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學系統的建構與實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3W

高校美育教學體系必須以審美能力培養的科學規律為指導,循序漸進。高中美育的欠缺導致大學生對美、對藝術不敏感,審美感知力低下,審美直覺理解力遲鈍。大學一年級是重新認識美、接觸美的全新時期。這一時期藝術理論公共基礎課以《藝術概論》等課程為代表,但它只是高等藝術院校學生必修的基礎理論課程。要建立“大美育”的全校性公共美育體系,就需要將這門課推向全校。使大一新生在“德”(思政課)、“智”(專業基礎課)、“體”(體育課)及“美”(藝術概論課程)的共同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填補“斷乳期”的精神迷茫和空無,引導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以及對人生美好信念的執著。

美育教學系統的建構與實行論文

藝術欣賞類課程的主旨在於通過賞析作品、講授初步藝術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藝術欣賞課程涵蓋面極廣,應處於美育教學體系第二階段,安排成通識課程或公共選修課。藝術欣賞課可以將各種藝術基礎知識與具體作品賞析結合起來,在講授時與學生們一起欣賞感悟,激發其審美興趣,提高其審美理解能力。將美術、音樂這兩種視聽領域最重要的藝術門類以《中外美術鑑賞》和《音樂欣賞》來安排也是非常合適的。此外,還可以選修課方式開設電影賞析、搖滾樂欣賞等興趣課。授課時應以感受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感知力,擴充相關知識,為美育的進一步深入鋪好道路。

藝術表現課程著重於動手實踐的課程,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資源,開設美術、音樂、戲劇類的興趣課程,如素描、雕塑、合唱、話劇等,這些課程完全由任課老師選擇教材、制訂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課程中直接體驗到藝術創作的樂趣,從而掌握一定藝術表現能力、創作能力。藝術表現課程既能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還能為學校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為學生的審美創美實踐積累才能創造環境。

要想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對藝術與美的鑑賞、感受和創造能力,提高精神境界,陶冶和美化精神境界,就要在充滿再造性和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和情感體驗活動的審美創美實踐中完成。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和個體體驗相結合,在以理智引導感性等原則指導下投入審美創美活動,獲得相應的感性體驗,精神愉悅的心靈美化,塑完美人格,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所以,從審美過程本身來構建高校美育體系,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理解力,也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與審美創造能力。而這後兩者就需要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高校美育體系的構建與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看則兩分、實則緊聯的關係。校園文化建設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師生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共同創造,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功能。為此,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和發掘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造就具有高尚審美趣味、道德修養與廣博知識完美結合的合格人才。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與審美教育的契合中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有聲有色、有血有肉的校園文化建設必然與高校發展定位、自身特點和育人特色結合開展的。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作為浙江省內唯一的農林院校,近幾年來以生態文化、感恩回報為宗旨開展“紅綠”主題校園文化建設,每年都舉辦以生態、環保、綠色、節能、減排為主題的青年生態文化節,舉行“東湖緣,生態悟”大型文化活動,以各種文藝形式組織演繹了“紅綠”主題。許多同學在這些活動中展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華,學校的藝術文化氛圍也隨之提升。

發揮學生主動性,使高校美育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美育教學落到實處審美創美活動環節完全可以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範疇之中,讓審美創造為校園文化建設增彩添色。根據浙江農林大學的實踐,大致有兩種途徑能使美育在校園文化中實現並相互促進。其一,課內與課外結合,作業與活動結合。如可以發動學生組織、參觀各類展覽,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審美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其二,發揮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將美育深入到學生的校園活動之中。引導學生社團在指導教師的參與下活動,發揮社員的主觀能動性,活躍學校的藝術氛圍,開展如音樂節、戲劇節和美術展覽等多種活動,將審美創美實踐深入校園生活,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奪目的閃光點。

綜上所述,探索構建高校美育教學體系既要從審美規律本身出發,把握審美教育規律,又要將美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為校園文化增光添彩的同時,將審美教育切實地深入到學習生活中,落實到實踐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