位教師分別選擇在中班和小班幼兒執教,我們感受到了兩位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如Z老師用她動聽的琴聲調動起孩子們的情緒及學唱歌曲的積極性。S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深吸引著小班的孩子。

在教學中,她們能夠根據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各有重點和特點。其中Z老師在處理教材時,重點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說唱環節,發現和感知音樂的有趣;同時學習休止符的演繹方式,並通過拍手、跺腳等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S老師選擇在小班幼兒中進行執教,由於歌曲裡面歌詞重複、遞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較長,她就把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點落在,學唱第一段的唸白加第一段的歌曲部分,並重點感知歌曲中的休止部分,這樣的處理更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

建議S老師在教學的結尾處,可以引出讓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並告訴幼兒在下次教學活動中繼續學一學,保持對活動的興趣。兩位老師在組織幼兒遊戲的時候,毛巾的落點應該在耳朵、脖子和眼睛,因為它在跟耳朵、脖子和眼睛做遊戲(親親嘴),同時也在提醒幼兒洗臉時別忘了擦耳朵、脖子和眼睛。

小毛巾是幼兒生活中所接觸和熟悉的,歌曲採用唸白和演唱相結合的方法,在重複、輕快、節奏鮮明的旋律聲中,激發幼兒想聽、想唱、想動,重點感知歌曲中的休止符。我自己設計的歌曲《小毛巾》,

覺得比較適合中班孩子教學,聽了S老師的小班教學活動,覺得小班也適合,關鍵看老師如何處理教材、設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活動。

聽了兩位老師的教學活動,感觸最深的是:教材的分析、處理和把握很重要。這個教材很好,很吸引孩子,在教學的一開始要讓幼兒靜靜地感知、欣賞歌曲,發現其中的休止符、間奏、唸白等,再通過圖譜、遊戲等形式來加深對節奏的掌握,並讓幼兒感知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

教案的設計只是處於一種理想狀態,只有嘗試和實踐,才會有更多的感悟。因此,一定要嘗試和實踐,並及時反思,才會有更多的收穫。感謝兩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這兩堂音樂活動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