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學數學教師的困惑

才智咖 人氣:2.39W
一箇中學數學教師的困惑

   我們應該冷靜下來思考,中學數學教育究竟應該關注什麼?“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句名言長期以來成為數學教育者維護數學尊嚴的擋箭牌,成為教師對學生的有效的麻醉劑。但是,在學生頷首的同時還是有那麼多的學生仍在質疑,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他們對自己在數學上下那麼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對自己在數學上的天賦的能力產生懷疑與反思。我們不能武斷的歸結於學生的不努力,我們的數學教育有沒有問題。就目前的狀況,中學數學教育仍舊可以用“紙上談兵”這句成語簡單概括之。課堂成為教師演練陣容的唯一戰場,解題成為操起的刀戈,這種教育現象令人憂心忡忡。沒有人去關心學生的內心狀態,沒有人去注意教師的真實感受,大多數教師與學生在少數數學專家權威的“大哉數學”的高聲唱嘆聲中暈頭轉向,迷失了自我,逐漸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中學數學教育最應該關注什麼?既不是解題方法的總結,也不是數學知識技能的簡單積聚,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與教育發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關注的問題也應該是數學所關注的問題。因此數學教育的目的性應該跳出數學本身這一狹窄的範圍,必須溶入到整個教育這一寬廣的大視野中。數學教育更應該關注思考,關注生存。思考發軔於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數學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數學的`誕生髮端於生存的需求,而隨著數學的不斷髮展,其逐漸成為少數人頭腦的智力遊戲,成為檢驗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這種弊端已延續到現在,達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脫離了需求的數學是無用的,而脫離了實踐的課堂教學也是無用的,而這正是當今數學教育的嚴重弊端。

  數學是抽象出的關於秩序與模式的學科,是對世界與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終值判斷。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關注的卻是大量繁雜的公式,陷入了題的海洋,並樂此不疲。而很少有學生從這些枯燥的內容裡獲得對客觀事物和生活的觀察與認識,以及對理性精神的認同、強化與提升。數學不但沒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所有的老師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即數學主要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但隨之帶來的負面效應是數學學的不好,就是說明邏輯思維能力差,進而表明智商低。這種偏激的思維真正是我們中國人思維的獨特方式,並有越演越烈之勢。果真如此嗎?數學是抽象出的符號體系,是相對感性的另一種理性的表達形式。學生缺乏的是對抽象的符號體系的理解,而不是邏輯思維能力本身。因此數學教育的關鍵是抽象的符號體系指向生活實踐的復歸,這正是數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另外我們還應該清醒的看到,不僅僅數學可以培養邏輯思維,數學思維的各種方法也不只有數學才具有。諸如物理學、化學、甚至人文學科都與數學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因為它們都是對生活現象與經驗的提煉。而如今的現實是數學與其它學科的絕對分離,以及對數學的功能的誇大其詞,使學生對數學不敢有絲毫放鬆,拼命在數學上考出高分以顯示自身存在的價值。有一位物理學家講過,“數學如果離開物理,還剩下什麼?”也許剩下的只是一具僵硬的外殼,一個由各種零件組裝的機器,而了無生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是當今學生的困惑所在。學生在邏輯思維的枷鎖的約束下,機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著邏輯的各個鏈結,而問題的整體意識極其淡薄,缺乏自我對數學的理解方式,在新的問題面前一籌莫展,逐漸喪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
 

作者:陶可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