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中愛情隱喻比較

才智咖 人氣:2.8W

摘要 本文采集了中英文有關愛情的隱喻,從認知的角度探討隱喻的本質。文章認為隱喻是人類認知的工具,它深植於人類的語言、思維和文化中,因此理解隱喻不能脫離其所處的歷史文化環境。
關鍵詞:隱喻;隱喻概念;認知。

東西方文化中愛情隱喻比較

Metaphorical Concepts of Lov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xact nature of metap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ognition through examples of metaphorical concepts of lov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concluded that linguistic metaphor, as the tool for human cognition, is deeply embedded in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and its interpretation is context-dependent.
Key words: metaphor, metaphorical concept, and cognition.

I.引言

早在人們開始研究語言的那一刻起,隱喻的本質問題就一直困擾著語言學家和哲學家們,直至最近數十年來,人們才開始認識到它對人類語言和認知的重要意義.傳統語言研究中隱喻僅僅被認為是對常規語言的一種變異,是一種用於修辭話語的修辭現象;而且隱語式表達被排除在常規語言範疇之外,也就是說常規語言不包括隱喻.這些傳統隱喻理論受到現代隱喻研究的強有力的挑戰: 隱喻是" 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隱喻意義是"兩個類屬不同的語義場之間的語義對映". (ards,1994.)傳統修辭學中的隱喻被重新定義為"隱喻表達",它是跨語義場對映的表層實現方式.如今隱喻再也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它其實也是人類思維現象,而且"所有的語言都具有隱喻性"(Lakoff,1980.) 萊考夫和約翰遜(1981)曾經整理出大量語言例項來證明,隱語概念是構成語言的基礎.借鑑兩位學者的部分例子,本文分析比較了中英文中關於愛情的隱喻概念,藉此探討隱喻是如何根植於語言,思維和中英文化的.

II.中英文中"愛情是旅程"的隱喻概念

隱喻概念是指人們思維和行為的方式,它在語言中如此普遍,以至於人們往往忽視了它的存在.距最先開始研究隱喻的認知特徵的理查茲統計,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隱喻,我們的口頭交際中品均沒三句話中就有一個隱喻(Richards,1992.)在描述抽象物體時,隱喻思維尤其能夠幫助人們化抽象為具體,通過人類已知的熟悉的經驗來理解和體驗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中英文中有關於愛情的隱語就是這樣的例子:
(1) We can't turn back now.
此例中,愛情被隱喻為旅程.愛人必須一起克服路途中的困難向目的地前進,否則他們便無法維繫愛人關係.英語的這一表達強調的是兩人一起奮鬥的決心.漢語也有相識的表達:
(2)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十八春》張愛玲)

不同的是中文的這一表達暗示著說話人的無奈,儘管他們惋惜著逝去的愛情,但他們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了.類似地將愛情隱喻為旅程的例子還有很多,如
(3) Look how far we've come.
(4) It's been a long, bump road.
(5) We're at a crossroad.
(6)We may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7)The relationship is of the track.
(8)The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9)We may have to bail out of this relationship.
(10)Our relationship has hit a dead end street.
(11)情長路更長
(12)情路艱辛
(13)墜入愛河
(14)分道揚鑣
(15)牽手
上述例子大部分都來自於日常語言,這說明傳統修辭中將隱喻排除於日常語言之外是不對的.兩種語言都將愛情比擬為旅程,又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人類思維的共性.顯然,中英文中愛情是旅程的相似的隱喻概念並非出自偶然,但在這些隱喻表達的深層結構中是否存著總的原則,用來解釋它們是如何工作的?答案是肯定的.儘管中西語言有差異,但其思維的共性:人們在看待愛情時的相似視角使不同語言產生了相似隱喻表達方式。那麼該如何解釋這些隱喻表達運作的機制呢?根據布萊克的互動理論,隱喻意義是跨越於不同語義場的語義對映。對於這些例子來講,愛情是目標領域(target domain),旅程是源領域(source domain),兩大領域之間對應著一系列關係:首先,愛人被看作是一起旅行的旅行者,他們共同的生活目標則是他們旅行的目的地。他們的關係則是交通工具,載乘著他們前往目的地。期間路途常不平坦,時有岔路和困難的困擾。由此可見,愛情是旅程的隱喻是從源領域(旅程)到目標領域(愛情)的對映。在這一對映系統中,各中對應關係是很有邏輯條理:
愛人對應旅行者。
愛情對應旅行工具。
愛人的共同目標對應旅行的目的地。
愛情的挫折對應旅行中的困難。

人們在思想概念系統深處用這些對應關係把關於愛情的知識與關於旅行的知識聯絡起來。作為已知的常用的知識,旅行的知識能夠幫助人們認識愛情這一較抽象的概念,可見,隱喻的本質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某一類事物。(萊考夫和約翰遜,1980,5)根植於人類思維的隱喻概念是人們借用已知知識認識未知世界的一種工具和方式。隱喻式思維有助於人類不斷擴充套件其認知概念系統。

III.中文有關愛情的特色表達

由於文化和思維的`差異,中文又有不同於英語的描述愛情的方式。古詩詞中就有大量的例子:
(16)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白居易)
(17) 思為雙飛燕,銜泥築君屋。(〈〈燕趙多佳人〉〉古詩歌)
(18) 如魚似水相知。(〈〈駐馬聽〉〉柳永)
這些例子印證了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我們傳統哲學說講求的對立統一前提下的和諧觀。在中國人看來,大自然是一個由萬物生靈,包括人在內的和諧家庭。在描述愛情這一美好情感時,人們不忘記聯想起自然界天然一體的和諧美來。比翼鳥、連理枝、雙飛燕、魚和水都是和諧美的象徵。這些例子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人世界觀中的和諧觀。除開這些明晰的愛情隱喻之外,漢語文學中不乏大量的暗含式隱喻表達:
(19)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詩四首》漢 蘇武)
(20) 倒陪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成秦晉。(《西廂記》 元 王實甫)
(21) 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 宋弘傳》)
這些表達皆源自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結髮"來自於中國古人的婚俗:人們在婚禮上講新婚夫婦的頭髮綁在一起,祝福他們的婚姻能夠長久。"秦晉之好"則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晉結盟修好的典故。"糟糠"源於宋弘的故事:漢湖陽公主相中有婦之夫宋弘為駙馬,但他寧可殺頭也不願拋棄於自己共患難的結髮妻子。這些例子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屬於漢語言文化特有的,要了解其背後暗含的深刻寓意,讀者必須先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由此說明,隱語概念既根植於語言、思維又根植於文化。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對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隱喻方式及其表達。

IV.結語
總而言之,以上例證從一定程度上證明,隱語是人類基本的認知現象,語言隱語是人類認知的工具和結果,它深植於人類語言、思維及文化中。中英文中有關於愛情的隱喻的相似點是基於人類思維的共性,其不同之處,尤其是中文中獨特的表達方式則是源於文化的個性和不同的思維方式。那麼,對隱喻的理解又常常不得不借助於栽培他的文化背景。

參考書目:
1.柬定芳,1995,〈隱喻的語用學研究〉,〈〈外語研究〉〉,第2期。
2.柬定芳,1998,〈論隱喻的本質及語義特徵〉,〈〈外國語〉〉,第6期。
3.趙豔芳,2000。〈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及形成過程〉,〈〈外國語〉〉,第1期。
4.林書武,1997,〈國外隱喻研究綜述〉,〈〈外語教學與研究〉〉,第1期。
5.李子光,1992,〈〈中外文學名作愛情描寫鑑賞辭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6.袁林、沈同衡,1981,〈〈成語典故〉〉,遼寧人民出版社。
ff.C.&Johnson.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bout Metaphor,Ortony(e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