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才智咖 人氣:2.4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小論文怎麼寫,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1

一是抄襲實在太多。經核實抄襲自網路的文章就有17篇,由於一位老師送評的文章中有一篇系抄襲的,那這位老師的所有送評論文都不作評獎考慮,也就是說,有的老師儘管送來了十多篇文章,但其中有一篇抄襲,那所有的文章都將遭到"淘汰",我知道這種處理有點過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我們的指導老師都不能把好這第一道關,而是放縱學生抄襲網文的話,那這種競賽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了。這樣做,也是期盼著我們的每一位老師要麼不做這事兒,要做就要把這事兒做好,通過引領學生參加這種小論文的寫作與修改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領學生關心生活,並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二是校際間差距很大。有些學校的老師根本就不懂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數學小論文,整個小論文就是一大段,沒有細分成若干小段;有的小論文寫的內容根本就沒有一點數學上的東西,更莫談標題的推敲與內容的有趣了。在看了三年級的數學小論文之後,我曾寫了份"五味雜陳"的體會,談到了數學小論文的底線要求,至少要有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過程。其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一道題及其解決了,就是以童話的形式來呈現也顯得份量不足了點。

我覺得,我們要在"小論文"上做點文章,要在研究的深入上做點思考,當然這種思考是建立在方法的指導與策略的引領上,而不是越俎代皰。

比如說這次有幾位同學寫到了"怎樣滾得遠?"這一內容,但給出的答案都缺少應有的嚴謹的過程,象實驗材料的選定,要選擇輕重不一以及體積大小有著一定差距的圓柱體,這樣可以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在實驗方案的確定上,可以選擇不同角度的斜坡,並在每個坡度上做出相應次數的實驗,同時要把每次實驗的結果用表格給列舉下來,這樣,答出的結果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

比如說"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這一內容,也有不少的同學寫到,但大家往往是寫到了用單一的三角形可以畫出哪些角?利用兩個三角板之和可以畫出哪些角?但接下來卻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說,是不是可以把這些角按大小排個序?再看看相鄰兩個角的差都是多少?或者這些角都是哪個角的倍數?如果中間有哪個角剛才沒能發現(比如說15度),那這個角能否用一副三角板畫出來?怎麼畫?能否提供不同的畫圖方案?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來分析:

一個學期的成功

我來自貴州,你們知道為什麼我要來這兒讀書嗎?這是爸爸、媽媽對我的寄託和希望,希望我在好的教育條件下能成材,不走他們的老路。為此,他們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給我當學費和生活費,雖然爸媽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我知道他們的辛苦。所以我把我的精力全放到了我的學習上,立志要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有時看見別的孩子有爸媽的疼,我好羨慕,想家、想哭……可是自己想想自己也是幸福的,我不是有姐姐和這麼多老師的疼愛嗎?我想夠了。也不知什麼原因就一個學期的時間,我就得回貴州了,時間雖短但我會在老師的關懷下珍惜每分每秒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一個學期的成功促使我步入正軌走向成功。時間是如此的短,我好留戀這裡的教室、這裡的老師、這裡的一切。

應該說,這是一個孩子內心真實的體會,但它絕對不能算是一篇"數學"小論文。從文中我們難以看到一點數學的味道,數學小論文與學生作文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數學味",如果沒有了這點,那自然就不能稱其為"數學小論文"了。

"小富"需要幾天才能回家呢?

有一隻,叫小富的青蛙,有一天,它和另外一隻青蛙從早一直玩到晚上,另外一隻青蛙說:"天已經很晚了,我要回家,你也回家吧!"小富說:"知道了,我馬上回家去。"雖然小富嘴裡答應,但心裡卻想"反正一樣都要回家,還不如再玩一會兒呢!"它玩呀玩,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了,月亮已經慢慢的升到了空中,小富也玩累了,準備回家,可是天已經很黑了,小黑已經看不清回家的路了,它發現前方隱隱約約有一點白色,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枯井,小富趴在了井邊上,慢慢的小富進入了夢鄉。

到了早上,小富準備起床時,一隻鳥喳的一聲,把小富嚇了一大跳,它不小心掉入枯井中。枯井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小富只好慢慢爬上井口。這枯井有12米,小富白天爬三米,晚上睡覺時又會掉下去兩米,同學們猜一猜小富要用幾天才爬上去?

這位小作者或許是為了體現趣味性,在前面加了很多的鋪墊。從整篇文章看,鋪墊的內容佔了大半,而下面僅僅丟擲一個問題就結束了,連簡單的分析也沒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論文"呢?

靜思巧想化難為易

有些數學題目看上去很難,然而只要我們精心思考,巧妙設計,這些難題目也會變得非常容易。

一天,我在數學報上看到這樣的題目"99999×77778+33333×66666="。我想,這道題好繁呀!算出結果恐怕要老半天。後來,我仔細地看,認真地想,覺得應該有簡單的方法。於是,我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分析。我把"99999"變換成"3×33333"把"77778"變換成100000-22222,把"66666"變換成"3×22222",於是,原來的題目就可以變換成"3×33333×(100000-22222)+33333×3×22222"。我又用乘法分配率,把算式加號前面的部分變成:

3×33333×100000-3×33333×22222,這時我發現,前半部分減號後面的數字和加號後面的數字式一樣的,加減正好可以消去。於是,整個算式就剩下3×33333×100000,它的結果就是9999900000.原來那麼複雜的題目就變得這麼簡單,這正是精思巧想的結果。

數學是一門很有興趣的學科,只要我們對他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善於動腦思考,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敢於攻關,精思巧想,再難的題目也難不倒我們,再大的"攔路虎",也一定會被我們打的落花流水!

應該說,四年級的孩子能通過這種區域性的變換,計算出正確的答案是相當不容易的。要知道他們僅僅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道題需要靈活運用因數與積之間的變化關係和乘法的分配律來解題,學生的這種方法並不是最簡的,或許學生不能發現,但作為指導老師的我們要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明確更為簡便的方法。否則,孩子的這種研究又如何走向深入。

這道題最為聰明的思考應該是,把33333×66666變形,利用在乘法裡,一個因數擴大3倍,另一個因數縮小3倍,積不變,使它變成(33333×3)×(66666÷3)=99999×22222,這樣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成99999×(77778+22222)=99999×100000=9999900000。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 20xx 年審定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 在國小已經使用了三年多了,有大約半數的國小數學教師在使用這套教材,初步感受、體驗了教材的變化。但也有大約半數的國小數學教師還沒有使用過這套教材,許多教師或許即將在新學年裡使用這一教材。這一教育部審定教材較之過去使用的實驗教材無論是在巨集觀層面還是在微觀層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這一變化進行全面細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和使用過這一教材的國小數學教師分享閱讀教材後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還沒有使用過這部教材的國小數學教師對這一教材的解讀,有助於他們儘早地熟悉這一教材,以便更好地使用這一教材,使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一、從巨集觀層面看教材的變化

1.教材外觀與字數的變化

像《數學》(一年級上冊)一樣,《數學》(一年級下冊)的開本也由實驗教材的 32 開本統一變成了審定教材的 16 開本。封面左上角的標誌也由“教育部審定 20xx”替代了“經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 年初審通過”,實驗教材封面上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行字在審定教材的封面上並沒有出現。書變大了許多,但審定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的頁數並沒有減少,與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一樣都是 106 頁。再仔細一看字數,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總字數為 73 000,而審定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總字數為 140 000,多了將近一倍,可以巨集觀地判定它的具體內容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2.教材中“編者的話”的變化

《數學》(一年級下冊)中“編者的話”有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個方面的變化是提出了“數學就在你身旁,數學伴隨你成長”,暗喻了數學教育的兩個重要觀點,其一,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其二,數學的文化觀,即數學對於國小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的變化就是所介紹的內容隨著教材內容的改變而做出了調整。

3.教材中目錄的變化

目錄中列出的單元也有一些變化,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的變化是刪減,刪減掉了實驗教材中的第 1 單元“位置”和第 7 單元“認識時間”,其中“位置”單元的“減”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級上冊中;第二個方面的變化是增加與整合,審定教材中新增了第 3 單元“分類與整理”,其實質是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第 5 單元“分類”的後移並且進一步與一年級下冊中第 9 單元“統計”的整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第 3 單元“圖形的`拼組”也整合為審定教材中的一年級下冊第 1 單元“認識圖形(二)”.其他單元在次序略作調整的基礎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稱。

4.教材各個單元結尾的變化

審定教材各個單元結尾都新增了“成長小檔案”,向學生提出了“本單元結束了,你想說些什麼?”這樣的問題,意在引導學生從小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這也是體現審定教材教育價值得到提升的一個方面,因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掌握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為重要,因為不良習慣的矯正是很困難的事情,而認識與理解方面的問題則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認識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強而得到改善。

二、教材微觀層面的變化及其教育價值的提升

1.第一單元內容的變化及其教育價值的提升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是由實驗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與圖形”的後半部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與實驗教材下冊的第三單元“圖形的拼組”整合而成,其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保留了原有風格。即使這樣,也有其積極意義,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做的調整,雖然只是延後了半年,也降低了國小生學習的難度。而後半部分“圖形的拼組”的編寫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把側重點放在了平面圖形的拼組上,保留了拼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正六邊形的內容,捨去了拼組圓的內容和一些過度生活化的內容,補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組平面圖形的內容,增加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配合這一內容,還在這一單元后面增添了一個介紹拓展性知識的數學小園地---“你知道嗎?”而在實驗教材中二年級才開始編入數學小園地“你知道嗎?”這就把藉助於這類拓展性知識開展的數學教學活動整整提前了一個學期。

2.第二單元內容的變化及其教育價值的提升

第二單元“20 以內的退位減法”中,各部分內容的變化是一些細節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匯入情境圖”的變化,但還能看到實驗教材中“匯入情境圖”的影子。第二個變化是有幾個部分增加了小標題,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也方便他們進行復習整理。第三個變化是例題進行了簡單的數字替換,但保留了原有風格。第四個變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幾減 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求這個數”.

這一單元的最後一部分“複習與整理”中“20 以內退位減法表”由“給予式”變成了“探究式”,意義更為積極。

3.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及其教育價值的提升

TAGS:數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