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才智咖 人氣:2.64W

知識經濟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一、知識經濟呼喚教育要深刻變革

知識經濟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1996年,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有學者認為,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託,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知識經濟的特點可歸納為:

(1)知識和資訊成為重要的資源和財富。

(2)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力資源在經濟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價值。

(3)高科技產業成為經濟中的主導或支柱產業。

(4)地域、部門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對資訊和知識的產生、傳播、使用能力上的差異。

知識經濟對教育領域也發起了全球性的衝擊,新的教育革命是世界各國,包括髮展中的國家,都要面臨的挑戰。要在這次衝擊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要著眼未來,立足現實,找住機遇,創造自己的優勢,我國教育領域要高度重視這場革命,及時把握住剛剛開始的歷史機遇,及早研究對策,做好思想、人才和技術上的準備,以贏得未來教育的主動權。“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於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

人是知識的創造主體,也是知識創造的目的。在知識經濟社會中,教育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的,其社會投資主要是人才的投資。人才的質量將成為一個企業、部門乃至一個國家成功的關鍵。從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微軟公司的崛起、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都說明了知識與擁有知識的人才的力量。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知識經濟的來臨,呼喚著教育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學校必須培養更多具有創造思想和創造能力的人才,這些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資訊能力、思考能力、創新的意識和創造的能力。這就是要求學校必須探索和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

二、深刻理解教育技術內涵,搶佔當代教育的制高點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誰搶佔了這個山頭,誰就在新世紀中處於有利的位置。”(見1998年5月16日《中國高教育報》“制高點專題新聞”發刊詞《勇立潮頭》)因此,學校必須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訓練和強化學生的創造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何謂“制高點”?站立其中,可以縱觀全貌,總攬全域性,控制大局。教育技術之所以成為教育改革的制高點,是因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搶佔了這個制高點,可以帶動教育領域各個方面的發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育制度、教學內容、教材形式、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教學理論都將產生深刻的變化。

“制高點”者,兵家必爭之地也。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的制高點,這就意味著,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必爭之地。在戰爭中,沒有勇氣搶佔制高點的將軍是個懦弱的將軍,在教育戰線,沒有勇氣搶佔制高點的領導和教師是不稱職的。

搶佔制高點是一場攻堅戰。在戰爭中搶佔制高點要有一支英勇的尖刀班、先鋒隊。在搶佔教育改革制高點中,這個尖刀班、先鋒隊就是全國1000多所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開展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的學校以及開展各項教育技術應用實驗的學校,還有各級教育技術專業隊伍和廣大積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科教師。因此,每一位教育部門的領導、學科教師、教育技術專業工作者,都應具有勇立潮頭,敢當尖兵的氣概,都要意識到自己作為搶佔現代教育制高點的尖兵、先鋒隊所擔負的時代責任感。

在戰爭中,要搶佔制高點是要流血犧牲、付出代價的。在教育改革中攻佔制高點,不會丟掉性命,犧牲的僅是舊的觀念、舊的方法,但輸入的是新鮮的血液。

搶佔制高點是要有策略、要講戰術的。所以攻佔教育改革的制高點也要注意運用策略和方法,要加強學習,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技術。每個教師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資訊科技,尤其是要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思想,真正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

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探索並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1994年曾對教育技術作出新的定義。這一定義對推動我國教育技術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和促進作用。但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為了更好地結合我國的國情,深刻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正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我們認為必須強調:教育技術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在這裡,我們強調:

1.教育技術必須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為指導;

2.教育技術是以資訊科技為手段,要真正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

3.教育技術是以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為研究與工作的物件,並以優化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為目標,因此,教育技術既要重視“教”,更要重視“學的“過程”和“資源”的研究開發。

4.教育技術是以系統科學方法作為方法論基礎。教育技術的工作內容包括對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評價和管理。

要搶佔現代教育的“制高點”,要使教育技術真正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創造性人才中發揮作用,作出貢獻,其關鍵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和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

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創遭教育新模式

創造教育是指以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為目標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創造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歸宿。

創造思維是指以解決問題為前提,用獨特的思維方法,創造出具有社會價值的新觀點、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的心理活動過程。創造思維有兩個層次,一是科學創造層次,如科學家、發明家提出新的學說、發明新的產品等。二是個體自身潛能的開發和發展層次,對於中國小生,其創造性並不是要像科學家、發明家那樣要完成一項具確“特殊意義的產品(一

種理論。思想或一種成品),而是指對學習者個體自我潛在智慧有意義的開發和發展。這種層次的創造思維能力是第一層次的基礎。

創造能力是指實現創造思維所提出的新思想並形成社會或物質產品的能力。創造能力的形成,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具備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在資訊社會中,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能力。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目標,就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求異、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個性的知識結構的品質。培養學生掌握資訊獲取、分析、處理、交流應用的能力。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任務就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學習者觀察、思考、比較的資訊化教學環境,開發有助於創造教學的軟體資源,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現代化的教師隊伍,開展教學試驗,探索並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開展專題研究,探討創造教育的規律。其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是核心。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援下,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穩定的關係和活動程序結構形式。要建構新型教學模式,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作指導

(2)要真正發揮教育技術優勢

(3)要轉變教學過程要素的關係

(4)要改變教學程序結構

(5)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

(一)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理論墓礎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總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與學理論的支配。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在教育領域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以教師為中心,以滿堂灌輸的方式傳授書本知識,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對學生能力和情操的培養。在學習理論上,受行為主義理論的支配,只把學習者看作是對外部環境刺激作出被動反應者,忽視學生的主

觀能動性的發揮。把學生作為知識的灌輸物件。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首先是要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新型教學模式首先必須能體現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怎樣才能體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這就必須要深刻認識和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在教育中注重“三個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三個發展就是指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和個性發展。全體發展是強調素質教育必須“著眼於受教育者群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是強調素質教育是為了提高整體素質,防止片面發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個性發展是要“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挖掘和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IESCO)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四種本領,通常可用四個L來表達:

(1)學會認知(1earning to know),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方法來培育學生學會運用認知工具求知,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探究知識,學會建構知識,也就是要學會繼續學習的本領;注重培養學生認知方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和意義建構的途徑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能力。

(2)學會做事(1earning to do),既要學會實踐,更要學會創造。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就要重視建造可供學生參與的環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習者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作用,通過實踐,通過做來獲得知識和能力。

(3)學會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要培養學生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就是學會合作生活,合作學習,從過去的集中教學方式到個別學習方式,到現在提倡的協商學習(也稱合作學習)。

(4)學會生存(1earning to be),學會生活、學會自身的發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要重視發展性教學,建立“知識。能力一情操”三維課堂教學目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用於傳授知識,還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養。

四大支柱正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

素質教育思想是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發點,但同時我們還必須遵循學習者學習的心理規律。隨著心理學家對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要注意學習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把學習者看作是資訊加工的主體,積極把認知學習理論引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實踐中。近年來,由於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中,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為學生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的學習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許多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和表達觀點的有力工具。因此,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起許多國家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原因是多媒體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的許多特性,特別適合於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因此,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日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源於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他說明人類的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一1980)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經驗論),也不是主觀的東西(活力論),而是個體在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他還認為,認識的生長不僅僅是經驗的結果,而強調是個體在認知生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可歸納為:

(1)認識是在認知主體(學習者)與客觀環境(社會文化情境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認識的發展是通過對認知結構的不斷進行意義建構中獲得的。

(3)建構過程的發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得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其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協商、交流、合作和本人進行意義建構方式獲得。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具有如下特徵):

(1)強調創設情境並使學習者進人情境

(2)強調為學習者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問題的探究

(3)強調組織學習者之間進行協商學習活動

(4)強調組織學生運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述

( 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原因是多媒體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的許多特性,特別適合於實現建構主義學習

環境,因此,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日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源於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

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他說明人類的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一1980)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經驗論),也不是主觀的東西(活力論),而是個體在與環

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他還認為,認識的生長不僅僅是經驗的.結果,而強調是個體在認

知生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可歸納為:

(1)認識是在認知主體(學習者)與客觀環境(社會文化情境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認識的發展是通過對認知結構的不斷進行意義建構中獲得的。

(3)建構過程的發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得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

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其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協商、交流、合作和本人進行意義建構方式獲得。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具有如下特徵)

(1)強調創設情境並使學習者進人情境

(2)強調為學習者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學

習和進行問題的探究

(3)強調組織學習者之間進行協商學習活動

(4)強調組織學生運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述

(5)強調學生進行意義建構

這裡的“協作”是指學習者合作蒐集與選取學習資源提出問題、提出設想和進行驗證,對資料進行分析探究,發現規律對某些學習成果的評價。“意義建構”是指學習者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現象的概括,對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規律的歸納。

(二)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把資訊科技作為認知工具,為學習主體建造發揮創遣潛力的教與學的環境

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我們首先要擺脫把資訊科技裝置僅僅作為一種播放工具,用來傳授知識的觀念,而要把它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通過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在構建新型教學調學生進行意義建構

這裡的“協作”是指學習者合作蒐集與選取學習資源提出問題、提出設想和進行驗證,對資料進行分析探究,發現規律對某些學習成果的評價。“意義建構”是指學習者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現象的概括,對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規律的歸納。

(二)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把資訊科技作為認知工具,為學習主體建造發揮創遣潛力的教與學的環境

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我們首先要擺脫把資訊科技裝置僅僅作為一種播放工具,用來傳授知識的觀念,而要把它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通過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利用多媒體資訊整合技術,創設和展示有意義的情境,提高學生的求異和洞察能力。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就必須讓學生面臨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傳統的學校教育,往往把學生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了一種障礙。利用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一些對學生來說是現實的,同時又與所教的課程相干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情境包含有多種形式,包括事實性、意境性、示範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區域網絡和網際網路絡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的社會文化、自然情境。創設情境的目的不僅是告知學生…這是什麼,”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辨,理解它有什麼特點,幫助學生思考“為什麼?”,比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異性,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絡。

(2)利用大容量儲存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利用圖形化互動介面技術,建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新型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師應關注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時,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和講解教案上,而是應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我們可以利

用CD一ROM光碟提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資訊量大、具有互動功能的學習資源。可以利用網路系統,共享資源,讓學生學習如何從多媒體教學軟體中,從區域網絡或網際網路絡中獲取資訊、得到多種學習材料,培養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查詢、檢索、探究並解決問題。把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的物件,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原理,並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如何從資源中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並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

(3)利用資訊組織結構的超連結技術,建造符合人類聯想方式的超文字資訊組織結構。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從多方向、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結果等多方面地思考問題,並在多思路的比較中,形成創造性的思路。

(4)建立模擬實驗環境,計算機技術可以設計許多模擬實驗,通過輸入必要的引數,或者通過學生互動操作,進行模擬實驗,通過輸入不同的引數,觀察不同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

(5)利用網路傳輸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協商學習。利用多媒體教室網路系統這類系統,通過資源共享方式,使全體學生共同觀察一個典型事物,通過教師的調控,教師可以監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師生之間可以互相通話、教師及時對學生給予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表述觀點。對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網際網路絡對遠端資源的查詢、分析和利用,利用網路、進行通訊、交流,培養資訊應用能力。

(6)利用各種工具、平臺,讓學生利用平臺創造作品。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漢字輸入、表格處理、圖形變換等方式讓學生把所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輸入計算機中,用文字、表格、圖形等方式,把對觀察和思考、協商、討論的意見作出歸納、概括,進行意義建構,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數學、物理問題的探討。利用作圖、作曲工具,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用整合工具,培養學生的資訊組織能力)。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式的教學過程,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索性的學習過程,通過“訪問”和“表達”,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創造意識、平等意識、積極參與和探索的精神。

(三)努力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係的轉變

教學過程的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內容)和媒體四個基本要素。建構有利於創造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必須要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係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活動組織者;

(2)學生地位的轉變,從被動接受的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

(3)教學內容的轉變,教學過程不僅僅傳授課本知識,還要重視能力的訓練和情操的培養,尤其要重視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4)媒體作用的轉變,由作為教師的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教學過程要素關係的轉變,必然引起教學程序結構的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的邏輯講解傳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