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融資假說及其政策含義探析

才智咖 人氣:3.23W
可轉債融資假說及其政策含義探析
可轉債融資假說及其政策含義探析 摘要:隨著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西方若干可轉換債券融資動因假說從不同的角度對公司可轉債融資行為做出瞭解釋,這些理論模型的政策含義被實證研究學者和公司財務決策者所關注。本文對理論模型的政策含義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和總結,並對實證方法進行了簡要評價。
關鍵詞:可轉換債券 融資假說 政策含義

企業為什麼會發行可轉換債券,在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可轉換債券作為合適的融資工具。隨著現代資本結構和公司治理理論的發展,西方學者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理論假說,這些理論模型的政策含義為企業財務者所關注,也是學界對理論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的基礎。

一、西方學者關於可轉換債券融資動因的主要理論假說
(一)風險轉移(或資產替換)假說(Therisk-shiftinghypothesisorTheassetsubstitutionhypothesis)
基於公司股東與債權人之間潛在的利益衝突,JensenandMeckling(1976);Green(1984)在委託代理理論框架下提出了風險轉移模型。當一個公司存在風險負債務時,最大化公司股東價值和最大化公司價值將會導致公司不同的投資政策,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一種潛在衝突來源於公司採用的投資政策的風險水平。公司通過發行普通債券得到資金後,將傾向於將資金用於比當初融資時宣佈的專案具有更高風險的專案,以期得到更高的回報,而債券投資者將承受與當初約定的回報不相稱的風險。而在可轉換債券契約下,企業投資更高風險專案時,如果專案成功,債券投資者可通過轉股來分享公司更多的收益;如果專案失敗,公司股東要承受和債券投資者一樣的損失。通過可轉債融資就減少了公司投資政策的風險偏好,減輕了公司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衝突。
(二)風險估計假說(Theestimationriskhypothesis)
BrennanandKrau(BK,1987)和BrennanandSchwartz(BS,1998)建立了一個引入投資者對發行人資產風險估值存在困難的模型。當公司尋求外部融資時,由於資訊不對稱的存在,外部投資者和內部投資者對公司風險看法不一致,直接發行股票將損害公司原有股東的利益,而普通債券的票息對企業風險的敏感性很強,這時公司通過普通證券工具融資將面臨很大融資成本。而發行可轉換債券(由於可轉債對風險的不敏感性)則可降低外部融資成本。Essig(1992)對風險估計成本以及可轉換債券影響這種成本的機制進行了分析,指出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將可以大降低這種估值成本。
(三)“後門權益融資”假說(Thebackdoorequityfinancinghypothesis)
在Mayers-Majluf(1984)模型的基礎上,Stein(1992)提出了“後門權益融資”假說。該假說認為,當存在資訊不對稱的逆向選擇成本而導致公司現時股權融資的成本很高時,可轉債融資可以作為一種延時獲得股權融資的方式。Stein證明,相對於質量好和質量差的公司,中等質量的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獲得了一個合理的.定價,且不會面臨任何可能的財務困境,因為它總是可通過較早地執行回購而強迫外部投資者轉股,即通過延遲的方式實現了股權融資。
(四)連續(或階段)融資假說(Thesequential-financinghypothesis)
連續融資假說是由Mayers(1998)提出,是目前用來解釋可轉換債券融資動因的熱門假說之一。所謂連續融資,是指企業的投資專案分為幾個階段,而且不同階段間有依存關係,每個階段的融資需要在上一個階段結束後才能決定是否決定,投資者也要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決定是否為企業繼續提供資金。Mayers在模型中討論公司的融資決策主要考慮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發行成本;二是過度投資問題。Mayers通過比較普通債券、普通股票和可轉債三種融資方案,得出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可以解決階段融資的資訊不對稱引起的高發行成本和委託代理引起的過度投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