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人格影響因素與塑造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1.68W

健康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它不僅關係到青少年自身的成長與成才,更關係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它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和諧、全面發展;有利於青少年心理調適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的增強;有利於青少年人際關係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因此,學校在人格教育培養過程中,必須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結合,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激發青少年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青少年健康人格影響因素與塑造策略論文

一、健康人格的內涵和意義

(一)人格的特徵

心理學者普遍認為:人格是一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在人的心理活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和調節作用,不斷形成獨特的心理特徵和心理傾向性。人格在先天遺傳因素的基礎上,與各種社會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思維習慣方式和情緒表達應激,表現為個體的理想、信念、情緒、價值觀等方面的結合、整合和融合,是一個多層次、多水平、多維度的動態結構系統。[1]人格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對它的闡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基礎。

(二)健康人格的內涵

健康人格是個體優秀人格特徵的集中體現,它反映個體的良好性格、獨特氣質、高貴品質、卓越能力,也反映個體的道德修養、思想觀念、精神靈魂、行為習慣和社會擔當等。健康人格是個體在先天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經過個人努力和外部作用,在個體內部通過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自我平衡調節機制,以準確把握自己的言行、正視自己過去,面對現實自我,控制自己行為。面對未來,把握自己命運,找準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擺脫不良心理情緒,迎接生活挑戰,在實踐中錘鍊素質、砥礪品質、健全人格,進而在客觀中認識自我、打造自我、超越自我,發揮充分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影響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一)家庭環境對青少年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最早觸及、對其影響最重要的要一環。一方面,青少年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因人格特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青少年會受到父母人格的影響。在權威型父母影響下,青少年會缺乏自主權,使其人格可能具有被動、消極、依賴、服從等特徵,缺乏主動意識,甚至會出現撒謊、欺騙等行為;在放縱型父母影響下,青少年的人格可能會出現自私、任性、無理、幼稚、野蠻、獨立性差等特徵,甚至會出現為所欲為、不受約束等行為;在民主型父母影響下,青少年的人格可能具有自立、活潑、善於交往、思想活躍、彬彬有禮等特徵。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對青少年人格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努力優化自己的人格結構,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增強家庭教育說服力。

(二)學校環境對青少年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學校環境對青少年人格培養起著定向作用,校園文化、班集體、教師、同學等都是教育環境的基本元素,對青少年人格塑造、形成和發展起著最直接的影響。沃勒指出,學校文化是“學校中形成的特別文化……,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這種特殊文化的存在,可能是結合各種個體形成學校的最有效因素。”[2]也就是說,校園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和薰陶無時無處不在。一方面,教師對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和發展起著示範作用,如果教師以自己的人格、學識為學生樹立起榜樣,教育就有力度、深度和厚度;反之,如果師生之間關係疏遠,感情淡薄,教師主觀武斷,就會造成師生關係緊張,進而產生認知障礙。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學校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室友、班集體和宿舍,他們之間的交往勝過他們與父母、師生之間的交往,因此彼此之間的評價和評論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會產生具體影響,尤其是同學、同伴的言行舉止、成績優劣等都可能成為青少年自身成長髮展的標杆,這種關係的處理對青少年人格形成和發展十分重要。

(三)社會環境對青少年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極為重要,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也是個體發展、發育最富特色、最寶貴的時期,當然,也是人生的'“危險期”,最易受環境的薰陶和渲染。社會變革初期,新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點與舊的社會規範共存,由於階層、身份、年齡的差異,人們對新舊規範會產生不同的認知,使人的思想、行為模式、人格形態發生變化。同時,社會思潮對人格也具有一定的影響,社會思潮能夠將社會意識在不同時期的變化情況準確而客觀地反映出來,並影響和衝擊著已經形成的人格,甚至使個體的人格進行重組。此外,在人際交往或相關的社會活動中,個體容易產生自我心理暗示,模仿他人的言行,進而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其中,有意識模仿、無意識模仿、合理模仿等都會對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作用,只是發揮作用的形式有所不同。

(四)自身環境對青少年自我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自我意識日益成熟、主體性人格日益完善的重要時期。自身環境是依據個體能力和素質,能正確認識自己,主動調整自我意識、自主意識和自由能力,通過合理的自我設計、學習、協調和控制等環節,自覺地對自己的心理掌控、目標管理、思想行為進行自我環境營造,實現自我人格健康的目標。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指出:青少年時期正處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階段,如果此階段的衝突能夠成功化解,就會形成健康的人格;反之就會形成不確定性人格或者無歸屬感、為人冷談冷漠、缺乏關心關愛,出現人格扭曲分裂等。[3]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提出:“我們既自以是人,尊重自己的人格,且尊重他人的人格,本無須他人代庖。”[4]進一步說明自我營造環境比被動接受要好,自我營造環境在尊重自己的同時還要尊重他人,做自己的主人,促使自我人格健康。

三、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措施

青少年處在長身體、增知識、強修養的成長階段,具有健康的人格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健康成長與成才,而且關係到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理論性、實踐性、系統性很強的工作,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系統的知識結構、豐富的實踐經驗、完美的人格魅力等,他們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主要是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教育家加裡寧說:“教師的世界觀、品行和他的生活以及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利用教師人格這種特殊的教育力量促進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形成和發展。一是堅持職業認證,嚴把隊伍入口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特殊的職業,必須把隊伍的個人修養、學歷素質、能力水平和職業認證作為選拔的必要條件。二是強化職業培訓,嚴把隊伍質量關。構建“崗前培訓、日常學習、專業督導、骨幹培養、學位提升”一體化學習培訓模式,著力打造隊伍的敬業精神、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三是注重職業監督,嚴把隊伍監督關。創新跟蹤考核評價方式,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激發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為學生的人格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環境,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切文化都將沉澱為人格。”這說明青少年人格的健康發展也有賴於積極向上的文化環境,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文化環境建設,利用這種特殊文化環境力量幫助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和發展。一是物質文化環境。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這充分說明了物質文化環境所具有的作用,必須予以重視。物質文化環境處處體現著獨特的文化氣息和文化內涵,傳遞著獨特的文化品位、文化修養,彰顯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激發著青少年身心和諧。二是制度文化環境。制度文化環境體現在國家法律法規、地方辦法條例、部門制度規章以及長期的習慣、文化的傳承等,共同鞭策和激勵青少年人格形成和健康發展。三是精神文化環境。精神文化環境是文化的精髓,是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澱、思想觀念、信仰追求、價值取向和道德準則,在潛移默化中,塑造青少年心靈、陶冶青少年情操、完善青少年人格。

(三)加強青少年心理諮詢服務,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綜合素質發展的基石,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保障。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經濟體制的深刻改革、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多元文化的交織碰撞,使青少年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使缺乏理性認知的青少年產生失衡、失落和失常等不良心理。基於此,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應擺在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位置。一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文化。通過不同載體、不同平臺,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寓教於樂、形式新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青少年參與活動感悟人生、通過教育塑造靈魂、透過文化健全人格。二是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青少年的人格完善。課程的設計以青少年為主體,結合青少年的需要,通過課堂教學與訓練、團體輔導與實踐,幫助青少年理解、嚮往並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具備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適應能力、穩定的自律意識、樂觀的生活態度等,開發青少年的潛能,塑造健康的人格。三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矯正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諮詢,緩解青少年心理壓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擾、消除青少年心理危機,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個性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 孫雄輝。大學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徵和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 湖南師範大學,2010.

[2] Waller, W. The Sociologe of Teaching(Ed)。 Russeell& Russeell, Inc., 1967,13.

[3] 埃裡克森。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223-260.

[4]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集[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