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創新背景下的學生工作研究的教育理論論文

才智咖 人氣:5.01K

論文關鍵詞:校園文化創新學生工作

校園文化創新背景下的學生工作研究的教育理論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創新的角度對校園文化創新背景下的學生工作進行了闡述。第一部分簡要介紹校園文化的內涵,旨在使讀者對當前高校校園文化有一個全面、整體的把握。第二部分析當前校園文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藉此證明推進校園文化創新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問題解決的對策,主要論述如何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縱觀人類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最為深遠和持久的因素非文化莫屬,任何人都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生活,並且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它的薰陶。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成長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情感意向、性格特徵、價值觀念、生活心態和生存意識。高校文化作為文化的亞系統,一種亞文化現象,對於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創新是社會主義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學生作為處於發展過程中的群體,樂於接受新事物,富於批判精神,社會文化與變革的矛盾往往集中在他們身上。這給他們的思想行為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又是與他們的知識經驗和閱歷不甚協調的,學生的思想行為常常表現為波動不定狀態。因此,如何順應改革的需要推進素質教育、如何做好學生工作、如何圍繞“以學生為主體”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將是高校體制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且必要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這一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於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也將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精神核心,具有強烈的社會服務和引導功能。而高校文化作為整個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彙集著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先進文化的發源地和輻射地,在傳播和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有別於社會整體文化和其他文化現象的組織文化,從文化學的角度向人們揭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意義及教育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區域性亞文化,相對於社會文化大系統來說,既具有社會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個性。當前,對於什麼是高校的校園文化,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頗。校園文化往往被誤認為就是高校內部開展的各類文娛活動、體育活動、社團活動。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校園文藝活動和形式的簡單放大,而對其深層的意識形態缺乏應有的認識深度,沒有把它提升到塑造人格、培養人才的高度上來加以足夠的重視。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有清楚的理解。從文化概念上來說,所謂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師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學校各個層面所創造、積累並共享的,以反映師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園精神為核心,具有高校校園特色的一切物質形態、精神財富及其創造形成的過程。它反映在高校校園中主要是以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道德準則為主要內容的,以具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及由大學生參與創辦的報刊、講座、社團、沙龍及其他文化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為表徵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文化現象等。[1]可以說,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生群體所特有的“文化標籤”,是社會文化中較有影響、生命力旺盛、前衛意識較濃厚的一種亞文化。它是以高校師生為主體、以弘揚時代主旋律為主要特徵、以第二課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群體文化。

二、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及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熱潮逐步興起以來,人們就有關校園文化建設的最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認識形成共識,各高校大都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但是,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人們又往往忽視了校園文化的價值意義,總是從實用的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理解和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使高校校園文化在貌似轟轟烈烈的表面下漸漸顯露出偏離其價值意義的真實面貌。

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突出地表現在,過分注重功利主義的目的,而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大學生髮展成長的主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誌,其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卻背離了這一宗旨,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等同於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一味強調發展娛樂文化,評價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就時,對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津津樂道。離開了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就失去了文化建設的意義。精神文化建設隱含在物質文化建設中,它是校園文化建設中實質性和根本性的組成部分,它是校園文化存在的價值意義、職能作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就只能流於形式。這種忽視精神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建設流於形式的行為在許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文化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

2、存在著知行脫節的現象。[2]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高校從理論上普遍認識到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學校已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到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中,提出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但在實際操作中普遍存在著知行脫節問題。表現在:

(1)領導不力。一般來說,各學校都設立了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但活動開展不多,工作很被動;

(2)隊伍不齊。教師從事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沒有很好調動起來,管理隊伍、學生骨幹隊伍沒有很好組織起來,工作協調性差,一些建設者和管理者素質偏低;

(3)投入不足。“重活動、輕建設”,對於很多高校來說,雖然校園建設的力度在加強,但與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投入相比還遠遠不夠,由於資金緊張,基礎設施、文化場所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滯後於校園文化的發展要求。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有社會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有高校自身的干擾,任何一所高校如果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就等於放棄了最基本的育人陣地,就難以保證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要合理解決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首先必須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其次要積極探索,逐步找到一條校園文化建設行之有效的途徑。

3、把校園文化建設侷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次上。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把校園文化建設附屬於學生管理部門,著重強調控制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學習條件的物質功能,只把校園文化建設看作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於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於學生業餘活動的開展,從而使校園文化建設侷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上,並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操作實施。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的專業設定、師資配備、課程開設等割裂開來,極大地限制了校園文化功能的發揮。這實際上是對校園文化沒有全面、正確認識的表現。這種把校園文化侷限在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在目前許多高校還普遍存在。

三、問題解決之對策

1、充分發揮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作用。

社團活動是高校學生課外活動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校園裡,學生社團活動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它們總是以活動內容的新穎、活動形式的新奇吸引著大學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大力實施,學生社團活動在學生的成長中的獨特作用越來越明顯。學生社團活動不僅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促進個性培養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而且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特殊的作用。[3]

(1)學生社團要有明確的宗旨。不論是文娛性社團還是學術性社團,在建社之七年級定要提出明確的宗旨,在活動中圍繞本社團的宗旨開展活動。

總的來說,學生社團總體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結合思想教育、改革與成才教育開展活動;

②結合社會實踐開展活動;

③結合專業學習開展活動;

④結合志趣愛好開展活動。

(2)活動形式要生動,不拘一格。各類社團一定要針對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本學社的特點開展活動。可以是講座、沙龍、演講、辯論、社會調查、義務諮詢、友誼比賽、以書會友、參觀、圖片展覽、學者訪談、知識競賽、化妝演講等。活動形式可以自己創設,但絕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為同學成才提供條件。

(3)社團活動要和課堂教學緊密聯絡起來。專業學術性社團越來越成為社團的主流,它們往往由某一個系或某幾個相關係的同學組織在一起,進行學術活動,這就要求在活動中創造性地利用社團組織把課堂上解決不了、消化不了的東西在課下解決。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耽誤了正常的上課,處理好社團和課堂的關係。

(4)活動要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把握住社會主義改革時期的時代脈搏。社團活動要找準同學和時代的結合點,例如北大的愛心社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們提出了一個需要全體大學生回答的問題,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需要不需要付出愛心。最後,要爭取指導老師和社會各界的幫助與支援。社員的熱情是活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老師的指導保證了活動的方向和成效,社會各界的支援為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2、充分發揮學生在學術科技活動中的作用。

青年學生參加學術科技活動,是高科技時代和現代化建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迫切要求,也是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客觀需要。近年來,學生在學術科技活動方面取得了一批批豐碩成果,有的還在應用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展現了青年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潛能和這項活動廣闊的發展前景。積極組織和倡導青年學生參加學術科技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點。組織青年學生開展學術科技活動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大力發展創造教育,積極培養青年學生的創造意識,使其掌握創造的理論和方法,為開展學術科技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開闢多種途徑,加強和社會的聯絡,讓學生走出校門,在沸騰的生產實際中去開展科技發明創造。現代的青年學生都是從校門到校門的,瞭解社會便成了學生的迫切要求。校外科技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走出了校園,瞭解了社會,同時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3)創造條件,積極扶持。如爭取學校領導、學校有關職能部門為學生學術科技活動辦點實事,撥發專用經費,提供場所,聯絡指導教師,建立學生專用實驗基地等。學校應對支援幫助學生科技學術活動的教師給予政策上的鼓勵,設立學生科研基金及專項學生科技創造發明獎學金,同時在畢業分配、推薦研究生等方面對確有科技學術成果的學生優先考慮等。

(4)把學術科技活動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加強青年學生的科技活動,最好的途徑是把這種活動納入教學過程中,使它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將科研的目標、方向和手段等體現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實現科研過程教學化。另一方面,通過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實現教學的各專案標,特別是培養創造能力的目標。

(5)發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覺開展學術科技活動。學術科技活動與課餘生活相結合,可以豐富青年學生的生活內容,使其加強自我教育。學生可以自己去選課題,到工廠、企業、農村等去調查研究,自己想辦法多方面收集資料,採購各種元器件,自己動手寫論文,自己動手搞製作。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他們還可以學會處理各種關係,增強自我創造、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既能促進自身的學習,又能培養鍥而不捨的精神。

(6)表彰宣傳,擴大影響。要充分發揮科技活動在學生中典型引路的作用,進行大力鼓動與宣傳,來影響更多的同學。增強其科研信心和意識,對有科技創新成果的同學進行表彰,利用印發材料、廣播板報等多種方式宣傳其事蹟,擴大學術科技活動的影響面,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

3、充分發揮學生在文藝體育活動中的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立體化有機的整體,作為這個整體重要組成部分的文藝體育活動,可以說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劑,有時會成為校園文化的重頭戲。文藝活動和體育活動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最有活力、最富創新意識的“兩朵鮮花”。這是與校園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色相一致的,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生,這一群體具有年輕、蓬勃、有朝氣、富於幻想、富有活力的特點。因此,作為校園文化重要載體的文藝體育活動就以其特有的觀賞性、挑戰性、普及性而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我們在搞文藝活動時,必須從以下兩點入手:

第一,搞好三個結合。

一是傳統與創新的結合。文藝活動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創造性上,如上面所說,只有不斷開拓思路,更新觀念,才能使校園文化保持活力。但是,一味地求奇求新,又往往會造成文藝活動方向迷亂,缺乏整體的脈絡,而以往的傳統“優勢專案”又確實有許多精華可汲取,因此,在開展文藝活動的過程中,要做好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二是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結合。文藝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陣地是在課外,這就要佔去同學的很多時間,因此,協調好課內課外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文藝與其他形式的活動的結合。任何一種文藝活動都不是純粹的、單一的。有效地把幾種文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找出共性,突出個性,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所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文化氛圍,因地制宜地開展文藝活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逐步提高的原則。文藝活動要想在廣大學生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必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既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又能夠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和鑑賞能力。因此,如何在開展文藝活動的同時,把文藝活動的層次逐步提高,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三是勤儉節約的原則。辦一切事情都應該勤儉節約。學校投入到文藝活動上的物力、財力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文藝活動的時候,能夠克服困難,因陋就簡地展開工作。

青年學生富有青春的活力,愛動是他們的基本特徵,但是,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因此使得一些學生陷入學習和體育鍛煉矛盾的誤區。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年輕根本用不著鍛鍊,身體也決不會出問題,也有的學生認為只要上好體育課就行了,課外體育活動太耽誤時間。殊不知,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校園文化活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

鑑於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搞好教學,所以,課外體育活動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愛好和特長,堅持小型多樣、靈活分散、以校內為主和生動活潑、講求時效、持之以恆的原則。

當然,正如我們所知,事物是不斷處於發展變化中一樣,在學生工作中問題的產生與解決也將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相伴相隨,相衍相生。而這就要求學生工作者更要具有高遠的目光、與時俱進的心態,不墨守成規,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對產生的問題聯絡當時的實際情況加以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王建軍、論校園文化的多維繫統結構[j]、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1,(3):8—11、

[2]王大燕、試論校園文化的本質特徵[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0,(2):11—13、

[3]朱軍,謝芳、學生社團活動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1,(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