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用“文明旅遊”打造“中國名片”

才智咖 人氣:2.64W

淺談用“文明旅遊”打造“中國名片”

淺談用“文明旅遊”打造“中國名片”

週中之

中國有句古話叫“入鄉隨俗”,它告訴人們,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當地的風俗民情,到一個地方就要尊重、適應和融入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應該是文明旅遊的重要必修課

禮儀之邦“趕考”旅遊文明

新春佳節即將來到了。這是閤家團圓的傳統節日,也是外出旅遊的“黃金假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旅遊事業發展迅速。中國遊客的腳步踏遍了祖國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蹟,同時也跨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倫敦泰晤士河畔,巴黎埃菲爾鐵塔下,紐約時代廣場前……都傳來了中國遊客的歡聲笑語,留下了中國遊客的足跡。據有關部門估算,2013年中國遊客出國出境遊的人數達到9000多萬,是世界第一大出境遊市場。在中國,出境旅遊已從過去一種少數人享受的權利正在逐步走向普及化的平民消費。

如此眾多的中國人能夠享受旅遊所帶來的人生快樂,無疑體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世界各國普遍歡迎中國遊客的到來,其中有許多國家在簽證和旅遊服務方面採取了積極的措施,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境外遊。在為中國旅遊事業蓬勃發展而欣喜不已的思緒中,縈繞在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在旅遊特別是在境外旅遊中展示中國人的文明形象?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著稱。但近幾年來,中國遊客發生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卻使人汗顏。旅遊的文明是中國的“名片”,個別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損害的不僅是個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玷汙了國家的形象。為此,中央有關部門專門頒佈了《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這些“行為公約”和“行為指南”以具體條文的形式,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哪些是應該做的,例如“維護環境衛生”,“遵守公共秩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女士優先,禮貌謙讓”;哪些是不應該做的,例如“不隨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亂扔廢棄物,不在禁菸場所吸菸”,“不喧譁吵鬧”,“不在文物古蹟上塗刻”。但要真正落實這些“行為公約”和“行為指南”的要求,也並非易事。

敬畏規則才能遵守規則

為什麼一些國人會我行我素,出現許多不文明現象呢?也許有些人不懂得文明旅遊的行為準則,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就其中多數人來說非不知也,乃不為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規則意識。中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必然伴隨公共生活的領域擴大。為了使社會有序、健康地運轉,必須培養國民良好的`規則意識,在社會生活中認真瞭解規則,嚴格遵守規則。但從國民素質的實際狀況來看,還有不少距離。例如“不在文物古蹟上塗刻”,也許是國小生都知曉的規則,但從一些旅遊景點看,這一規則的執行並不理想。去年,中國遊客在具有3500年曆史的埃及神廟浮雕上刻上“到此一遊”的事件在媒體曝光後,輿論一片譁然。規則意識作為社會共識,要轉化為行為方式,必須重視敬畏之心的作用,因為對規則懷有敬畏之心的人們才能更好地遵守規則,而這種敬畏之心來源於人的內心,來源與人的羞恥感。要讓人的良知和社會的聲音告訴人們:遵守規則,做一個文明的遊客,責無旁貸。

學會尊重是一堂必修課

旅遊是現代生活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交往的一種形式。在旅遊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係特別需要尊重來維繫。近兩年來,航班上曝出多起遊客打架事件,引起了輿論的關注。遊客在飛機客艙中大打出手,有的起因於椅背調整問題。其實只要雙方相互尊重,椅背調整這類小問題絕不會演變成威脅航空安全的事件,以致安排好的旅遊活動夭折。但這類事件卻不幸發生了。尊重是權利,也是義務。我們有權利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有義務尊重他人。特別是要尊重在旅遊活動中盡心為旅客服務的人員,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勞動。在異地、異國旅遊時,我們會對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感到好奇和新鮮,並享受到旅遊所帶來的快樂。但毋庸諱言,到陌生的異國他鄉旅遊,那兒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習俗、行為舉止往往與遊客自身是不同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入鄉隨俗”,它告訴人們,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當地的風俗民情,到一個地方就要尊重、適應和融入那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應該是文明旅遊的重要必修課。

文明旅遊要從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搞好文明旅遊的關鍵點。旅遊中的不文明現象,大多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細節,是平時司空見慣的生活陋習。許多人對此不屑一顧,但卻影響了中國遊客的形象。例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有些國家嚴格執行控煙的規定,在非抽菸區中抽菸是要受到處罰的。生活的陋習是長期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要加以改變,也是需要下決心的,並且要持之以恆才能奏效。多年前,上海市曾開展“七不”規範活動,對於提高市民素質,樹立城市良好形象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文明旅遊的建設和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設雖然涉及不同的空間,但內容是完全一致的。把文明旅遊建設作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空間延伸,把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文明旅遊建設的基礎,那麼就能事半功倍,收到更好的成效。

(作者為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