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教學舉例的八項要求論文

才智咖 人氣:5.6K

【關鍵詞】要求,八項,舉例,數學教學,淺談,做到舉例數形結合,就會使抽象的數量關係具體化,有利於學生認識一些形體的本質特徵。例如:對幾何圖形的教學,可用實物,或黑板上將具體圖形展示出來,學生就會記得牢。又比如學習“異分母加減法”,我們將圖形平均分解,把相同的歸納在一起,這樣的直觀演示,學生不僅獲取了感性認識,還會對異分母加減法則進行概括,達到預期的目的。但也有個別老師,對一些抽象的事物沒有采用直觀手段,忽視了具體形象的作用,就達不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有位老師教學生“八加幾”得多少的例題,不是通過實驗演示先讓學生掌握“湊十法”,而且直接讓學生說出結果,儘管學生也能說出,但不知怎樣算出來的。

淺談數學教學舉例的八項要求論文

一、要符合實際,不要成為笑談

數學中的“應用題”,是教學中的重點。什麼是應用題呢?顧名思義,應該是具有應用價值的數學題。書中的'應用題例項,是多人驗證得出的結論。如舉例中提到的小麥畝產400千克,糧食增產二成,水結冰後,體積增大等等,這些數字不是輕易得出的,而是實踐、觀察的結果。如果我們說“小麥畝產5000克,小明步行每小時20公里,一平方米的地面上植樹100棵……”這些虛假的數字不僅無人相信,還會使人反感,會引起他人譏笑,造成不好影響,誤人子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舉例符合學生實際,更符合生活實際,千萬別信口開河。

二、要靈活多變,不要僵死呆板

此種做法,主要是要求我們一例多用,使學生理解了基礎知識後,做適當的變化引伸,使例題的單一目的變為多項要求,使學生的單項思維為多項思維,進而深刻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變化。我通常採用一題多問,補充再問,改變條件,自問自答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觸類旁通。有個別學生求“多”用加法,求“少”用減法,兩步應用題一步做,就是因為學得不活,僵死呆板的結果,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要質疑問難,不要課堂一言

語文課講究讓學生多讀書,這也是數學課堂用的方法。老師講完後,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讀書,讀懂書中的每一個問題,理解例題中每一步計算的原因,讓學生充分地質疑問難。採用的方式可分為:互問互答,生問師講,師問生說,實在弄不懂的也可放一放,老師千萬別不懂裝懂,更不要申斥學生為無理取鬧。如果課堂只是老師一人講,就會禁錮學生思維,降低教學效果,常此以往,會把學生變成“裝”物的容器。 六、要講求藝術,不要忽視科學性

數學語言不同於一般語言,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在聽課時,有的老師講:“三條線段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3.0與3完全一樣”等,這些乍聽起來似乎有理,但經不起推敲,如果用數學概念或術語去判斷,就會找出其中的錯誤。如上所講:三條線段組成的得到一個三角形,不符合“三角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這一定理;只有同一圓內直徑長度才是半徑長度的2倍;3.0與3更應從改變小數數位與數值的精確方面去判斷了。因此,數學語言必須做到準確、精煉、嚴謹,這不僅是教師的一種自身修養,也是對學生良好習慣的薰陶。

四、要知識連貫,不要忽視整體

數學應用題從低年級開始,就是教學的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我們從開始就要使學生對所學概念、計算知識、數量關係有一清晰的認識,打好學習複合應用題的基礎。學生從低年級開始,要學到事物的一一對應,出現同樣多、少的練習,出現“平均分”、“包含除”、“倍”的概念,這為將來學生學習應用題打基礎。因此,在教學舉例時,為照顧學生的差異,更為了化難為易,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分解、化多步為單一,這要讓學生學會將單一組合。希望教師在舉例講解時,有意識地進行訓練,才會將學生學習的知識串連起來,一步一步地達到大綱要求。

五、要思想教育,不要忘記育人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大綱》指出:“要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這說明國小數學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擔當起思想教育的任務。這就要通過數學舉例進行。例如:通過幾何形體的初步認識,學習簡單的數量關係,使學生懂得這些與祖國工農業生產的緊密聯絡,以及在“四化”建設中的作用;通過學生“做好事,幫助人,植樹活動”的舉例,使學生受到愛勞動、互助友愛、綠化祖國的教育;通過學習大與小,多與少,加與減,乘與除,正反比例的例題,使學生初步接觸對立統一的觀點,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薰陶;我們還能通過例題插圖,適當利用例題中蘊含的教育因素,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學會必要的數學知識,又學會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