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程流體力學教學調查研究與改革探索論文

才智咖 人氣:4.48K

論文摘要:在“工程流體力學”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採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對教學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的需要,根據“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對該課程教學的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探索。

關於工程流體力學教學調查研究與改革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工程流體力學;教學研究;改革探索

“工程流體力學”課程在能源動力類工科專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流體(液體和氣體)的平衡、運動規律及其實際工程應用的技術科學,是力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通過本課程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學習,學生掌握分析和解決本專業中涉及流體力學問題的能力,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然而當前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以及工農業生產的各行各業中均廣泛存在流體流動現象,但是由於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學生很難做到對課本講授內容形成直觀映像。此外,自然界中的流動現象往往包含多種流動方式,在理論分析與公式推導中涉及許多複雜的數學理論與方法,經驗公式多,且不易理解記憶,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導致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實踐與應用起來更是難上加難,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目的難以實現。還對後續專業課的學習造成很大影響,進而影響本科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工程流體力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工程流體力學”教學調查研究

“工程流體力學”課程通常是開設於熱能動力工程專業二年級階段。對揚州大學的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學生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評價是“難學”。為何會有這樣的評價,通過分析發現,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

1.研究物件比較抽象

“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本身研究物件是流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和具有流動性,這是流體區別於固體的本質特徵。這一特徵決定了流體力學研究理論比較抽象、經驗公式繁多且推導過程複雜不易理解、易混淆,進而導致了本課程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能否將前面學習過的對“固體”平衡和運動物理規律的分析方法通過比擬的方式移植到“流體”上,並使其形成正向的學習遷移是學生能否很快的掌握本門課程學習方法、學好本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2.教師與學生

“教學”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內容,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有可能造成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理論課教學是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的主要方面,是進行實驗指導和應用於工程實踐的基礎。某些任課教師為了自己的方便省事,教材和教學內容仍然是多年前的老教材,對現階段流體力學的發展方向和研究成果,以及本學科的最新科技前沿理論及工程應用進展不能做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

教學方法單一呆板,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在講臺上只顧著自己滔滔不絕地講,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了無興趣的在座位上睡覺、開小差、玩手機,基本上是教師在向學生單方面地傳授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很低的。

本專業本科生新的培養方案中課程設定有這樣一個特點:課程增加,課時壓縮,總學分保持不變。“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理論課學時從64壓縮到48學時,在教學內容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每堂課教授的內容,即學生需要接受的資訊量就大大增加了,嚴重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浮躁”是當代很多大學生所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徵,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學生自制力差、怕吃苦,上課前不預習、課後不認真複習、作業普遍抄襲。

二、教學改革的目標

圍繞當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進行了如下方面的改革:改變教育理念,以課程改革與教學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為目的;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提高“教”的質量;加強課程的應用性,解決基礎理論課程的知識教育、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課程教學評價與考核體系改革,引入全程教學評價與考核機制。

三、“工程流體力學”教學改革探索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學改革也要同時從多方面入手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筆者在揚州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教學中進行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1)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原動力,能否在開始就激發學生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是學好本課程的關鍵。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的視訊和動畫向學生展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流體力學現象。如,男孩子喜歡足球、乒乓球的比較多,可以用“香蕉球”和“弧圈球”現象的流體力學解釋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有其他的現象如高爾夫球表面的.凹坑設計依據,飛機機翼能夠產生巨大升力,跑車外形設計成流線型又是什麼道理等等。此外我國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同樣涉及很多流體力學相關知識,以上這些事例都是學生所非常熟悉而又在學習之前無法用理論來解釋的現象,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要探索的興趣。

(2)合理使用多媒體。在流體力學的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有利於學生對流動現象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但是,採用過多或華麗的多媒體也會產生一些負面作用,如多媒體教學替代板書節約了時間,增加了授課容量,但相應的講課速度也就比較快,學生不易吸收和消化,容易造成學生“跟不上”進度,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傳統板書與多媒體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優點,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當然,不同教學方式之間的比例分配的“度”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2.教學內容的選擇

“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是機械、能源、化工、動力、建築、生物、航天等專業的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這些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對流體力學知識需求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教材的選取要有針對性,即根據本專業特點和要求、學生層次來選擇教材。此外,教師要能夠跟蹤掌握現階段流體力學最新的發展方向與研究成果,不斷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做到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

3.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屬於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驗對理論進行驗證,從而加深對課程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在基礎實驗外增加設計性實驗、建立開放性實驗室,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課程評價與考核體系

對於“工程流體力學”課程來說,學習要達到的目的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工程問題的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而不是對課本理論知識和大量複雜公式的記憶能力。因此建立合理、公正、客觀的課程評價與考核體系非常重要。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平時不努力、考前幾天突擊考試的現象,摒棄“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方式,採用靈活的、全程考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是:提高平時成績所佔最終成績權重,包括出勤率、課堂互動和討論、小測試、作業質量等平時學習各方面的表現;期末考試成績權重減少,採用閉卷方式,但考題中所涉及的公式、圖表等會在試卷中集中給出,並增加一些干擾公式進去,既避免了學生花大量時間去記憶毫無規律可言、而又易忘的經驗公式,同時也達到了考核學生選取基本理論和公式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了教學目的。

四、結束語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在課時緊縮的情況下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內容,教學改革是必要的和緊迫的,這就對當代的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是完善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