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與會計學的發展

才智咖 人氣:6.42K
知識經濟與會計學的發展
[摘要]當前,人類正在步入知識,知識經濟時代對傳統的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計量都將產生衝擊,進而推進會計學的。

  [關鍵詞]知識經濟;會計學;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計量

  當前,人類社會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是建立在知識、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以資訊化和化為基礎,通過持續、全面的創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會計的發展是與經濟環境相適應的,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以全新的思維,探索知識經濟時代下的會計觀念。這些變化具體表現在對會計假設的衝擊,對會計基本原則的衝擊以及對會計計量的等等。這些衝擊與影響會極大地推進會計學的發展。

  一、對會計假設的衝擊與發展

  按照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核算基木前提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會計假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這一作用的正常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假設的性、合理性。當假設建立在合理、科學的基礎上時,它會推動本學科的發展;相反,當假設失去了支援它的合理事實基礎時或者當假設所依據的事實與現實差距很大時,會計假設也必須及時作出相應修正,以適應新的環境。

  (一)對會計主體假設的發展。在傳統會計中,會計主體是指擁有一定經濟資源並對這部分資源負責,具有經濟業務的獨立主體。經營組織的獨立化,要求會計不僅記錄和反映業主財產的變化,而且要視組織為一體,反映其日常收支及經營成果,即需要確定會計空間範圍,會計主體假設從而產生。傳統的企業會計只核算企業範圍內的經濟活動,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資訊。而這種情況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是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網路交易的發展,導致會計主體界限越來越模糊。電腦技術的發展與廣泛突破了地域空間對經濟交往的限制,這些網上實體的出現對傳統的會計實體假設是一個挑戰。如何正確、客觀反映其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是知識經濟下會計假設應設法解決的。

  (二)對持續經營假設的發展。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的基本含義,除非有反面例證,否則就能夠認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將無限地經營下去,即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清算。只有在這一前提下,企業的再生產過程才得以進行,企業資本才能正常迴圈週轉,所有資產也將按照預定的目標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被消耗、售賣等等。然而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它總是一個“有限生命”的組織,一旦能夠證明會計主體已無法履行其所承擔的各項義務時,本假設就失去了支援它的事實基礎。例如:企業面監倒閉、破產的情況;會計個體被兼併的情況;還有“網上實體”本身就不適用持續經營假設。

  (三)對會計分期假設的發展。會計分期假設本身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一種補充,是指人為地將企業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個較短時期,據以結算帳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提供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會計資訊。它存在的原因與會計管理職能直接相聯絡。之所以要期間損益,定期編制會計報表,主要是通過報表,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利於下一個週期的生產經營。但是人為地劃分區間,並且“待攤”“預提”費用等,必然導致客觀經濟現實與會計反映結果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背離,成為引起會計資訊失真的制度原因,即會計期間的劃分將不可避免引起會計資訊的部分失真,這是會計分期假設本身固有的缺點。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傳統的以年度為期的會計分期假設將受到衝擊。

  (四)對貨幣計量假設的發展。貨幣計量假設包括幣值不變(一致性)假設和記帳本位幣(唯一性)假設兩個附帶假設。一方面,“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充套件性,使得國際間資本流動加快,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從而加劇了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也衝擊了幣值不變(一致性)假設。前不久發生的東南亞危機所導致的一些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面,“網上銀行”的興起,“貨幣”的出現,則強化了記帳本位幣(唯一性)假設,使得貨幣真正成為觀念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