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歷史形態演進探析

才智咖 人氣:1.49W

德育內容的泛化、德育物件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們的教育者自覺或不自覺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實施著道德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德育歷史形態演進探析論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德育歷史形態演進探析

摘要:德育形態的演變和價值的分析對當前的德育教育意義重大。專家學者在研究德育時,多圍繞“德”的討論,重點研究德育的概念及內涵,對德育形態的分析相對較少。本文主要從空間和時間維度分析德育形態的演進及其現實價值,有益於人們增強對德育形態的認識和研究。

關鍵詞:德育形態;現實價值;演進

在分析德育形態時,可將歷史、現實兩個角度作為切入點。德育歷史形態包括現代學校德育、古代學校德育、習俗性德育[1]。德育現實形態包括隱性課程、間接德育、直接德育。通過進一步分析德育形態,有利於更好把握德育概念,明確德育發展方向,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1德育歷史形態演進

德育歷史形態可分為習俗性德育、古代學校德育、現代學校德育三種形態。

1.1習俗性德育:

存在於學校教育之前的德育形態,具備兩個特徵,第一,德育教育有利於對社會各個成員的關係進行協調,對社會具有維護作用,教育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人人都要參與;第二,原始社會人們的教育、生活、勞動均為一體,通過給予道德教育,可使年輕人對年長者更加尊重,進一步理解部落、氏族的責任,掌握宗教禮儀。習俗性德育具備生活化的特徵,其優勢在於有趣、有效,缺點在於系統性、自覺性差[2]。

1.2古代學校德育:

古代學校德育主要指封建社會時期的學校德育,德育主要以師徒授受的形式進行,教育內容為聖賢經典思想或宗教思想,因教育缺乏系統性,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導致德育教育中存在猜想成分。古代學校德育的專制色彩非常明顯,教育特徵表現為強調記誦、注重理解。

1.3現代學校德育:

現代學校德育具備科學化、民主化、世俗化的主要特徵,世俗化表現為學校德育、宗教教育兩者分離,在古代教育中,宗教勢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德育,道德教育在方法、內容、目標上均體現了宗教特點。除此之外,現代學校德育還具有民主化的特徵,德育民主化與政治民主化存在很大關聯,不僅包括教育過程中的'民主化,還包括德育目標、德育途徑、德育方法、德育內容的民主化[3]。隨著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發展,德育已經演變成科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效率明顯提升。但在德育過程中,也存在學生的個性被忽視,過度理性化的現象。

2分析德育歷史形態的作用

2.1為深入分析德育形態提供條件:

與學校德育相比較,生活德育、民間德育的範圍更加廣泛,且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通過對德育歷史形態進行研究、分析,有利於人們增強對德育形態的瞭解,追溯德育發展的現實與理論源頭,全面解釋德育的內涵,為進一步分析德育形態提供理論依據。如習俗性德育既有有趣、有效等特徵,也有美感、生活化特徵,通過深入研究德育形態,獲取更多教學靈感,提升德育實際效能[4]。

2.2為比較現代德育與古代德育形態提供幫助:

古代德育形態的經驗性、等級性、神祕性特徵表現非常明顯,而現代德育處於科學化、民主化、世俗化的發展過程中。現代社會主要呈現為社會主義形態和資本主義形態;不同形態社會中的德育形態雖有差異,但都朝著科學化、民主化、世俗化的方向發展[5]。我國在德育上深受儒家倫理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德育已經從以往的神祕性、等級性、經驗性走向世俗化、民主化、科學化。

3德育現實形態

3.1間接德育:

間接德育指的是教育人員並無明顯、直接的德育意圖,受教育者從間接途徑接受德育。常見間接德育有校園生活、校園活動、非德育教學課程等,實際上,很多科目中都含有德育因素。就間接德育意圖標準而言,隱性課程的德育也屬於一種間接德育的形式。

3.2直接德育:

直接德育是指教育者具備德育意圖,受教育者也瞭解自己接受德育形態的一種以直接方式呈現的德育教育,包括師生間德育性對話、主題德育活動、直接德育課程、校園文化、各科科學等內容。我國尤為重視直接德育,這種德育形式有利於更清楚的向受教者解釋行為規範、道德價值,使受教者直接受益。直接德育是學生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3.3隱性課程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