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術欣賞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1W

中國古代繪畫中的寫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其中的奧妙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美術欣賞論文,歡迎閱讀。

中國古代美術欣賞論文

對於一個繪畫者,別人評價“畫技”如何,也許只指繪畫技巧。如果別人評價“水平”如何,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括繪畫者的作品面世之後所引起的效應。當然,作品的面世效應還是起源於技巧,沒有繪畫技巧就談不上繪畫,也就無從談起繪畫者的意識和情感。這裡先從技巧說起。在商業社會中,浮躁和投機的急功近利像蒼蠅一樣盤旋於當代藝術的各個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潛心於繪畫技巧的艱苦磨鍊應該視作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個繪畫者,首先應該是一個繪畫技巧的純熟掌握者。

素描,是為正確地理解形體,也可以說是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況下,暫時避開色彩,用單色來塑造形體。素描是引導和鍛鍊初學者正確地觀察形體和理解形體,並準確地將其描繪下來。理解物體的結構,打準輪廓,校正比例,掌握動態,刻劃細部,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規律。色彩是繪畫的重要因素,是繪畫者傳遞感情的手段,正確地觀察色彩,熟練地調配色彩,才能藝術地表現色彩。簡單地說,要根據客觀的色彩作為表現的依據,通過繪畫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簡練概括的筆調,強調鮮明生動的感受,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複繁雜的成分,從而使色彩更為鮮明生動。

這裡說到色彩,並不是原模原樣地照搬物體色彩,即把色彩歸入繪畫者的純技巧,也不是一成不變地給物體“照像”,這裡所說的“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經加入了繪畫者的主觀因素。既然是造就藝術品,首當其衝是繪畫者的主觀功能。可以說客觀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過繪畫者的主觀創造才可以注入溫熱。真實的一盤蘋果和畫上的一盤蘋果,同時放進展廳,真實的蘋果也許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畫上的蘋果卻能夠引動觀看者的轟然,引發觀看者審美意識的飛翔,還可以引發觀看者的探究心理。觀看者流下的不僅僅是口水,畫幅上色彩的跳躍、結構的虛實,甚至可以引發人們的吶喊,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了。

辦一個展覽,繪畫者與參觀者雖然未曾見面,然而通過作品,繪畫者與參觀者卻能夠達到心靈的息息相通。繪畫者的悲悽、哀傷、鬱悶、憤怒、歡樂以及心靈的飄灑逸然,都能夠通過作品傳達給參觀者,從而引起共鳴,這是造型藝術的功能。有人這樣描述:“如果把造型藝術作品比作一面鏡子,那麼鏡子裡的映象就是創作者的意識和情感的投入,欣賞者可以從藝術作品這面鏡子裡獲得映象所傳遞的資訊,即藝術家創作中的意識和情感資訊,從而受到一定的藝術感染。也就是藝術形象資訊在審美主體意識和情感上的感應作用,使藝術家和欣賞者之間達到心理溝通。

作為繪畫者,當是造型者,根本責任在於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獨立的創新的意識和情感,才能夠感動你的作品參觀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輕薄如紙,要叫你的參觀者喟嘆不已、心神動盪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諺所說:打鐵先得自身硬。為什麼一幅好的藝術作品越看越愛看,越看越覺得美?為什麼一首動聽的樂曲會使我們激動萬分、難以忘懷?是因為畫家和音樂家把情感傾注於作品之中,通過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運心,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這才使欣賞者引起共鳴,這才使欣賞視感為之一新,心靈為之一震。作品的意趣、情感和力量所激發的美感效應,是蘊含著豐厚的精神潛流的感性生命體,這生命體的靈魂便是創作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和對生活及客觀事物的深刻認識、理解。

這就是說,你的作品,你的展覽,欣賞者慘淡,怨不得參觀者,也怨不得作品展示的組織者,只能怨你作者本人,責無旁貸。對於繪畫者,對於藝術品的作者,儘管你有嫻熟的技巧,儘管你為取得嫻熟技巧經過長時間的不辭勞苦的努力,儘管你在向學生或者別人講述技巧的時候可以滔滔不絕於口,然而你的作品卻不能為世人矚目,不能為評論家褒賞,那些技巧只是過眼煙雲,你的作品生命短暫。中國現代文學翻譯家傅雷說:“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標,技巧是手段。”對於繪畫,你的技巧純熟,把物體描繪得逼真再逼真,那叫匠氣沖天。

一幅作品,要講究藝術,講究適當,講究鮮明,更講究創造。繪畫者即令是進行面對實物的寫生基本訓練,也要經過深入的觀察,通過分析、研究去發現新的感受,從微妙的無窮無盡的變化中去吸取創作源泉。要使自己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有心人應把寫生認作是一種創作),都處於飽和的熾熱的.衝動之中。對於面前的實物或人物,可以選取戲劇性的動作,可以誇張表情,可以在平淡中表現出潛在的激情,也可以擷取平淡中的平淡,那是對激情歲月的反襯。創造新美,是繪畫者眼中的真實和內在情感形象的體現。美術美術,美是目標,術是技法,技法為目標服務。美術之美,不僅是繪畫者的功力,更是繪畫者的心力。對於繪畫,雖然可以先從解決造型入手,然後上升為表達思想感情,卻不可以停留在形似。形似,絕不是造型藝術的全部。形似只能是一種起步,而要在形似、明暗和色彩中注入繪畫者的情感,躍動繪畫者的情感,點燃繪畫者的情感,這樣才算真正走入了創作。

美術之美,是繪畫藝術的最高標準,也是唯一標準,再好的繪畫作品如果不能給人以美感也便會不屑一顧。然而,美的內涵卻容不得理解得那麼淺顯。視覺上的花花綠綠反而不是真正的美,美的容貌不一定賦有美的靈魂,粗糙的貝殼卻可能孕育著珍珠。美是發自內部的生命之光。美是一種心靈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讓人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惡醜行。優美吸引人,壯美感動人,美是力量。美不僅是一種輕鬆、逸然、欣喜,更是一種感動、呼喚、號召、振奮;美可以啟動人的心智和行為,向著光明進軍。如此之說,一幅繪畫作品的成功,雖然在於它的形似、線條、色彩、質感、空間感,更在於它引發觀賞者、激勵觀賞者的深厚內涵。這樣的觀賞者從展覽會上買上一幅作品,絕不僅僅是為了裝點他的房間,而是獲得了一份無價之寶。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既要有技法的豐厚,又要有思維的豐厚,其實兩個豐厚又是一個豐厚,是不能夠分開的。豐厚的根本在於深沉,深沉才是真正的豐厚。用美學培育或者撫育成長的一代新人,將來不一定去當畫家,然而他們的情操、他們的眼界、他們終生的身體力行都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TAGS:論文 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