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散落

才智咖 人氣:1.41W
探析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散落

摘要:主義思潮、功利主義的驅動和大學使命的畸變導致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失落和遮蔽已是眾所周知。重塑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重塑大學人文主義的教育理念,確立大學教育的人文價值取向,重視教育對大學生生命的終極關懷。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科學主義;人文精神;散落 
   
  一、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散落 
  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查理·萊曼說,人文學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賦予社會、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義。一個人的胸襟、個性、文化底蘊、人文精神等等均來自於他所受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教育。而一個社會的文化底蘊、崇高理想、價值追求和精神氣質,往往通過這個社會的大學和大學生的人文理性體現出來,而目前,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理應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理想的代表、社會精神的典範,但當代的科學主義盛行、工具理性肆虐、功利追求惡性膨脹,導致了“驕子”們把自己人生蓬勃年代的座標指向了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的追求,放眼於物質享受和金錢利益的追逐,過多的關注這些形而下層面的收穫,而對生命意義的關注、對人生價值的追尋、對形而上終極信仰的追求等體現人之為人的人文精神等心靈精髓卻在逐日散落,於是,源於這種精神素質的流失的一些現象時時觸碰我們的眼睛,我們時時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迷茫的眼神、信念的消解、人格的虛無等,那麼,是什麼導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呢? 
  二、大學生人文精神散落的歸因分析 
  (一)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 
  近代以來的科技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端於文藝復興之後的科學主義以科學是惟一的知識、永恆的真理,倫理的、美學的和神學的思想都將被科學的進步所排除為思想核心,強調對形而下具體知識的研究和學習。在這種實用主義、功利追求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教育拋棄了自己本具的人文主義價值理念,青睞於了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實利。著名學者石元康曾在《現代社會中價值教育為什麼式微》一文中指出:“在現代社會中的大學教育體制下,接受教育者的動機及目的最主要是學一套謀生的技能。這是與活動有關的,而與怎樣建立一個有系統的人生觀完全不同的教育。如果問一個大學生他為什麼要念大學?我們很難想想他的答案會是‘追求人生的道理’。他最多隻會說,為了追求知識,但如果你再問他所追求的知識是做什麼用時,他只能告訴你是為了將來謀生用的了,這是典型的技術教育。”在這種科學主義、技術理性的指導下,大學教育在對知識、技能的追求超過對引導人追求理想、精神、信仰和價值的引導,吞沒了人文精神的養育。教育所交給青少年的只是有用的知識、能賺錢的技能,而對於人的成長、發展不可或缺的有關理想、價值、目的、人生的意義的人文精神教育很多被疏落,這種教育現實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只能是僅僅具有知識和技能的職業預備者。 
  (二)功利主義追求的驅動 
  作為現在社會的一種特殊機構與制度的大學越來越為人們追求實用和功利所左右,大學被辦成培養“教育工廠”和“學術工廠”。“人們到這來讀書是為了獲得文憑和學位,以便找到合適的工作。畢業的學生能否找到工作,幾乎成了衡量大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大學奉行商業和經濟的邏輯的許多做法固然有其現實合理性,但卻沒有考慮到大學教育的目的指向。看一看我們的大學校園:商行、超市、歌舞廳、酒樓、飯店一概不缺,唯獨缺少濃厚的人文氣息。工具理性理念的影響和市場經濟的腥風血雨,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逐步走向世俗化,開始追求“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洋”、“學而優則商”,特別是隨著社會上拜金主義、拜名主義、拜權主義觀念的盛行,工具理性已成為社會建構與日程生活的基礎,結果把手段的合理性當做了目的性來追求,從而導致了日常生活失去了其價值和意義的終極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