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論文:論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

才智咖 人氣:2.6W

摘要:杜威秉承皮爾斯的實效主義哲學,強調理性認知對於理性目標的實現作用。杜威實效主義教育觀認為, 教育僅僅是一種工具,它的價值在於有效地服務於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標,學校和教材只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現代社會,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給兒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教育碩士論文:論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

關鍵詞:杜威;實效主義;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實效

杜威的實效主義哲學

實效主義(Pragmaticism)是美國哲學家皮爾斯提出來的。皮爾斯在《什麼是實用主義?》一文中用實效主義(Pragmaticism)區別他的哲學與被濫用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不同。皮爾斯最初用實用主義來定位他的哲學,因為“‘實用’表達了與人的特定目標的聯絡”。 [①] 皮爾斯之所以要重新正名,是因為“隨著這個用語普遍地見諸於報刊,它在那裡已遭到在文字遊戲中那種無可倖免的恣意歪曲。”為了扼要表述其學說的本義,皮爾斯宣佈採取一個新的名稱:“實效主義”。 [②] 事實上,皮爾斯的新名字“實效主義”更恰當地表達了他的哲學精神, [③] 因為“這種嶄新的理論的最為令人矚目的特徵,正在於它確認在理性認知和理性目的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④]

皮爾斯最初提出的實用主義是一種意義理論,只不過是一種用以弄清楚一些難解的詞或者抽象概念的意義的方法。 [⑤] 即通過抽象概念的後果與人的特定目標的聯絡來確定抽象概念的意義和不同。被稱為“實用主義原則”或者“皮爾斯原則”的是,“考慮一下你的概念的物件具有什麼樣的、可以想像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效果。那時,你關於這種效果的概念就是你關於這個物件的概念的全部。” [⑥] 通過意義標準我們確實可以驅斥那些無意義的思辨,只保留那些與人的行動相聯絡的思辨。實效主義揭示,“幾乎每一個本體論形而上學的命題如果不是無意義的廢話(一個詞被另一些詞界定,這些詞又被另一些詞界定,而絕沒有達到任何真實的概念),或者是徹頭徹尾的胡言亂語。這樣一來,就把如此這般的垃圾清除掉,在哲學中保留下來的就是一系列能用真正科學的觀察方法加以研究的問題。” [⑦]

概念的實際效果的判斷必定有一個標準,就是人的目的性。實效主義將哲學與人類行為和生活經驗直接相聯,把哲學從哲學家的問題變為探索解決人的問題。實效主義關注的是人作為生物體的活動,並且將研究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應用到社會科學,從而指導社會實踐。實效主義重新確定哲學的目的是為人,以人的目的為本,人的目的的有效實現是哲學的中心所在。

確定了概念、思想和制度的價值與人的目的性之後,皮爾斯把認識論問題與價值論問題結合起來,強調手段與目標的統一性,目的總是意味著某種具體的實現手段,手段又毫無疑問是為著實現目的的。 皮爾斯 強調 理性認知對於實現理性目的的指導作用, 目標、工具與效果是三位一體的。 由此,實用主義從最初解決哲學爭論的意義理論變成有效利用科學方法實現人類目標的實效主義 。

杜威是皮爾斯在霍普金斯大學時的學生,杜威秉承皮爾斯的邏輯方法,並將其用於教育和政治等領域。杜威自稱其哲學為“工具主義”,有時又稱為“實驗主義”。杜威的工具主義是指,所有知識不過是人們製造出來用以應付環境的工具,思維是工具性的,真理也是一種人造的工具。所有概念、學說和理論系統都是工具,和一切工具一樣,它們的價值不在於它們自身,而在於它們所能造就的結果中顯現出來的功效。 [⑧]

杜威的實驗主義(有時譯為“試驗主義”)是對皮爾斯實驗方法的繼承與發揚光大。皮爾斯以實驗科學家的精神解決哲學爭論,而且實驗方法的重複性和可控性為實效主義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皮爾斯認為,“當一個實驗科學家談到現象時,他所指的並非是在僵死的過去中曾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某一事件,而是指:任何一個人只要滿足了某些條件,那麼某一特定事件必將對他出現。” [⑨] 由此可以看出,皮爾斯強調的並不是單個的經驗或者實驗,而是實驗的可重複性,普遍性,能夠應用於將來的經驗之上。 杜威的 “試驗主義就是把‘科學精神’應用到社會上去,和事情上去。” [⑩] 杜威區分實驗主義與經驗主義,認為實驗是對經驗的超越。在杜威看來, 經驗主要是一種在與那樣一些活動發生聯絡的情況下所經歷的事物,這些活動的意義在於它們的客觀效果,也就是它們未來的影響。機體所擁有的那種用以控制它自己的未來的惟一力量,依賴於它目前的反應用以改變在它的環境中將發生的種種變化的方式。 [11] 更進一步,實驗科學使人對他周圍環境做出特意的控制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當經驗不再是經驗的而變成實驗的時,就發生了某種具有重大意義的變化。在此以前,人們只是把以往經驗的成果用於形成一些習慣,對這些習慣或者必須盲目地遵守,或者必須盲目地破壞。現在,人們把過去的經驗用於提示一些目標和方法,使一種新的、改進了的經驗得到發展。因此,就這點而言,經驗變成一種建設性地自我調節的東西。” [12]

杜威的實驗主義只不過是達到目標的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工具性也是其它實用主義哲學家所提倡的。 格雷把 實效主義的共同點 歸結為工具性與語境性:“我們實用主義者必須牢記在心的是,我們必須基於某種目的而思考——也就是工具性的思考。” [13] 而 按照韋斯特的提議,實用主義的“公分母”就是“一種努力以思想為武器、使更有成效的活動成為可能、並以未來為導向的工具主義。” [14] 但是,工具本身不能獨立存在,工具總是與某種目的聯絡在一起的。工具的價值在於去實現人的特定目的,關鍵在於是否實現了,也就是實際效果。在《哲學的改造》中,杜威闡述了其基本模式,“理性是實驗智慧,按照科學的模式孕育,用於創造社會藝術;它要做事。它將人從由於無知和偶然而凝固成習俗的過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它規劃了更好的未來並協助人將其實現。它的運作又總是經受經驗的檢驗。” [15] 杜威主張,觀念是解決人類問題的工具,並且這些解決方案應該在經驗中接受檢驗,這樣,我們能夠從努力中有所收穫,並且重新調整方案,使其達到更好的效果。 [16] 這充分說明“杜威把皮爾士的思想放在重要的位置,關注觀念的實際效果”。 [17] 如果我們重視工具的實用性,重視工具應用於目標的檢驗,重視工具的效果,工具主義就成為實效主義。杜威的工具主義實際上就是實效主義。杜威的表述“知識有助於使人瞭解他的需要,形成他的目標,並使他找到一些用以實現目標的手段。” [18] 實際上是皮爾斯實效主義“理性認知與理性目標的不可分離”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