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有效教學研究

才智咖 人氣:2.77W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在生活中有許多複雜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運用數學知識來進行分析、解決。

國小數學有效教學研究

摘要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一門工具課,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勞動和學習中都要用到數學。在利用數學的時候,人們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都在不斷地發展提高著。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創造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而培養起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

國小數學;有效教學;數學興趣

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善於設計準確有效的問題,為學生多創設一些敢於質疑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煥發起課堂教學的生命力。但是,在現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不符合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和數學發展要求的現象,這些現象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因此,我將從數學教學現狀和數學發展要求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此提出創設有效課堂的措施。

一、數學教學現狀

1.課堂效率不高。數學是一門屬於理科性質的學科,理科學科要求學生具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表明數學學習重在日積月累的練習與探究,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法顯然是不符合數學學習的。一般數學課堂教學時間只有40分鐘,在這僅有的40分鐘裡,由於國小生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於一點這個特點,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很難做到思維由始至終緊跟老師,大部分學生很容易忽視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數學方法和思維。

2.教學方式落後。一些國小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扔採取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的關注點仍舊放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上,至於學生聽進去多少、聽懂多少,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都是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師生互動很少。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會使學生對枯燥的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

3.忽視過程的體驗。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數學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於知識的形成過程大多數採取忽略態度,在教學中很少會涉及到動手實踐這一環節。例如,許多教師在講對稱這一節的時候,往往只是讓學生看幾個對稱圖形,沒有讓學生自己親手摺一折、想一想,沒有思考、交流討論的過程,這樣學生學會的知識關於對稱的結論,其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4.創設的情境形式化。情境創設是一種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手段,但是部分數學教師認為在數學教學教學中創設情境是可有可無的。有些教師儘管在教學過程中會創設一些情境,但是這些情境只是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例如,老師在課堂一開始就問學生:“同學們,今天熊大來和我們一起上課,大家高不高興?”正當學生猜測今天要學什麼,情緒高漲的時候,教師卻展示出帶有熊大圖片的有關於只是複習內容的PPT,而且一張圖片從開始用到結束,這就不僅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使他們的學習熱情消退。

5.不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思維能力的科目,數學學習的過程正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過程。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在講解案例或者情境圖的時候,一般會將從哪個方向思考、從哪裡入手等直接告訴學生,使學生獲得統一的思路。這種做法很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之間沒有進行有效地交流討論,發散思維沒有得到實現,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二、國小數學教學要求

1.國小數學教學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國小生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單一、乏味的事物一般興趣極低,甚至是提不起任何興趣。所以,教師需要用國小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國小數學課堂要採用互動的形式。教師需要用學生的語言來、用學生的方式來對其進行交到。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中央,使學生覺得老師容易親近,以此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其實,無論是哪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有其自身有趣的地方,這裡最有趣的就是生活與知識的結合。運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現象,既可以使教學簡單生動化,還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3.國小數學課堂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國小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緊緊把握住數學教學有趣化的原則,將數學中有趣的一面展示給學生,也要將生活中和數學有關的有趣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培養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三、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1.為學生創設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大部分學校一直採用班級授課制。這種授課制雖然能夠使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但是學生之間卻無法及時展開交流討論,這種教學環境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班級授課這一固態教學模式,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與學生互動的環節,教師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此形成相互作用的情境,緩和緊張、枯燥的教學氛圍。我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為學生創設一些交流合作的`機會,並通過開展實驗活動來幫助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以此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投入到數學訓練之中,用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起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係,創設以啟發教學為主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2.開展數學遊戲,激發學生興趣。數學知識中存在著大量的邏輯推理問題,這就使得一些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以此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取一些新穎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小,對新奇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時我們可以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來開展一些數學遊戲,以此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時候,我採用“擊鼓傳花”的遊戲來進行數字加減訓練。該遊戲就是選取半分鐘為一個時間週期,學生在這個時間週期內依次傳遞一朵小花,當時間結束,哪位學生接到小花,就需要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在一分鐘內看哪位學生回答的問題又多有對,從而進行表揚。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將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刻準備回答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反應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3.融入生活元素,提高運用能力。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在生活中有許多複雜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運用數學知識來進行分析、解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數學源於生活同時也要運用於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認識到數學的這一特點,也需要引導學生來認識這一規律,使學生真正明白數學知識中存在生活中,生活中可以用到數學知識,我們學到的知識是具有實用性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元素引入課堂,當學生看到這些熟悉的事物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親近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認識時間”的時候,我將鐘錶這一實物帶進課堂,通過撥動時針、分針和秒針,來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到時間,並通過觀察、與同伴之間進行討論,探索到時、分、秒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時間換算打下堅實的基礎。除了以上的集中做法,在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來組織活動,正所謂教無定法。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小數學教學研究論文[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