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問題及其改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4W

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標,高職教育目標的特性決定了其相關課程的特色。財務會計是高職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會計基礎理論、方法和技能的進一步深化,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然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因此在對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探討財務會計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反思並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問題及其改進論文

引言

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才人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這就需要課程應加強實踐性環節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隨著我國高職課程改革的實施,雖然許多高職院校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普遍問題,如教學目標和理念相對落後、教材內容滯後、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考核評價設定不合理等,與人才培養目標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高職財務會計學科教育必須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才能更好的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提出的要求,跟上時代步伐。

1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1.1 教學思路與社會實際需求不符

1.1.1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理念滯後,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隨著全球化深入推進,快速發展的企業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更加傾向於聘用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也就是說,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不僅僅強調擁有紮實的專業技能,同時更需要他們擁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出色的領導決策力以及創新能力。然而目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普遍還停留在以專業技能訓練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上,忽視了對學生其它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需求想脫節,不能滿足企業需要,使得學生走上崗位後容易出現“水土不服”。

1.1.2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目標缺乏清晰性,無法適應高職教育需要

我國現行教育目標要求應保證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雙導向教學。但在實際執行中,許多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設計中仍存在“大一統”的問題,沒有凸顯本院校的專業特色,尤其是老師偏向於把教學重心僅僅放在知識的培養上,這種籠統的教學目標容易忽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決策力、分析力和應變力等其他素質的培養。

1.2 教材呆版內容滯後。不能滿足新時期教學需要

1.2.1 教材呆板,與新的教學理念不相適應

調查發現,不少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所選取的教材無法與財務會計專業的最新發展相接軌。有的教材內容落後陳舊、理論過多或晦澀難懂,無法與專業技能的培養相對應;有的教材則案例過於抽象,無法與實際業務相聯絡;有的教材內容更新嚴重滯後,無法體現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和內涵;甚至有些教材內容邏輯性較差,調理不清晰,內容生硬枯燥。與此同時,有些高職院校的老師授課過程中只是按傳統的授教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單方面給學生灌輸知識,沒有很好的和學生進行相應的互動與交流,無法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從而不利於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1.2.2 教材內容滯後,無法體現新準則的最新變化

一般來說,自編的教材內容都能進行及時更新,能適應教學需要,更具有教學特色,同時又能更好體現新會計準則的變化。但非自編的教材,往往內容相對滯後,當會計準則出現變化時無法及時進行更新,且可能存在教學內容缺乏前瞻性和系統性的問題,容易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

1.3 重理論輕實踐。實踐環節不足且流於形式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性較強,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要求重視加強對學生的相關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外,更強調要加強培訓學生的實踐技能。為了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許多院校在教學中普遍採用“先理論一後實踐”的傳統授教方法,此種教學模式容易產生一些普遍性的教學問題。

1.3.1 實踐課安排不繫統缺乏合理性,質量不高且學時比重較低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學科教學中一般都會開設實踐課程,如《會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實操課,但此類課程大部分上課形式都是教師講授業務分錄,然後學生就根據分錄自己填制會計憑證、登記各類賬簿和編制財務報表。但在課堂學習中,很多學生往往是還沒經過認真思考就照抄憑證和報表上的數字以應付課程作業,因此無法達到教學目的。

1.3.2 實踐教學環境不理想,實訓實習流於形式

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都大規模建立了一些實驗室等實踐教學基地,但許多班級人數都在50-60左右,學生人數較多,而會計實訓室裝置仍舊有限,電算化等實訓教學軟體不足,往往導致無法安排全部學生充分有效的參加實訓學習。另外,高職院校校外頂崗實習基地,企業出於商業機密保密的考慮,一般只願意讓到企業實習的學生粗略的做一些諸如瞭解組織環境、觀看組織生產流程、翻看過期賬簿等雜務性工作,學生很少能夠接觸到實際工作中的核心環節,結果導致頂崗實習基本是在“走過場”,校外實習流於形式,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技能沒能理論結合實踐得到很好的鍛鍊,實習成效不高。

1.4 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雙師型”教師隊伍比例不高

財務會計是專業與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課程的特點決定著教師在授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求財務會計老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性專業素質,不僅要求教師熟悉本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求應具備本專業所需的`實際操作技能,熟悉企業生產一線工作,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且具備從事會計行業所需的職業資格。但目前,我國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比例仍然較低,存在老師理論知識紮實但實踐經驗不足甚至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部分老師是直接從學校一畢業就進入到高校教書),這使得課堂教學往往變成紙上談兵,老師只傳授理論知識而很少能夠結合實踐經驗進行授課,致使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1.5 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

現有的很多財務會計課程考核都是以筆試為主,且期末筆試成績所佔比重較大,平時成績和實訓成績所佔比重偏低。此種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不利於調動學生平時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容易造成學生平時偷懶和不注重課程學習中的實訓操作,而只在期末臨時抱佛腳的複習,這一考核評價方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進對策和建議

2.1 創新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和理念。制定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

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和理念應轉變為以職業素質為嚮導,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財務會計的專業性、實踐性等特點對課程進行開發和設計,在課程教學中要凸顯高職財務會計特色,除了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知識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財務會計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更要著重培養學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如職業素養、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責任意識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等,使得各種技能能夠均衡發展,成為高素質的財會人員。

2.2 更新教材並加強應用型教材的建設。優化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應加強應用型教材的建設,並及時更新教材內容,使得授課內容能適應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同時,教師在授課中,除了運用傳統的講授法之外,可以藉助其它各種更形象生動的授課方式,如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模擬企業實際經濟業務進行教學等。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將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能使得學生更易於理解所學知識理論,使得教學效果有所改善。另外,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與財務會計課相匹配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在資源庫中放入如精品課、教學大綱、課件、案例與習題庫、測試練習題等內容以供學生課後自主學習,這能更好的滿足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同時能讓學生不僅能在課堂學習,而且能在網路資源學習相關的配套內容,這為學生課內與課外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2.3 理順理論和實踐關係,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適當加大與完善會計模擬實訓室的建設,使得財務會計教學能真正做到集“教、學、練”為一體,這種虛擬會計情境教學模式將有助於提高財會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使得他們畢業之後即能上崗,從學校順利過渡到企業中去。其次,由於校內實訓室受客觀原因等條件所限,仍舊無法完全滿足財務會計專業實操性學習的要求。因此,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新教學模式,完善和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規範校外實訓基地運作流程,完善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要能讓學生在實習中能真正學到東西,而不是“走過場”,要真正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實操能力以及其它相關的一些軟技能。

2.4 提高高職專業教師素養。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

師資隊伍是保證高職財務會計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首先,高職院校應加強完善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外部引進、學校內部培訓等方式構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團隊。其次,應加強對骨幹教師、學科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優化教師梯隊。另外,高職院校應在條件允許下,多安排財會老師到企業中鍛鍊,提高教師隊伍的實際操作能力,豐富其實踐經驗,從而使讓老師們能夠把企業經驗帶到課堂上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3 總結

目前國內的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應該明確素質和創造性教育,強化對專業的內涵建設,遵循“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對財務會計課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加強對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教師實踐經驗、完善課程考核體系,以更好的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提出的要求,跟上時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