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兒童文學電影改編的影像詩性和敘事詩性

才智咖 人氣:3.16W

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文學改編風格在總體上呈現出自然清新、唯美夢幻的審美風格,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當代兒童文學電影改編的影像詩性和敘事詩性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電影改編的影像詩性和敘事詩性

前言

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電影改編需要重新建構適合其美學特質的詩性傳統.而藝術詩性的建構離不開具體的美的藝術形式,如電影中生動美麗的藝術形象、唯美清新的電影畫面,清新的構圖和細膩真摯的情感呈現.兒童電影以樸真唯美、靈動自然的本色創作來體現當代兒童電影改編的藝術價值追求和迴歸自然的詩性創作理念.在電影藝術複雜的統一體中實現內容和形式的轉換和生成,按照電影美學的規律來突破形式的束縛,抵達藝術的本質.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電影改編的影像詩性

美在於情.感情的抒發直接關係到文學創作主題的表現.求真向善將成為兒童文學創作的美的實質,是兒童文學電影改編創作的力量源泉.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創作主題傾向於對真善美的呈現與演繹.這一主題構成了電影影像藝術的主要思想內容.從當代兒童生活和生命體驗出發,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曆程和情感世界進行影像闡釋,重新發現被遮蔽的兒童世界.建構兒童文學電影改編的詩性傳統,對當代兒童文學和兒童電影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來說,要想建構兒童電影改編的詩性傳統,就必須要認識到改編的美學價值,從兩種不同的藝術審美形式中找到詩性的本源.兒童電影貯存詩意,張揚詩性,用優美的電影敘事語言和唯美的畫面藝術地表現電影深刻的主題和豐厚的意蘊美,尋找文學藝術喚醒生命的方式.詩意在電影文字上流淌.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說,電影是向世界敞開的一扇窗戶.[1]

電影的情感觸角延伸了觀眾的情感世界.當然,未來仍然很艱難.當代兒童電影的主題呈現模式化型別化的創作傾向,詩性文字題材枯竭.以樸真唯美、靈動自然的本色創作來體現當代兒童電影改編的藝術價值追求和迴歸自然的詩性創作理念,追求一種寧靜自然的藝術境界,以文學的詩性浸潤電影敘事空間,以此來構建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詩性改編傳統.

(一)電影畫面的唯美清新

電影畫面展現給觀眾的是一個豐盈的藝術想象空間,清新美麗的畫面可以帶給人詩情畫意的美麗願景.要追求夢幻的敘事效果就要以唯美清新的電影畫面和具有強烈衝擊力量的影像來完成夢幻工廠的製作.新穎獨特的畫面構圖,鮮明的顏色對比,個性的造型設計是征服小讀者的利器.要想能詩意地詮釋生命與兒童精神,就要找到屬於符合兒童審美情趣和精神向度的表現手段.電影《草房子》的畫面精緻唯美,素樸的格調,展示了獨具油麻地鄉村風情的自然人生畫卷.該片運用詩意的視覺影像和草房子的獨特造型,有著古典的美感,畫面富有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在樸實中見精緻.《花季·雨季》通過各種鮮豔的顏色構成電影畫面的顏色配比,表現了青春期少男少女們青春靚麗的人生風景線.靈動的畫面構圖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兒童電影對兒童性靈和精神世界進行了詩意化的抒寫,讓符號和影象在畫面語言展現中成功結合.隨著四維電影環境特效模擬模擬時代的到來,當代兒童電影不斷以開放性的視野和全新的敘事理念來突出影視文字中影像畫面的藝術美,建構立體逼真的畫面.

(二)聲音的情感交流

聲音是情感表達的主要視聽手段,與影像造型發生相互作用,並能有力地配合畫面,開拓了電影敘事新的藝術世界---由聲音所建構的"有聲世界".聲音能抵達人類心靈深處,是營造情感氛圍的重要敘事手段.電影中的各種不同型別的聲音都能對電影敘事產生重要作用.渲染故事發生的情感氛圍,刻畫人物心理都依靠這一手段.在兒童動畫電影《馬蘭花》中鏡頭就是以舒緩的背景音樂來展現敘事空間的.觀眾在欣賞影片時就好像在清麗和諧、自然清新的山水畫中游歷人生.幽美動人的意境可以說是詩意敘述的典範.改編者突出了影片的古典情調和浪漫情懷,以動人的鏡頭語言和抒情性的音樂背景融合起來,展現了兒童影片自然清新的電影美學特徵.

(三)意象的含蓄蘊藉

意象是中國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在兒童電影的敘事中適當運用意象,可以適度擴充套件想象空間.兒童電影《寶葫蘆的祕密》就是通過寶葫蘆的意象對電影神祕虛幻的情感氛圍的營造和主題的象徵寓意上起到重要作用.《揚起你的笑臉》表現了"揚起你的笑臉,把影子留在身後"的意境.其中對笑臉和影子的意象的運用,表現了孩子面對挫折和不幸時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任何鏡頭中的意象顯現,都是潛在的敘事符號,表現了電影對人和世界關係的深刻思考,形成電影獨特的審美基調.

中國當代兒童電影文學改編的敘事詩性

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改編也有敘事上的詩性特徵,呈現出優美清雅的敘事美學特徵,敘事技巧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詩意化,多元化,生活化,審美化,成為當代兒童電影中的重要審美特徵.改編者能根據接受者的審美意圖利用大攝影師的`魔棒在電影院的螢幕展示生活中的種種詩意和人間永珍.電影敘事的語言革命和美學原則革命已經成為當代電影革命中的重點.如何增加兒童電影的思想深度,不斷拓展兒童電影反映的生活縱深面,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用想象賦予兒童生命體驗與童心詩心一種靈動和飄逸,以個人化的故事敘事風格而獨樹一幟.

正如羅伯特·麥基在他的著作《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所說的那樣:"一個講故事的人即是一個生活詩人,一個藝術家,將日常生活、內心生活和外在生活、夢想和現實轉化為一首詩,一首以事件而不是以語言為旋律的詩---一個長達兩小時的比喻,告訴觀眾:生活就像是這樣!"[2]他認為"電影美學是表達活生生的故事內容的手段"[3].為了更好地講述兒童電影詩性的故事,我們要輕裝上陣,放下身上所揹負的教化責任,構建兒童文學自己的故事形態,創作出表現當代兒童生活和兒童生命意識的電影作品.

(一)故事情節流麗曲折的浪漫化敘述

詩性改編傳統需要兒童電影通過清新流麗的故事敘述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來展現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詩性魅力.這是電影文字對文學的敞開性支撐,使文學中的故事詩意地棲居在各種題材的電影文字中,最終實現審美經驗的心理建構.怎樣講好一個故事,讓故事變得更有浪漫詩意,將是兒童電影制勝的不二法門.文學的蘊藉傳統和電影的多媒體技術的結合讓由文學改編成的電影藝術作品在敘事手法上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對電影中"意"和"韻"有更浪漫的表現.從《霹靂貝貝》充滿幻想神奇和幽默曲折的科幻故事,到《漁島怒潮》中驚險刺激的兒童團長與漁霸土匪頑強鬥爭的"剿匪故事",到《一個都不能少》中由代課小教師孤身尋找失學兒童的樸實感人的真實故事,中國當代兒童電影正走向一個情景共生的新美學時代,詩性改編傳統正在形成.兒童電影中情節的浪漫化是電影敘事美學構建的一個重要方面.觸景生情,寓情於景,情景相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體現故事的曲折離奇之意,展現電影故事的心中之場,體現了電影語言美學的藝術效果,增強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二)結構的反叛傳統

敘事結構的詩性改編策略要更新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結構理念,在故事事件的設計上創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變化,敢於反叛傳統的電影敘事模式,形成新奇的故事序列.兒童電影學會如何在驚奇自然中滿足觀眾的情感.《飛來的青衣》採用的是"戲中戲"結構和《我的九月》的夢幻式心理結構相得益彰.《孫文少年行》則運用了雙線複式結構,以老年孫中山的視角,來表現他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以浪漫的回憶體現其詩意化的敘事特徵.

(三)人物形象的率真樸實

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是電影敘述的重要話語之一.兒童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對於詩性傳統來說也是一個重要內容,是電影敘事美學的重要體現.在表現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尋求詩性氣質,通過詩意化的人物形象來觀照整個藝術世界,表現周圍人物的言行舉止,生活狀態和人生遭遇.《走向十八歲》中主角姚小禾是一個有著天真夢想和浪漫情懷、美麗質樸的鄉村女孩.《紅衣少女》展現了少女安然懵懂的青春意識和初涉人世的複雜心態,表現了主人公的深層隱祕心理.

(四)敘事風格的清新唯美

中國當代兒童電影的文學改編風格在總體上呈現出自然清新、唯美夢幻的審美風格,影片充滿詩意的自然氣息,可以說是貼近童心迴歸自然的本真創作.無論是唯美清新的《草房子》,愁霧迷離的《城南舊事》,還是神奇夢幻的《馬蘭花》都是當代兒童電影中一首首自然清新的散文詩,體現出當代兒童電影文本回歸自然和古典韻味的情趣與詩意.在清新自然的抒寫中,通過清新唯美的整體風格表達對生命的體悟.在對兒童簡單而純淨的生活觀照中,用一方銀幕緩緩展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以一顆真摯的童心去表現和抒寫人性.當代兒童電影在給兒童帶來幸福體驗和詩情畫意的同時,也激發了對美的追求.兒童把優美的外在自然作為自己的審美物件時,把它比作人加以欣賞和揣摩,甚至把它作為人的生活美的一種隱喻和象徵對比自身加以觀照時,藝術的自然美就顯現出來了.因為,這種自然美的實質還是人的美在起作用,是兒童用他自己的心靈加以"美"化,詩化了.在兒童的眼中,如劉勰所說"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把自己的感情寄於外在的自然景物和外在環境,以新興多媒體技術手段,將文學藝術對人性人情探照的深度引領進入一個更為巨集觀的藝術層次,具有歷史感和哲理性,使得"情與物遊而又不能相舍".(黃孚:《詩序》)當然,與傳統藝術詩畫、文學藝術相比,電影能借助一些影像造型,憑藉光階、色階的變化以及鏡頭的運動變化,可以更直觀更準確細緻地傳達詩情畫意的意境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電影改編要建構一種詩意化的電影敘事語言,唯美清新的電影畫面,流麗鮮明的構圖和細膩真摯的情感表現為主的詩性改編傳統.從文學到電影的改編,走過了一段不一般的詩意歷程,卻表現了兩種不同藝術形式在詩性表現上的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文獻]

[1][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麼[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2][美]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周鐵東,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3]厲震林,張園.新時期電影的敘事美學論綱[J].福建藝術,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