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技術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整體優化策略

才智咖 人氣:2.99W

針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從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方法和實驗實踐教學的改革等方面對“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探討。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工技術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整體優化策略

 摘要:電工技術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整體優化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環節,它的意義不僅限於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為此本文對理論和實踐教學這一系統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並在這樣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以此為依據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工技術;理論與實踐;整體優化

一、理論與實踐環節的整體優化教學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加強學生知識素養的兩大重要因素。同時就學生本身來說實踐和理論知識的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和能力。國內職業院校在以往的教學中偏重於理論教學,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基本上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並且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基本也是被動接受。這種學習方式決定了學生吸收的知識內容基本以理論知識為主。當前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也基本上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但是也出現了理論素養大於實踐動手能力的現象[1]。因此,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動手能力不強的特點也為一些用人單位詬病。

二、當前電工技術教學中的問題

電工技術教學由電工技術知識和電子技術兩大知識模組組成,兩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內在聯絡。其中電工技術知識包括電路、電動機、繼電器控制系統、可程式控制器和電工測量等知識;電子技術包括類比電子技術和數位電子技術等知識。職業院校在經歷長期的教學發展過程中這兩方面的教學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隨著新時期電子電工技術的不斷升級,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整體優化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第一,教學觀念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教學觀念是影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優化的根源所在。教學觀念陳舊也會成為整個教學過程創新的.不利因素。由於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模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中心地位,學生的學習都應當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安排開展,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計劃圍繞學生的需求和變化而調整。學生被當做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的責任就是把這個容器裝滿。這種教學觀念對於理論教學或許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尤其是在二者的整體優化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1]

第二,師生關係冰冷僵硬,互動性不足。師生關係是影響教學和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這關係到教師對學生的瞭解,也關係到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依賴。但是,當前的教學中師生關係的僵化正是影響理論教學低效、實踐教學無效的一個重要因素[2]。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學生也沒有一個有效的渠道和途徑反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此這一問題應當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給予重點強化。[2]

第三,電工技術理論和實踐課程資源單一。電工技術理論和實踐教學中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和輔助措施配合才能完成相應的工作。為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前應當按照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才能完成兩種知識結構和能力的結合。同時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融合。電工技術理論是一項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其中一些知識具有較強的內在聯絡,並且這種聯絡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相當程度的融合趨勢。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課程資源的單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理論和實踐的整體優化。[3]

三、電工技術課程理論與實踐環節的整體優化措施

電工技術課程理論與實踐環節的整體優化,需要在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和學習交流平臺建設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其中實踐教學對於整體優化具有更加重要和積極的意義,因為這一環節是當前教學中的一個相對薄弱環節。

第一,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強。根據目前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資源利用不足現象教師應當按照學生需求,充分利用各學科相關教學資源。在此之前,教師應當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的歸納和整理。使之形成一個便於查詢的目錄,而且還應當與教學環節和實驗專案形成一種強化和對應。當前實踐教學環節薄弱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實踐素質的相對弱化。教師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戰經驗。為此職業院校應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引入企業員工作為學生的實踐教師,同時還應當進一步加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

第二,理論教學。進一步增強理論教學效率,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影響當前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師生關係問題,師生關係不暢導致的教學互動性不足,成為制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效果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為此,職業院校應當進一步優化二者之間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把這些教學關係提升到教學改革方案和步驟的優化上來[3]。創新授課模式,探索任務型驅動型教學模式、小組討論教學模式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建立學習交流的平臺。交流和溝通是增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整體優化效果的一項關鍵措施,在這個平臺中不僅學生可以交流操作和學習中的經驗心得,同時教師也可以交流教學經驗。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開展交流和溝通,這樣對於教師及其教學調研和學生疑難問題解答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促進和提升作用。但是這一平臺的建立對於職業院校是一個現實難題,從國內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來看網路社交平臺是落實這種交流平臺功能的一種重要嘗試。當前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完善,大資料時代背景下網路社交平臺已經為教學互助、溝通提供了便利的資源。充分利用這一網路資源建立學習交流平臺對於解決當前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來說是一種重要嘗試。

參考文獻:

[1]張水平.周學禮.建構主義學習觀在《工廠供電》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科技廣場,2007(10).

[2]丁邦平.建構主義科學教育觀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1).

[3]張建偉.從傳統教學觀到建構性教學觀——兼論現代教育技術的使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