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中國樂的美學獨特性

才智咖 人氣:1.39W
淺探中國樂的美學獨特性
摘要:文章從中國樂的美學獨特性,論述了文化發展是個漸進和積累的過程,文化中的民族獨特性是不可能湮滅的。也就是說要保持自己的根,同時不排斥外來民族文化的融合,這樣才能組成一個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世界。

關鍵詞:中國樂 美學 民族獨特性
  
  由於中西文化大背景的差異,必然形成藝術思維方式、內容、概念、稱謂、表現手法等方面的不同,甚至藝術範疇之界定也是不同的。我們中國樂的美學獨特性,有這樣三大特點:一是自然抽象之再造;二是自我情緒之控理;三是自我自宥之中心。
  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百多萬年,仰觀於天,俯察於地,橫觀人事變化,到了伏羲時代總結出了第一部大書《易》,即宇宙變易的大學問。“聖人知天地識之別,故從有以至未有,以得細若氣,微若聲,然聖人因神而存之。”(《史記》)這就是因氣設聲律。“六律為百事根本焉。”故“太史公曰:在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鐘律調自上右,建律運歷造日度可據而度也,合符節,通道德,即從斯之謂也。”中國人用樂所再造的自然世界,是相當複雜而又獨特的。先祖把捕捉不到的氣和流動變化的思維、情緒、無形的神韻等,都用數規定他們的律,再用測定的律鑄成有形的器(也就是藝術符號),然後運用這些符號編織成藝術樂章。
  先人用樂舞進入的抽象自然世界,不僅僅是用來做娛樂的,主要是:“以律和五聲,施之八音,合之成樂。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順以歌詠五常之方,聽之則順乎天地,序乎四時,應人倫,本陰陽,原情性,風之以德,感之以樂,莫不同乎一。”即通過樂舞的作用,以求達到“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並用它組成人性、情緒、倫理道德、社會行為的有機調控系統。運用這種調控機制達到社會的安治和諧。這種讓人在快樂中自我完善的藝術構架,確是具有獨異思維特點的東方美學。不管樂舞的作用是否可以達到:“律呂唱和以育生成化”(《前漢書》。或:“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樂記》)但畢竟得承認祖先在數千年前尋覓出:以道中軸、以歌舞為載體的藝術調控機制,確實是值得自豪的一大創造,留給我們的藝術創作啟示、法則,以及藝術道德,仍然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
  從制律作樂,循章抃舞,詩歌以故事來看:中國人的創作主體意識是相當突出的,所達到的藝術高度、藝術的科學思維,絕非“下意識的潛流”所能流成的滔滔黃河文化流,也非“非理性”所能理得清天、地、人這個藝術大世界的。這種用抽象符號編織成的藝術世界,喚起人們對大自然和社會的感知和深入認識,顯示了中國人高超的藝術才能和獨特的創作意識,其主體意識就是:有與無二字及其辯證關係。不僅在樂舞的虛擬表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主體意識的表現,即使書法、詩畫的創作也無不明顯地留記著中國人創作的主體意識,以無表現有,以有存其無。以達形、神兼備、兼美,表現出作者的人格、情緒和追求來。中國人的主體是有理性的物質體,中國人的藝術是在高度理性支配下創造的藝術。至於“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植柳柳成蔭”的現象,可能正是律呂偶合,以致陰差陽錯造成的偶然現象。要靠“守株待兔”去尋覓創作的成功,只有在“夢”裡找到這種“潛意識”的滿足了。至於“夢筆生華”的好夢,那正是理性辛苦尋覓,勞而獲之的藝術財富。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理性的主體,怎樣去製造生存的社會和人的藝術!我們的祖先正是由十分清醒的理性支配,才造出合乎天、地、人的藝術來,併成為自我完善和調理社會善惡的樂(戲)藝術思維的主體。
  自宥於自我中心。這一特點在中華民族生存的全部歷史過程中,都表現得十分突出。這是和我們民族的天圓地方的自然觀不可分的,也是與其“人”居天地之中、“人”頂天立地的生存意識和自信心分不開的。我們民族具有這種自尊、自愛、自信的'積極意識,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
TAGS:淺探 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