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128例分析

才智咖 人氣:7.57K
畢業論文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酮症好發年齡段、誘因,為糖尿病酮症的預防提供1定的理論依據。方法 對筆者近10年來診治的糖尿病酮症12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主要發病年齡段為60歲以上老年人(佔64.84%),主要誘因為急性感染(佔53.12%),其次為不規則用藥(佔21.88%);而急性感染以尿路及上呼吸道感染為主(佔80.47%)。結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急性感染特別是泌尿系、呼吸系統感染及不規則用藥的情況下極易發生糖尿病酮症。

糖尿病酮症128例分析

【關鍵詞】  糖尿病酮症;老年人;急性感染;不規則用藥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常見急性併發症,起病隱匿,如果不積極預防和診治將給患者造成極其嚴重後果,甚至死亡。為減少糖尿病酮症的發生,筆者就近10年來診治的128例糖尿病酮症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  臨床資料

    128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均按WHO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入院時尿酮體(+)~(++++),部分有深大呼吸、嚴重脫水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現。其中男58例,女70例,平均年齡55歲(25~85歲),病程2個月~22年,平均5.8年。

2  結果

    2.1  年齡分佈  見表1。表1  128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年齡分佈

    2.2  誘因分析  見表2。表2  128例糖尿病酮症患者發病誘因分析

    2.3  感染部位分析  見表3。表3  128例糖尿病酮症患者感染部位分析

    3  討論

    3.1  糖尿病酮症及其危害  糖尿病患者由於各種原因致體內糖代謝紊亂加重,脂肪動員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在肝臟產生酮體,超出了機體的利用能力,導致酮體在體內堆積,以致血中酮體增加,超過2mmol/L,稱為酮血癥,尿酮排出增多時稱酮尿症,臨床上統稱為酮症[1]。發生酮症後如果經過積極消酮治療,可避免酮症酸中毒的發生,相反如果不採取正確治療,酮體中乙醯乙酸和β羥丁酸將消耗體內的儲備鹼,當超出機體組織的利用及體液緩衝系統和肺、腎對酸鹼平衡的.調節時,就會發生更加嚴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當血pH<7.0時可致呼吸中樞麻痺或嚴重的肌無力,甚至死亡。

    3.2  糖尿病酮症的好發年齡段  本文中糖尿病好發的年齡段以60歲以上為主,其中以60~70歲年齡段患者最多,考慮主要是由於:(1)隨著年齡增長,胰島功能逐漸衰退,加之老年活動量逐漸減少,而生活水平提高,導致DA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2)老年人對DA的相關知識瞭解不多,未能及早發現,發現後又不知道規律用藥的重要性;(3)老年人機體組織、器官功能下降,機體調節能力下降,合併DA後機體抵抗力進1步下降,易誘發各種感染,從而誘發酮症;(4)對於60~70歲年齡段患者最多的原因分析可能是由於60~70歲人群高於70歲以上人群,另外可能因70歲以上人群大多是由家人照顧,從而飲食、用藥規律。

    3.3  糖尿病酮症的誘因  糖尿病酮症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患者機體內絕對或相對缺乏胰島素,從而導致高血糖、高酮血癥。本文常見的誘因為泌尿系和呼吸系統急性感染,細菌和病毒感染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胰島素對抗激素水平增加,胰島素作用減弱,代謝分解作用增強,從而導致糖尿病酮症的發生[2]。糖尿病患者易合併尿路及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3]:(1)由於代謝紊亂,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均受到損害,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下降,淋巴細胞和粒細胞的吞噬功能及化學趨向性減弱;(2)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可導致神經源性膀胱,使膀胱的感覺減退,收縮不良,殘餘尿量增加,最終可發展為尿瀦留或尿失禁、腎盂積水,而誘發和加重逆行感染;(3)DM患者尿中葡萄糖含量較高,是G+桿菌的主要營養物質,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4)DM患者易合併高尿酸血癥,形成尿酸性結石,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炎,絕經後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等,均可能與尿路感染有關;(5)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統第1個屏障。其次為用藥不規則,本文未規律用藥所佔比例也較大(為21.88%),佔第2位。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隱匿,而許多人對糖尿病常識瞭解不多,在早期發現的糖尿病患者中,可能會規律用藥1段時間,對糖尿病治療的長期性、規律性認識不足,當血糖降至正常或症狀改善後即自行停藥,從而引起糖代謝紊亂加重,脂肪分解加速,出現酮症。許多患者以酮症為首發症狀就診時發現糖尿病,但追問病史,其多飲、多尿、多食症狀已有很長時間,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糖代謝紊亂加重,產生酮症。

    綜上分析糖尿病酮症是DA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並且在酮症階段是可以逆轉的,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防止嚴重後果。而對於糖尿病酮症的預防:(1)應採取定期開展DA科普知識講座,讓DA患者懂得DA的常識,做到飲食控制、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預防感染、規律用藥、定期檢查血糖;(2)發現感染應及時控制;(3)儘早建立村診所、鄉村衛生院、縣市級醫院3級預防體系。

【參考文獻】
  1 王吉耀.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83-985.

2 張靖,劉雲.糖尿病合併感染126例臨床分析.中國糖尿病雜誌,2004,12(1):45.

3 王小巖,朱會英.糖尿病併發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5,15(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