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美術教育

才智咖 人氣:1.45W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科的學習是以學習活動方式為主劃分美術學習領域,來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參與合作、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通過美術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同時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淺談國小美術教育

關鍵詞:興趣、創新、互動、合作、評價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應該怎樣學習與應用新課標的精神?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寬鬆自由空間、營造和諧氣氛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傳統的國小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扮演著“演員”的角色,主要是採取教師教與學生聽這樣的單一教學模式,缺乏師生互動環節。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非常周密,學生處於被動狀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機會少,在課堂上充當配角。記得在小時候上課時老師為了維持好班級課堂紀律,要求我們兩手放在臺上,坐端正,不許講話然後開始授課。太多的限制使我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今天我已為人師,趕上新課改的好時機,在我三年的教學與研究中,我認為教師課堂上不應該充當“演員”的角色,而應該是一名導演、促進者以及輔導者。

要讓學生們能認真而很有興趣去學習美術,就要有一個寬鬆自由的課堂環境以及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寬鬆的環境裡,往往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容易有更大聯想空間,更有利於個性的發展。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堂上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常以“開心一刻”的笑話或小品為開場白,儘量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各種優美的肢體語言來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因而在教學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漂亮的掛盤》這一課時,以環保為出發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想象力,在開場白就引入一個自己創設的小品節目,並通過小品節目來引導學生注意講衛生;同時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話題來激起同學們的興趣,並在這時將正題引入;在做作業時,以一個或幾個同學為一小組叫學生一起討論,把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互相交流;然後再以自由表現的方式來做畫。這樣一來,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比較容易發揮自己的個性與特長。

二、促進發展學生的綜合實際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

傳統美術課程以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為主,內容難、繁、偏、舊;由於專業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學生在生理髮展規律和個性發展,學生畫出的畫面千篇一律,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也沒能培養學生個性思惟的發展。

新課改指出要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實際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我們打破了學科的界限,使各種學科知識相互滲透、交融、綜合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引用音樂、文學、科學、社會與品德等學科進入美術課堂,來豐富美術課堂內容和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美術是視覺藝術,學生能輕鬆快捷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觀教學理念,通過、實物等資料來進行展示,讓學生得以感受和體驗,從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徵。比如我在上《古老的交通工具》這一課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不同年代、不同時期的交通工具,讓學生通過這一課不僅瞭解到交通工具的造型而且還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水平;之後再讓他們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在這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去探究、去思考,讓他們選擇用合適的詞彙來描繪交通工具,說一說自己的看法,通過講話的形式煅煉到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然後做一做,把剛才在仔細觀察到的造型、色彩、裝飾的花紋等用自己的喜歡錶達的形式來彙總一下,學生這個時候就開始活躍起來了,分別用手工和繪畫的形式來進行彙總;最後我以分組的模式來進行。一節課下來,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層面,還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綜合知識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三、培養創新精神,提高藝術表達能力

在以往美術教材的編寫中,主要是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閉性,教師作為美術課程的實踐者、引導者,缺乏自主性、靈活性,有些內容不顧各地區的情況,沒有考慮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條件和文化的差異,單一標準在執行起來受到一定的侷限。教師只能按美術大綱的要求消極、被動、忠實地授課,部分課程很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按照《美術課程標準》,教師可以重組、優化教學內容,自主選擇校內外多種課程資源,可以對課程的發展進行創造性研究。

兒童有著非同尋常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不要忽視兒童個性化的表現,壓抑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在課堂中,我常用做遊戲、比賽等方法,來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想法,大膽地對一些事物進行聯想,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為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我常上網查詢一些有助於挖掘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比如我在數學活動周的時候在上二年級課簡單組合了《誰最有創意》這一課,在上課時提問學生我們數學圖形有哪些,誰能說一說,這些形狀能做什麼?然後請同學們思考:通過你的想象,接著在這基礎上提出用這些形狀組圖形給同學們欣賞。再問他們:你能用什麼圖形來表達出你的想法和意圖?我通過這樣的方法訓練,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自由翱翔。我還常讓學生對我們身邊的事物進行自由的創意聯想,比如把一次性的紙杯、廢粉筆等,讓它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創造出生動有趣的形象;在作畫時,我反對學生千篇一律,大家畫出如同一個模子;我要求學生們別出心裁,即使畫同一樣東西,也要畫得跟別人的不一樣。一連串創新思維的啟發和形象思維表現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精神,並提高了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

四、採用多制度評價方法,促進學生髮展

傳統美術課程評價,片面強調學生學習技能的能力,重注少數特長學生的培養,輕視大量普通學生,學生沒有機會自評與他評,一切都是教師來做決定,過於重結果,不重過程,把結果當為學習美術目的,而輕視學習的過程。

而素質教育的今天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有一個基本思想:“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這就決定了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美術學習活動,教師要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想方設法促進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在評價學生作品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作用,自我認識,溝通情感,使學生更能讀懂美術作品的內涵。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區分誰畫的好壞,而應重視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通過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作為美術教師,要在每一個同學的作品當中找出他們的亮點表揚他們:“你畫面構圖很飽滿,顏色明亮”、“你畫的花紋很多樣、很有創意”“你畫得很細心”等來鼓勵學生繪畫的熱情,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課堂學習中我使用了以下三種評價方法:

1、自評式:學生根據教師提出要求首先給自己的作業打一個適合的分數,同時寫上一二句話來決定自己的分數,教師主要起引導調節的作用,然後在學生的基礎再做適當的打分。如《上學的路上》這一課,在作業的展示的時候,請學生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給自己所畫做評價,然後選出幾個一、二、三等獎的學生到講臺交流心得,教師在調整過程中總結歸納。這種作業評價方法,通過讓學生自己評估自己的作業,進一步理解本堂課的目的和要求,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時,讓其樹立起“只要努力我也會得好成績” 的健康心理,應該說還是比較有創意的一種作業評價方式。

2、互評式:同桌之間交換作業,先對對方的美術作業在心裡作一個大致的評估,並找出對方作業中的優缺點,教師適當選出幾對有代表性的作業在課堂小結部分進行交流。這樣的作業評價方法能使學生在過一把“小老師癮” 的同時,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加深對本堂課教學目的要求的理解。

3、推優式:以小組為單位,然後選出一張優秀作業,張帖在黑板上,先讓本畫作者先說自己的作畫的過程,再說出畫面的優缺點。最好讓下面學生舉手發言來評說優秀作品,同時還提問他你在這幅畫中學到什麼?這樣的評價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以學生為本” 的教育思想。

國小生美術作業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認為不只給學生在美術技能的學生上作出評分,也不是看學生作畫的結果,因人而議,本來美術就是一個多元化的美做為老師應該從學生各方面去看待。學生的作畫過程,和上課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現主要這樣去評價一個學生,學生才能健康快樂成長。而不是嚴格地給學生的美術知識及技能作出“分毫不差” 的評判,以說明成績的精確性呢?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學生的作業受到教師稱讚,特別是作為優秀作業展現給大家看,他們的心情是無比興奮的,這將成為巨大的推動力促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人到下一節美術活動中去。因此,給學生作業作出評價除了表明學生真實的學習結果外,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鼓勵性評價。我們探索設計更新穎更有時代感的作業評價方法,讓學生愛學、好學、充滿自信、充滿興趣地上好每一堂美術課,那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所在。

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責無旁貸地擔起課程改革的重任。為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