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會計政策的運用

才智咖 人氣:5.45K
淺議會計政策的運用
政策是指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具體原則是指企業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原則所設定的適合於本企業的會計制度中所採用的會計原則;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對於諸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所選擇的適合於本單位的會計處理方法。(1)這體現了會計政策運用時的不同層次。例如,企業是以發出商品﹑開出發票賬單作為收入的確認標準,還是以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等條件作為收入確認的標準,就屬於收入確認的具體原則;而完成百分比法﹑完成合同法等則屬於具體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如此以來,就給企業在會計政策運用上帶來了很大的選擇空間。例如:企業為了加速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並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這樣不斷可以增強企業的後勁,而且會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更真實的反映存貨價值及損益狀況,對於存貨計價可以採用後進先出法;企業為了瞭解投資的真實情況,可對投資計提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企業為了準確瞭解應收賬款的淨額,可對企業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等等。但與此同時,在會計政策運用過程中也會帶來相應的負面作用。本文就會計政策運用過程中的缺陷略述自己的一點見解。

  一、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使會計資料的可比性降低-即無法滿足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2)要求各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這樣才能使企業之間的會計資訊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從而使各企業之間提供的會計核算資料和資料都能相互可比。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業務可能發生於不同地點,為了保證會計資訊能夠滿足經濟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結果,只要是同樣的經濟業務,各企業就應當採用同樣的會計方法和程式。但因會計政策的多樣性,同樣的經濟業務又有諸多的會計處理方法,這樣以來,勢必導致各企業之間有關會計資訊資料的可比性降低。例如,兩個規模大小相同、經營範圍也相同的甲、乙企業在存貨採用實際成本計價的情況下,在對發出的存貨計價時,甲企業採用的是先進先出發,乙企業對存貨的計價則採用後進先出法。那麼在物價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對企業的期末存貨價值和當期的利潤不會太大。但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甲企業採用先進先出法就會高估企業的當期利潤和期末庫存存貨價值。而乙企業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因為在後進先出法下,物價持續上漲時發出存貨的價值接近的市場價值,這樣就會使企業期末庫存存貨價值降低,反而使企業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這樣以來,甲、乙企業即使在當期收入和其他費用均相等的情況下,也會因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而導致銷貨成本的不同,最終會因銷貨成本的不同而出不同的盈虧,從而使甲、乙兩個企業計算的利潤指標缺乏可比性,導致會計資訊無法滿足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二、運用不同的會計政策,會導致企業無法遵循一致性原則的要求,導致一定程度上國家稅收的減少。

  一致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和理由、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以及累計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3)為保證會計資訊的可比性,使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比較企業一個以上期間的會計報表時,能夠正確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趨勢,一般情況下,企業應在每期採用相同的會計政策,不應也不能隨意變更會計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資訊的使用價值,才能對前後期間的會計資訊進行比較、和利用,才能制約和防止會計主體不斷通過會計程式和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在會計核算上弄虛作假,粉飾企業的會計報表。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有關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如果企業不是因為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的要求,或不是為了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資訊時,企業則不允許變更會計政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企業不斷通過變更會計政策而人為的操縱利潤,導致企業會計資料前後各期無法可比,無法滿足各方面對會計資訊的需要。然而,如果企業為了自身的需要,不顧國家會計政策的要求,不斷變更會計政策,就會使前後各期的會計資料不一致,導致會計資訊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