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及有關對策問題探究

才智咖 人氣:1.43W
論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及有關對策問題探究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化。正如我們使用英語進行國際化語言交流一樣,企業進行交流的共同語言便是會計。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重新制定並頒佈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會計準則”)體系,構建了一個能夠順暢進行國際交流的平臺,這標誌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工作基本完成。新的會計準則趨於與國際準則相同,這對於企業經營者和財務人員都是一次新的挑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對策 問題探究

0 引言
由於新會計準則所帶來的很多理念和操作與中國目前的會計準則和實務之間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因此,新準則在實施過程中必定會有很多困難。分析新會計準則實施所面臨著的困難和障礙,提出合理建議,對於提高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提高我國會計國際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新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及操作面臨的問題
新會計準則具有以下六個特點:是體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從而使海外投資者和報表使用者更容易讀懂中國企業的會計報表,降低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重編財務報表的成本。二是引入公允價值計量的要求。公允價值的應用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新準則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採取了公允價值。三是規範了企業合併、合併財務報表等重要會計事項。新的合併財務報表準則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更加註重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併範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即使是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併範圍。四是規範了新的會計業務,主要是指將衍生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股份支付納入表核心算。五是制定了與重要的特殊行業有關部門的準則。主要包括金融保險行業、油氣開釆行業、農業的會計準則。六是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減值準備,一經提取,不得轉回。
1.1 新會計準則可操作性不足 比較新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雖然在與國際接軌方面有巨大進步,但其原則性的規定較多,而具體的規定較少,因而在可操作性上也就略顯不足,雖然隨後頒佈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對各項準則提供了一些具體解釋和說明,但有些規定的線條還是太粗、不夠具體。比如,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規定,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提供服務的,應當以授予職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到底公允價值怎麼計量則沒有具體說明,雖然在相關的《應用指南》中對此進行了一定的具體說明,但還是不夠細緻。
1.2 會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新會計準則實施後,會計核算方法發生了變化,這對會計人員是一大挑戰。比如我國企業的所得稅會計基本是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並在。可是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採用了簡單的應付稅款法,因此許多會計人員甚至是註冊會計師對納稅影響會計法的處理也相當生疏,因此如果按照新會計準則中的只允許企業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這其中的執行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要求會計人員能夠與國際同行對話,而我國現有會計人員能達到這個要求的人員不多,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能滿足與國際趨同的發展需要。
1.3 我國會計監管質量差 我國內部審計力度相對薄弱。由於我國內部審計直接受單位領導的管轄,往往會造成內部精簡審計人員,審計取證不足。加之內部審計人員也對內部審計認識不夠,認為領導讓自己審就審,不讓審就不審。內部審計人員往往自身專業知識有限,在實務操作中容易出現差錯。新的會計準則的變動,也同樣給稽核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我國民間審計的現狀讓我們對新準則的實施也不能抱樂觀的態度。由於公司內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及審計市場的惡性競爭,導致審計中客戶與註冊會計師的關係扭曲,註冊會計師不再存在獨立性。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仍然處在尋找生存的狀態當中,所以存在過分遷就客戶。因此出現註冊會計師幫助缺乏合法有效原始憑證的客戶建立違法的賬簿;幫助沒有財務報表的公司的客戶編制報表等情況,審計質量嚴重降低。