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雙證融通課程改革分析

才智咖 人氣:9.8K

以《繼電控制電路裝調》課程的改革實踐為例,探討研究中職“電氣執行與控制”專業“雙證融通”改革探索中如何進行課程的改革建設。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雙證融通課程改革分析

 摘要: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要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雙證融通”教學模式,就要對現階段的計算機專業“雙證融通”課程改革,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一個高素質、優秀的教師隊伍,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本文闡述了筆者所在學校在“雙證融通”課程改革方面的一些嘗試。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雙證融通;課程改革

中職學校的教學主要是職業資格教學,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中職學校的職業資格教育,需要結合社會需求,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有著非常明顯的職業教育屬性。在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方面,要對現階段的“雙證融通”課程進行改革與探索,要培養既有專業基礎理論,又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人才。

一、“雙證融”通概述

“雙證融通”在學校教學中,採取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培養模式,通過這兩類證書內涵的銜接與對應,實現學校教育的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融通,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的融通,學生通過學習和考試,能實現“一教雙證”[1]。“雙證融通”制度,是對傳統職業教育的規範和調整,是在教育改革形式下想成的一種新的制度。

二、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雙證融通”的課程改革措施

我校計算機操作員及多媒體作品製作員的課程教學主要採取以下幾條措施,具體如下。

(一)計算機操作員的課程改革探索

在國家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試中,計算機操作員的考試是其中一箇中級模組,在該項考試中主要是注重操作應用,主要對學生的綜合使用辦公室套裝軟體的能力和應用相關裝置處理辦公室日常工作的能力進行考察。而在中職學校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實際操作基礎差,且該課程的內容多,操作繁瑣,題量大,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應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此,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予以改革,筆者總結自身多年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改革措施。

1.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能積極的參加教學活動,從而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在中職教育中,強調以就業為導向,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職業情境,讓學生有種在實際工作的感覺。如在對學生講解文字錄入與編輯的時候,先對學生講解完理論知識,在進行實踐操作的環節,把多媒體機房設定為企業的辦公室,老師充當老闆的角色,學生充當員工的角色,老闆為員工佈置一項任務,如為老闆輸入一份檔案,並按照要求編輯好,學生處在這樣一種模擬環境裡,會產生好奇、興奮的心理,這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競賽教學法。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基本都是老師講完理論課程,學生自主進行操作練習,這樣就會使學生陷入枯燥無味的重複練習中,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而採用競賽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2]。競賽教學法,就是將教學內容以競賽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在課堂上對學生展開學習競賽,在比賽前首先明確比賽的內容,讓學生做好準備,然後在擬定一套題目,利用考證模擬系統進行競賽,在競賽結束後,得分最高的學生獲得第一名。這樣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還能使學生逐漸適應考試環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視訊錄影教學法。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由於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樣,有少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跟不上整體的教學進度,使得前面的基礎沒有打好,後面的更加不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學校應該專門建立一個供學生學習的網站,將教學過程利用視訊錄影錄製下來,上傳到網站上,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解決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做到因材施教。

(二)中職學校“多媒體作品製作員”的課程改革探索

多媒體作品製作,是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進行多媒體作品製作。多媒體技術是將計算機技術、視訊處理技術、影象壓縮技術、文書處理技術等結合而成的一種技術,該證共有三個等級,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證,該證考試是將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考察。本校對學生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教學模式還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對此,主要採取了一下措施。

1.對學生進行談話教學。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談話,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談話教學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先了解學習目標。在進行多媒體作品製作的教學中,談話教學主要在第一單元的學習過程的特定教學階段中採用,用於學生收集資料、影象,整理資訊資料以及與其他同學之間探討學習經驗[3]。如,在進行音訊、影象或者視訊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之間交流一下常見影象、音訊、視訊的格式、特點等,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資料,自己制定計劃,小組之間共同協助完成製作任務。

2.引入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情境討論,如製作一個具有互動功能的課件,老師對該課件進行描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在進行案例教學中,要求學生和老師要更多的投入和參與,老師要選擇和組織討論材料,要選擇合適的案例,如果沒有找到能覆蓋教學內容的案例,就要自己動手撰寫案例,並將它呈現出來,而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到案例教學中,對老師提供的具體案例資料進行分析和討論,貢獻自己的智慧。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能夠在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能力,且還能及時從老師、同學那裡得到反饋。我校在經過“雙證融通”課程改革後,對學生考取“計算機操作員證”和“多媒體制作員證”的考試通過率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為學生通過率為96%,較沒有進行課程改革前提高了36%,且經過調查,學生去用人單位實習後,單位領導及同事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都比較肯定,這表明“雙證融通”課程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考證通過率以及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酈麗華.“雙證融通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計算機網路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職教通訊,2011,02:15-18.

[2]陳麗華.高職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專業“雙證融通”實施探討[J].價值工程,2015,36:199-200.

[3]譚林海.網路技術專業雙證融通模組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機械職業教育,2013,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