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古詩教學研究

才智咖 人氣:2.03W

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以下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國小古詩教學研究,希望能提供幫助。

國小古詩教學研究

古詩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在國小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佔很大比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怎樣化難為易,由淺入深,體驗那源遠流長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詩教好、教活呢?

一、創設情境,感受詩境

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所以,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方法,以用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感染學生,喚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熱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1、故事創設情境

國小生尤其喜歡聽故事,如果在古詩教學前講述一段有關的故事或傳說,當然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學《七步詩》時,在釋題時跟學生講曹丕、曹植二兄弟不能相容的故事。這些曲折動人的故事,引人入勝,易於在學生的心中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和感悟

2、影象創設情景

如教《鋤禾》時,讓學生通過觀察烈日下老農鋤地的畫面,講講中午太陽當頭照時的情景,並體會烈日下勞動的感受,想像農民辛勤勞動的形象,從而懂得碗裡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媒體創設情境

如可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遊園不值》中萬紫千紅的春景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西湖“曲苑風荷”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了詩的意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4、吟誦創設情境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正因為詩如鼓琴,聲聲見心,易唱動聽,悅耳感人,又因為“俯而讀,仰而思,熟讀精思理自知”是傳統的教詩方法,所以運用吟誦引入法,在實踐中是奏效的。它能恰如其分地表達作者的感情,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感染,激發起濃厚的情趣。

二、嚼字品詞,體悟詩意

字、詞是古詩的組成單元,學懂字、詞是理解詩句含義、分析詩的意境的前提。詩中的一字一詞都經過詩人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如《江雪》一詩的學習,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對第一二行詩句中的“鳥飛絕”中的“絕”、“人蹤滅”中的“滅”的理解,勾畫出天寒地凍、飛雪飄漫的天地;通過對每行詩的開頭一字連成的“千萬孤獨”的感悟,營造出空曠、淒涼的境界。末句的一個“釣”字可謂全詩的“詩眼”,通過對“釣”字的品味,揭示出寂寥中的生機,平常中的蘊涵,觸控到詩人純淨高遠的內心。

在古詩文教學中,正是這樣緊密結合語境而對言語作細細的咀嚼,在吟誦中賞析作者在語言過程中“字斟句酌”,才使學生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深入,從而受到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振奮。

三、吟句讀詩,品味詩情

誦讀是國小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即朗讀和背誦。古詩文的語言之美、節奏之美、音韻之美、意境之美,僅憑教師的講解學生是體味不到的,要突出“讀”,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象能力,是古詩文教學的重點。

因此,古詩文的教學,要以“讀”為本,應體現“讀通、讀熟、讀出感情、”這樣一個漸進的朗讀層次;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欣賞、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要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比如配樂朗讀、配畫朗讀、創設情景朗讀等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來誦讀古詩文。這樣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語言的`魅力,喜愛上古詩,做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四、拓展活動,再現詩意

在古詩教學中引入活動,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想象、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