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法律意識與法制教育研究

才智咖 人氣:1.29W

和諧社會的本質是人的發展,而法律是公共權威,能夠穩定社會規範,嚴密社會制度,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發展。那麼,高職學生如何培養法律意識?

高職學生法律意識與法制教育研究

摘要: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其法律素養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但是近年來不斷出現的高職院校學生違法行為反映出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學校的法制教育有效性不強。本文從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現狀入手,提出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策略,以完善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律意識;法制教育;對策

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各個行業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有技術、有素質的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重任,隨著依法治國的號召,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制意識也有了新的要求。但面對當代有思想、有個性的九零後大學生,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觀念落後、內容狹窄、方法無效的問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懂法的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辦學特色,進行法制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法律素養。

一、高職院校加強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

大學校園是社會的縮影,而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寫照。面對每年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頻頻發生,校園和諧令人擔憂,同時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後要走向社會,社會的和諧狀況也令人堪憂,而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參加社會活動的經驗,就業以後面對的勞動糾紛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就不能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同時對社會或者就業單位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就業單位的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期間必須注重學生培養法律意識、增強法制教育,創造良好的法制社會,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滿足法制社會的要求。

(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的職責一方面是為社會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包括心理、政治、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完善和發展。其中法律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利用法律意識既可以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可以保護他人的利益,法律素質的提升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指標。

(三)可以有效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

近幾年爆出的“XX學院殺人案”、“投毒案”、“盜竊案”,嚴重擾亂了校園秩序和社會安定,同時給學生帶來心理恐懼和不良影響,抑制大學生犯罪行為急需解決,增強學校法制教育刻不容緩。通過採取高效、有力的法制教育措施,幫助學生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理智、正確的藉助法律保護自己,避免發生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校園的和諧安定[1]。

(四)促進學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創新

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作為大學生一門必修公共課,主要關注理論上的規劃和如何製作就業材料、如何把握就業技巧,教授方式也以單一的、傳統的灌輸式為主,主要有學校的.輔導員、班主任或就業部門的老師擔任,如果在這門課上貫穿法律知識,老師、教授方式、教學內容都會發生變革,幫助學校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

二、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雖然高職院校加大了法律基礎教育,但是學生的法律意識相對還比較薄弱,法律素質普遍較低,無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不重視法律素質的培養

大多數高職院校對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只開一門法律公共課,每週兩個課時,並將其歸入思想教育課,授課教師大多數是本校的其他專業的老師,缺乏專業性,法律課程本身知識點比較多,內容枯燥,講課方式仍以傳統的滿堂灌為主,教師只是一味的趕課程,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有的教材都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生對公共課不重視,以應付考試為主,因此不能真正掌握法律知識,為自己所用,影響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

(二)學生功利心強,不重視法制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只關心專業課的學習和積累,或者對自己有直接利益的課程,而忽略了其他課程的學習和其他素質、知識的積累。即使關心法律,也只關注眼前的問題,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有關係,通過對學生的法律知識調查發現,89.5%的學生比較關注民法,只有9.5%的學生度過憲法,雖然學生們瞭解過法律知識,但水平相對太低,表現出較強的功利性和實用性[2]。

(三)缺乏對法律的相信度

越來越多的社會事件讓學生覺得即使合法權益遭到侵犯,也可以通過走後門、拉關係來解決,在“當你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的時候,你會用什麼辦法來解決”的調查表明:47.5%的學生選擇“私了”、“差不多就行”、“忍讓”,37%的學生認為權利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面對“你相信法院會做出公平判決嗎?”的調查時,只有21.5%的學生相信,由此可知,學生對法律的公平、公正缺乏信心[3]。主要原因在於傳統的封建帝制的影響,認為權利至高無上或者說認為以德治天下,只要提高道德規範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再加上社會頻繁的負面事件,執法不嚴、有法不依的現象讓學生對法律失去信心。

(四)理論與實踐脫節

高職院校杜宇法律知識的傳授跟其他理論課程一樣,雖然傳授了基本的法律術語、條文及原理,當只停留在理論課程上,對於實踐性和跟學生自身專業相符的法律知識涉及甚少,學生都知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自己或至親好友發生違法犯罪行為的時候,48.7%的學生選擇利己,29.3%的學生需要認真考慮,資料反映出了高職院校學生思想上法律缺失,受“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影響較大,容易在利益面前迷惑自己。

三、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薄弱的原因

(一)學校的教育狀況和就業壓力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高專業、高技能的人才,比較注重技能的培養,考核方式以考試為主,學生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在專業課上,而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相對比較大,學生要不斷考取各種各樣的證書來為就業做準備,因此學生接受知識的第一要素在於是否實用,而法律知識作為公共基礎課,既不用參加嚴格的考試,又不用記憶,只是為了修到學分,因此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最基本的法律知識都無法掌握,更不能要求自身法律意識的培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