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班級民主管理體系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5W

班級管理主要指班主任為實現班級成員共同的目標,有意識地對班級成員、活動、環境條件等不斷進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學生作為組成班級的重要元素,在班級管理中有著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師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學生是管理的物件,是管理的客體;另一方面,他們又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是參與管理的主體。正因為如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居於主導地位。班主任的作用是重視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自主管理班級的意識和行為。為此,在班級管理中,必須重點把握三個關鍵環節,即:著力營造班級民主和諧的管理氛圍,注重班幹部的選拔和培養,建立民主的班級管理體系。

構建班級民主管理體系教育論文

一、營造班級民主和諧的管理氛圍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注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平等地與學生相處;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七年級年級班主任要抓好對學生的入學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他們才是班級的主人,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他自己,而且代表著整個班級,使學生樹立“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觀念。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使學生明白,他們雖然在知識經驗上與老師有一些差距,但在這個班級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誰也沒有特權,都有權表達自己的見解,都有權參與班級的管理。切忌戴著“變色眼鏡”看學生,在心中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差學生”犯了一點錯誤是“老毛病又犯了”,於是就抓住不放,恨不能把他除之而後快;“好學生”犯了錯誤則是一時不小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班主任還要注意與學生真誠的交往,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對於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學生一起討論,並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意見,對於學生提出的幼稚的問題和暴露出的缺點、錯誤,要予以理解,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以適當的指導。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真誠的為他好,是在尊重他們的選擇權利,相信他們能正確判斷和處理所遇到的問題,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和愛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他們必然會把自己融入到班級中去。

二、注重班幹部的選拔和培養

班幹部是班級管理的骨幹,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風和具有示範作用的班幹部隊伍,作為團結和教育全體學生的核心力量,並依靠這支力量形成正確的輿論,去影響、調動其他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在班幹部的選拔上可以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七年級學生由於來自不同的學校,彼此瞭解不多,採取自薦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從中挑選有一定的班級工作經驗的同學組成臨時班委會,負責班級的日常工作,期限為一年。學生經過一年的相互交往,彼此之間瞭解也進一步加深,為了加強班委會的工作效率,八年級的班幹部選舉,採用民主選舉的形式,由全體學生選舉產生班長,由班長負責從班上挑選出一批學生,提交全體學生討論,最後表決通過後,組成新的班委會。

班主任要注意對班幹部的培養。一方面要有明確的分工,使他們各負其責,不斷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要求他們要團結一致、協同作戰,共同管理班級事務。使他們明白,班幹部是班級的骨幹力量,同學們選舉他們擔任班幹部工作,是對他們的極大的信任,應起模範帶頭作用。同時班幹部又是班級中普通的一員,在班級與其他學生是平等的,在班上沒有特權,同樣要接受其他同學的監督,犯了錯誤一樣要受到批評。對於班上的事情大膽放手讓班幹部去做,充分信任他們,班上的重大決策由班委會討論決定,再由全體學生表決通過,他們能做主的班主任儘量不參與,可以提出表揚或改進意見,以增強他們工作的信心。班主任則隨時瞭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對於班級工作中的問題,多與他們商量。與他們一起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起尋求解決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提高他們的班級管理水平。 三、設立民主的班級管理體系

一個良好班級的'主人,首先屬於它的學生。班級的管理必須注意以“尊重每一個成員” 為基礎,本著眼整體,細處落實,調動每一個人,發展每一個人的原則,在八年級年級建立一套較為合理的“班級管理體系”是很有必要的。

個體系除了原先的班委會、團支部外,另設立“班級管理執行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的設立更顯得有組織,有章法,更體現出科學性和民主性,它更能使那些性格內向不好事的同學和愛管事、會管事的同學分別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才能。它將取代原有的班委會對班級事務的負責管理模式,在班委會、團支部的監督協助下,全面負責管理班級各項大小事務。它的任期為兩週,設主席一名,由主席提名並由班委會、團支部審批的執行委員二至三名,它將徹底認真落實由班委會、團支部在廣泛徵求同學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制定的“班級文明公約”。同時它還負責召開學習小組、衛生值日組等各部門的會議,並負責監督這些部門各項工作的落實。

執委會的建立,替代了原有的班委會的職責,這就必須轉變原來班委會的工作職能,使班委會由原來班級的直接管理者,轉變為執委會的評審、任免、監督、支援、協助者,同時也是班級各項規章制度、文明公約的制定者。

建立全新的學習小組和衛生值日組,學習小組,打破以往的自然分組的習慣,實行“片長制”,根據學習能力、成績的高低搭配分組,每組四到六人,設組長一名,負責本組成員的學習、紀律和衛生等。

各科課代表,由學習委員組織,做好各任課教師的助手,組織小組學生自學,探討學科的學習方法,反映並轉達師生之間的意見和建議。

總之,班委會、執委會,互相監督,互相支援,分工明確,責任明瞭,分工大於合作,同時又注重合作。給學生創造一個科學的、民主的管理環境。便於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特點,找準自己的位置,提出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特長,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

這樣的班級管理由於它的科學性、系統性,決定了它也必然具有極大的相容性和開放性。它不會和任何科學的、合理的、有利於發展學生身心素質的措施相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這樣的管理模式,我們大可以讓學生討論如何管理班級才是最好的方法,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認識,利用國家政治管理上的立法機關、監督機關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係有效地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長大成人蔘政議政的感覺,在這樣的科學管理環境的薰陶下,學生的成人意識、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都將大大加強。

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化的複雜過程,班主任的任何實踐和探索都需要不斷修正和完善,以便從中找出規律,進而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學校強化班級管理的改革與創新的必然結果是班級管理的主動權應當也必須交給學生。因為,學生是班級的真正的主人,是班級管理的主體。我們的任務不是培養一群只會服從管理的“庸才”,而是培養一大批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並逐步學會管理的時代需要的真正人才。

作者簡介:李震亞,男,中學高階教師,民盟成員,市第三屆“百名優秀班主任”,市優秀教師,區師德先進個人,論文《論學生的創新素質》入選國家級教育科研學術刊物,《論班級管理中的若干問題》獲市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