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靜脈特點及穿刺方法

才智咖 人氣:2.18W
目前,國內外最新報道提出,對休克、心臟驟停的復甦,均採用直接靜脈藥法,以避免和減少心肌的損傷,經臨床使用,效果令人滿意。靜脈給藥的方法已成為治療搶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徑。

  1、老年人機體特點
由於老年人機體衰老,身體各組織器官的機能逐漸減弱,絕大多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和多種臟器疾病,如消化道功能下降,唾液腺、胃腸胰腺等消化酶的分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緩慢。由於心臟功能降低,藥物經血液迴圈吸收減少,影響藥效的發揮。其他組織器官表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其中較明顯是肌肉組織,這是由於細胞總數減少所致。因為老年人脂肪組織增加,肌肉萎縮,容易造成肌肉注射藥物吸收不良而形成區域性硬結。隨著機體的衰化,老年人肝臟的分解代謝功能和腎臟的排洩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老年患者血管特點及生理病理變化
2.1 老年人血管特點是靜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面板肌組織鬆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緩慢,凝血較快,此為老年患者靜脈的共同特點。
2.2 生理病理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活動相對減少,臥床時間相對延長,心臟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心動能受損,心搏出量減少,血液流動緩慢,血液系統相應地出現一系列改變。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強等。靜脈內膜的老年變化則表現為中層的彈力纖維減少,膠原纖維增加,內膜變厚和靜脈瓣萎縮致使靜脈彈性降低、硬化、甚至鈣化。
3、根據老年不同疾病採取不同靜脈穿刺部位及方法
3.1 根據不同疾病選擇適當血管
3.1.1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選擇手足小靜脈,因為這類病人的血管硬經主要表現在大、中血管內,遠心端的表淺小血管往往受損較大。
3.1.2 糖尿病患者應選擇手足部位的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為這類患者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如果血管過細、過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視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針頭堵塞,造成穿刺失敗。而直、粗一些的小靜脈,血流壓力相對大一些,可避免過早凝血現象的.發生。
3.1.3 慢性肝、腎功能衰竭者應避免使用肢體內側的血管,這類病人血管脆性大,凝血機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同時內側面板較薄,血管表淺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後,容易發生流體部分外滲。
3.1.4 癱瘓患者應選擇患側肢體血管,好處是肢體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時間長,不影響健側活動,同時也有利於促進患側肢體的血液迴圈,減少血栓的形成。
3.1.5 根據輸入的藥物選擇血管輸入高滲溶液及大劑量抗生素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特別是在搶救中,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輸液時,應選擇成功率高,易於固定的較大較粗血管,如大隱靜脈、肘正中靜脈,這樣可避免藥物對小血管的刺激,因為小血管壁薄,緻密度低,容易造成藥液外滲,引起區域性組織壞死。根據輸液時間長短選擇血管,在短時間內的輸液可選擇手、足小血管,當超過8小時以上肢手背靜脈為宜,這樣既有利於病人床上活動,又有利於體位的變動,解除長期臥床疲勞,同時也便於病人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動。
3.2 面板消毒與進針手法
3.2.1 老年人的面板消毒必須繃緊面板後再消毒,其原因是面板老化,致使褶皺增多,汙垢容易沉積在褶皺裡,其消毒的面積應比一般人大一些,汙垢較多者,可選用肥皂液清水擦洗後再消毒。
3.2.2 進針手法:不宜採用知管面直接進針,應在所選擇穿刺處下1~2釐米進針,待針進入面板三分之一時,再進入血管內,見回血後稍稍向前進針5釐米左右,其優點是不容易從血管中脫出,可延長血管使用時間。
3.2.3 角度和力度:一般來說,進面板時角度不宜過大,而且進入血管時就要根據血管的特性決定。管壁厚、硬、易滾動者,角度相對要重一些,但往往要超過40度為宜,這樣針尖銳利部分充分接觸血管壁,使滾動血管不易滑脫。對內側表淺脆性較大的血管要保持低角度,小力度,平等進針,見回血後一般不宜繼續進針,以防穿破血管,使穿刺失敗。

論文關鍵字:老年病人,靜脈,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