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戰略研究

才智咖 人氣:2.48W
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戰略研究
 摘要:本文在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結構特點和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探討了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取向及總體戰略和區域戰略,並提出了優化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地域結構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地域結構;戰略  二戰後,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對外直接投資異軍突起,成為改革佈雷頓森林體系以來國際秩序的重要氣力。特別是2O世紀8O年代之後,隨著全球化的加強,開發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在國際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改變了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格式,也證實了無論在已開發國家還是在開發中國家,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國家參與國際分工、推行全球戰略的重要手段和動用全球資源、啟用全球投資回報最高區位、獲得國際經濟競爭能力、控制能力的關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可分為貿易性和非貿易性兩種,其中非貿易性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最主要的對外投資形式,也是企業大力推行R&D、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驅動企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源泉。  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起步較晚。1979年8月13日,國務院提出“出國辦企業”,第一次把發展對外投資作為國家政策,從而拉開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對外非貿易直接投資發展速度加快,但仍顯不足。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遵循世界對外直接投資,適度發展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而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區位是企業投資階段的重要表徵和取得投資成功的關鍵,加強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在全球空間分佈和變化趨勢的,具有重要的和實踐意義。  一、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結構特點  1.地區集中性。中國企業對外非貿易直接投資在區域分佈上,主要集中在北美(僅指墨西哥以北的美洲,下同)、大洋洲、亞洲等地區。截止1997年,累計在上述三洲的投資分別佔總投資的22.08%、31.45%、18.05%,共計71.58%;而在拉美、非洲、歐洲分別僅為10%、11.07%和7.35%。從國別分佈看,投資主要集中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和新興的國及少數石油、鐵礦等資源豐富的開發中國家。如到1997年底,我國企業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累計投資超過2000萬美元的有19個,累計存量投資佔到總投資的90%。  2.資源指向性。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相對齊全,總量大;但人均量少,開發本錢高,有些資源還比較短缺。因此,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資源導向性明顯。1988年,中國17家最大的跨國經營企業中,有10家屬資源開發型。1985年以來,中國一些企業在摩洛哥、奈及利亞、美國、印尼、阿根廷、加彭等20多個海洋資源豐富的國家投資漁業開發,已經運回數十萬噸漁貨;中信等公司在北美、拉美、非洲、南太平洋地區開發林業資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運回了大量的木材;上海輪胎橡膠團體在泰國南部的合艾橡膠園四周開辦合作公司,累計已向母公司運回1萬多噸自然橡膠,滿足了母公司的需要;中國治金進出口公司在澳大利亞總投資2.8億澳元開發鐵礦,在以後30年內將運回2億噸高質量的礦砂。  3.已開發國家佔主導。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在已開發國家佔有主導地位。1979—1990年,其投資總額在已開發國家佔67.09%,在開發中國家佔32.91%;其中企業均勻投資規模在已開發國家為576.95萬美元,在開發中國家128.91萬美元。當然,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已開發國家的投資比重趨於下降,企業均勻投資規模減小;而在開發中國家的比重趨於上升,企業均勻投資規模增大;但從總體存量投資看,已開發國家依然佔上風。如1979—1997年,上述兩項指標在已開發國家分別為51.61%和428.49萬美元,在開發中國家分別為48.39%和138.43萬美元  天元。  4.形成三大核心投資區。中國企業累計對外非貿易直接投資形成三大核心區:(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1979—1990年,在這三個核心區的企業數和投資額比重分別為17.48%、18.47%、5.99%和11.15%、33.18%、30.26%,三者合計分別佔41.96%和74.51%。1991—1997年分別為5.16%、13.99%、4.41%和15.09%、29.19%、3.83%,三者合計分別佔23.56%和48.11%。1979—1997年分別為8.76%、15.6%、5.22%和11.28%、30.95%、15.88%,三者合計分別佔28.61%和58.01%。  5.投資重心呈階段性轉移。中國企業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1)1979—1984年為自發探索階段。此階段興辦企業113家,年均不到20家;投資1.27億美元,年均2100萬美元;主要分佈在港澳和開發中國家。(2)1985—1991年為起步階段。1985年,對外貿易合作部制訂了海外開辦非貿易企業審批辦法,1987年國務院批准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跨國經營試點,促進了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僅1987年就興辦海外企業124家,投資4.1億美元,為前8年的1.7倍,出現了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次***。到1991年底,累計興辦企業1008家,投資13.95億美元,主要分佈在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日本、巴西、新加坡、原蘇聯等國,在開發中國家的比重大大降低。(3)1992年後進進快速發展期。1992年國務院批准首鋼擴大海外投資和經營權,標誌著中國海外投資進進了新的發展階段。1992—1998年,開辦企業1288家,投資12.02億美元,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比例分別為25.56%、49.39%和74.44%、50.61%,呈現出開發中國家投資所佔比例上升,已開發國家所佔比例下降,投資重心向開發中國家轉移的發展態勢。  6.投資行業和存量增長的空間分異日益明顯,投資地區不斷趨向多元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多以專業貿易公司為主,地區多選擇在出口市場集中的東南亞和少數已開發國家,且主要投資餐飲、服務業。這是由投資主體的實力有限所決定的。80年代後期,投資主體從專業貿易公司發展到大中型產業企業,由鄰近開發中國家向亞非拉其他開發中國家和歐美等已開發國家輻射,投資結構轉向資源開發、機械製造、運輸等。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後,投資進一步向東歐和韓國等國家拓展,地區、行業亦更加多樣化。在已開發國家主要投資機電、高新技術研發;在開發中國家以資源開發和紡織、玩具、摩托車、自行車、電視機等行業為主。從投資增量上看,亞洲持續走強,非洲、拉美等投資日益加速,歐洲、北美緩慢提升,澳大利亞及若干國家近年則呈現存量投資遞減的趨勢。1979—1990年,在亞洲、北美、大洋洲的累計投資分別佔總投資的33.72%、31.23%、19.30%;在拉美、非洲、歐洲的投資分別佔5.10%、4.90%、5.66%。1991—1997年,在亞洲、非洲、拉美、歐洲的累積投資分別佔24.21%、15.59%、13.88%、8.69%,比1990年的累計投資分別增加4.91、10.60、8.22和3.03個百分點;北美、大洋洲的累計投資佔29.64%和7.63%,比1990年分別減少4.08和23.60個百分點。1998年對亞洲和非洲的投資分別達0.68億美元和0.9億美元,佔總投資的22.4%和34.6%。在智利、日本、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的存量投資比上年淨減221.4億美元。從國別分佈看,1979年開始非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到1990年投資國家和地區達106個,美國、加拿大、香港等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存量投資比重為82.42%。到1997年擴充套件到146個,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前8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佔總投資的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