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當代文人畫的意象審美形態

才智咖 人氣:2.46W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東方繪畫與西方藝術之間的交融也越來越深刻,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當代文人畫意象審美形態發展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淺論當代文人畫的意象審美形態

摘 要:雖然當代文人畫在西方藝術形式和思想的影響下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獨特的意象審美形態卻值得探討。本文基於此,首先概述了當代文人畫意象審美形態的發展,為後續探討打下了理論基礎,然後以審美追求作為切入點,多角度地探討了當代文人畫的意象審美形態,望能提供些許參考價值。

關鍵詞:文人畫;意象審美形態;審美追求;民族精神

前言:

當代文人畫指的是二十世紀後表現出各類現代形態的文人畫,這一時期的文人畫不僅繼承了傳統文人畫的一些審美特徵,同時也借鑑了西方現代藝術的審美形式,進一步多樣化了整個文人畫的題材和表現內容。雖然,當代文人畫在西方現代藝術的衝擊下已呈現出了一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在審美形態方面,仍然是以意象審美形態作為主流。基於此,為了探討當代文人畫下的傳統特徵,進一步發揚時代精神,彰顯民族特色,我們需要對當代文人畫中的意象審美形態進行深入探討。

一、當代文人畫意象審美形態的發展

(一)“意象”的出現與發展

意象一詞最早實際上指的是意和象兩個基本概念,其出現於《易傳・繫辭》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像以盡意”。隨著時代的發展,著名文學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將意和象加以複合――“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意象一詞也就真正產生。文人畫意象形態的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歷程,祖先遠古時期所做的巖畫、青銅紋樣,既可謂是精神內涵和審美探索的積澱,也可說是意象的最初體現。在傳統的文人畫中,無論是東晉顧愷之所倡導的以形寫神,還是南朝畫家謝赫所提出的氣韻生動,都是藉由筆墨的變化實現文人畫意與象、主觀與客觀的關係的完美統一,故筆墨一直是文人畫審美意象的重要形式,而近些年來,文人畫中不同的線條與圖形,不僅代表著不同的精神內涵,也體現著不同的意象審美形態。此後,意象一詞所引申出的“以形寫神”和“氣韻生動”之說,也就逐漸成為了當代文人畫的美學核心。

(二)意象審美形態對當代文人畫的影響

隨著近現代西方藝術文化思潮的影響,近現代文人畫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了東西方交融的態勢,當代文人畫尤為其甚。在新美術運動中,整個文人畫大抵可分為傳統派和融合派兩大派系,其中,傳統派更傾向於用寫意筆墨作為文人畫的基本表現方式,而融合派則更多地借鑑了西方繪畫藝術的特點,致力於開啟文人畫新意象的表現方式。從根本上而言,兩者都是基於傳統文人畫現代意象形態所實現的。近年來,文化在在意象審美形態上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相關的針對於意象審美形態的評判標準更是多元化發展,表現為向具象形態和抽象形態兩極發展的趨勢。例如九十年代後所發展成型的實驗水墨、觀念水墨等,雖然與傳統的筆墨意象存在較大關聯,但表現方式且更為抽象,而部分文人畫中所使用的新工筆畫,則更貼近自然物象,呈現一種向具象形態發展的態勢。總體而言,雖然文人畫中的意象審美形態隨著歷史的變遷也不斷髮展,但整個意象審美形態中的審美內涵相較於審美形態而言卻較為固定,其作為文人畫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傳承,體現在了文人畫“天人合一”的世界觀、“以形寫神、追求神韻”的意象審美觀等方方面面,這也是當代文人畫中意象審美形態不可或缺的重要明證。因此,我們需要在內心深處排除東西藝術對立的心態,用一種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去辯證地看待傳統的文人畫藝術,去看待意象審美形態對當代文人畫的影響,從而使當代文人畫能夠以嶄新的形態活躍在世界文化藝術的舞臺。

二、從審美追求看當代文人畫的意象審美形態

(一)意境美是當代文人畫的永恆追求

正如上文中所論述的,文人畫對於筆情墨趣是有著極高的要求的,而運用筆墨的最終目的就在於在畫中創造出獨特的審美意境。在我國數千年的繪畫美學中,意境一直是極其重要的理論,更是融合了道家、佛教、儒家等重要的哲學思想。著名文人畫回家曾說“境由心造,心有靈犀,可悟意境之美感”,實際上,從意象審美形態的角度而言,“意”是文人畫中融合了審美情感的審美意象,而意境中“境”,則更多是一種經過畫家藝術匠心的改善最終融入畫中的思想感情,進而產生的藝術感染力。一種客觀景物的美,只有經過畫家主觀思想感情的陶鑄和藝術感情的融入,才能在短短數方的畫卷中得到體現。因此,意境凝聚著文人畫的核心精神,而意境美,則是當代文人畫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意境的營造與意象審美形態

意境的營造與意象審美形態息息相關。以當代文人畫的畫面處理為例,“計白當黑”是文人畫空間處理的重要特點,其中虛實結合,以虛襯實的的手段,則是意象審美形態的重要表現形式。很多文人畫畫家在創作文人畫時,大多不拘泥於畫面的有筆墨處,而是從虛處著眼,立於無中生有的至高境界體現出意境。例如有的文人畫畫家畫山不畫雲,畫堤畫柳不畫水,將空白當作雲海、河流,體現出抽象的意境。如果說“以形寫神、追求神韻”是意象審美形態的最好概括,那麼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則是意境營造的重要手段嗎,意境的營造與意象審美形態是相輔相成的,例如作品《風雨夜歸圖》中,石濤未著一絲筆墨於雨絲中,卻利用風這一意象,結合大量的虛處留白,讓觀賞者感到雨勢,聽到雨聲,這便是意境的營造與意象審美形態的重要結合。

(三)審美想象與意象審美形態

文人畫講究神似,早在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繪畫理論家謝赫就用“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等數十字概括出了鑑賞文人畫的.重要方法。實際上,繪畫創作的目的除了利用多種表現形式表現出所繪物品以外,更重要地在於用有限去表現無限,塑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例如明末清初“四畫僧”之一的朱耷的作品中,所選用的意象雖然簡單,卻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畫中常選用花鳥作為意象,但鳥眼都向上翻著白眼,魚嘴總是張著大口,從而表現出自身的桀驁不馴的心態。又如清代畫家黃慎,其文人畫多選用著名人物作為意象,但卻與實際人物不盡相同――雖然面部刻畫詳盡,但衣紋裝束卻不著筆墨,從而於信手推求中見神韻,正所謂“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隨著文人畫近千年的發展,當代文人畫中的意象審美形態意境達到了傳神超物,棄貌取神的重要審美境界,欣賞文人畫,其意趣也就在這像與不像之間,歐陽修倡導的古畫畫意不畫形”、沈括提出的“書畫之妙,當以神會”等觀點,這都審美想象與意象審美形態息息相關的重要佐證。傳統文人畫如此,當代文人畫亦是如此,現階段的文人畫表現為寫實、寫意、表現、抽象等各種形象的充分組合,這就要求優秀的文人畫作品在主觀上要反映出繪畫者的“意”,在客觀上要表現出文人畫底蘊的“神”,這也是當代文人畫意象審美形態的重要根基。

三、結語

中國的文人畫技術是東方文化的重要財富,更是無數代文人畫畫家在實踐中不斷奮鬥的重要結晶。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東方繪畫與西方藝術之間的交融也越來越深刻,當代的文人畫漸漸地在東西融合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西方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與表現形式,呈現出了與傳統文人畫不盡相同的意象審美形態,這種轉變可謂是文人畫由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過程,正如當代文人畫大師王伯敏所說,“筆墨當隨時代而變化,藝術則反映著時代的精神”,我們應當深刻理解到當代文人畫意象審美形態中所蘊含的一系列特徵,從而真正繼承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繪畫藝術。

參考文獻:

[1] 方敏.比較視域下文人畫的審美形態研究[J].江蘇藝術學院院報.2012,6(31):53-54

[2] 宋明.現代中國畫的審美特徵研究[J].廣西師範大學院報.2013,5(7):12-14.

[3] 方向榮.寫實與意象――中國畫意象造型教學探析[J].科教文匯.2012,8(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