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層次協同配合的貧困生感恩教育體系

才智咖 人氣:1W

論文關鍵詞:貧困生 感恩教育 體系 協同配合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中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意識,引起了教育界及社會各方的普遍關注。如何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加強貧困學生的感恩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成為各高校關注的熱點。
  
  1 貧困生感恩教育的價值內涵及當前社會氛圍對感恩教育的影響
  知恩圖報,投桃報李這種感恩意識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當代大學生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和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這種優良的傳統應該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在當下的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各種浮躁和功利思想在社會上普遍盛行,這種功利思想對當前在校的大學生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國家教育經費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各種獎勵和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獎勵和資助標準也在不斷提高。許多受到資助和獎勵的貧困學生,在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把國家和學校對自己的資助和獎勵看做是理所應當的,感恩意識淡漠。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普遍關注。
  2 構建多層次的感恩教育體系
  2.1 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活動,營造和諧溫馨的感恩氛圍。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通過展板、海報等形式向廣大學生宣感測恩的內涵與重要性,增強學生重視程度,喚起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意識;開展感恩教育班會與講座,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教育同學們形成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意識,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加強社會責任感;積極開展感恩系列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讓廣大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並立足現實生活,引導同學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此外,學校以獎助學金髮放儀式為依託,也可開展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
  2.2 從認知和情感兩個層面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首先從情感方面來講,一個人的感恩意識並非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使感恩者將感恩的意識內化為自身的一種心態和品質,進而外化成一種感恩的行為。其次是從情感層面培養學生的報恩意識。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而受資助者的責任感是衡量感恩意識的重要尺度之一。責任與感恩相輔相成,只有肩負責任,才能心存感恩;只有心存感恩,才會懂得回報。
  2.3 在感恩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首要條件應使學生具備主體意識。班級、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集體,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學生既是學校管理的客體,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學校和教師應努力改變管理觀念,大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有重要意義。讓學生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採納選用學生提出的有益建議,讓他們來體驗承擔責任的甘苦,培養他們關心集體,主動負責的精神。這樣他們才能對父母的付出、老師的教誨、朋友的關愛予以深切的理解,才能心存感激,懂得感恩。
  2.4 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施恩於行,學會感恩。
  要從實踐層面引導學生施恩於行。要挖掘重大節日的感恩內涵,讓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學會感恩。大凡重大節日的設定,都有懷念和感恩的內涵。學校應充分利用每週一升國旗儀式這個契機,在“三八”婦女節、教師節等節日,讓學生上臺講話,講解感恩的意義,樹立學生感恩的基本意識,號召全體學生用實際行動感謝他人對自己的付出。準備一個專門記載班上同學所做的令人感動的事蹟的“感恩記事簿”,只要是有益於人的行為,不論多麼微不足道,都寫進“感恩記事簿”裡,讓同學們看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參考文獻:
  [1]陳海娟,周祥龍.高校感恩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35).
  [2]陳怡欣.如何對高校貧困生進行感恩教育[J].文教資料2010.10.
  [3]劉貞.關於高校貧困生感恩缺失的思考[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6).
  [4]陽劍蘭.高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缺失與教育[J].理論觀察2009(4).

構建多層次協同配合的貧困生感恩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